的地方,比如婆婆認為媳婦“不會過日子”,媳婦則認為婆婆“摳門”等。要互相體諒一下,在對待家庭成員的問題上,婆婆常常感到“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所以對媳婦不滿;媳婦也感到婆婆對女兒和媳婦沒有一碗水端平,厚此薄彼,或者埋怨丈夫照顧老人太多,對自己的關心太少了,因此對婆婆心生反感。
可見,婆婆應該把媳婦當做女兒一樣對待,這就像後媽對待繼子女往往比親生子女更好是一樣的。在關心方麵,婆婆對媳婦要比對親生女兒還要周到一些,才能消除媳婦的疑心,增加雙方的親情。媳婦也要把婆婆當做母親一樣看待。應該理解和支持丈夫孝敬母親,不因為建立了小家庭就冷落了雙親。愛情與親情是能夠而且也應該是互相促進的。
一個青年人,若不愛他的父母、同誌與朋友,他就永遠都不會愛他所選來作妻子的女人。婆婆與媳婦都要將心比心,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婆媳間應該少爭吵,因為婆媳關係不同於母女,若爭吵撕破了臉就難以修複了。發生了矛盾糾紛以後,應該平心靜氣地談一談。父親和兒子要起到緩衝和調解的作用,偏袒一方,隻能使矛盾進一步擴大。
兄弟姐妹之間情同手足。在一個家庭裏,兄弟姐妹之間,要做到哥哥對弟弟友善,弟弟對哥哥恭敬;姐姐關懷妹妹,妹妹尊敬姐姐。擁有了這一前提,不管出現了什麼矛盾,兄弟姐妹之間都能心平氣和地商量。兄弟姐妹之間容易引起矛盾的原因,有時屬於經濟問題、家務勞動問題、住房問題、撫養老人問題,等等。若每個人都能做到相互謙讓,在經濟、住房和遺產繼承方麵不爭搶,在家務勞動、侍候父母方麵搶著幹,出現了問題坐下來商量,矛盾就會得以妥善解決。
若互不相讓,遇到好事大肆爭搶,總嫌別人占了便宜,自己吃虧了;碰到家務活、為全家出力的事情,卻撒手不管,總覺得別人應該多幹;對於做得不正確的事情,強詞奪理;為了一點小事非吵即罵,不惜大打出手,這樣的家庭,不可能有安寧的日子,兄弟姐妹之間也談不上“手足之情”了。
兄弟姐妹之間要想和睦相處,主要在於長兄和長姐。長兄和長姐對弟弟、妹妹應該知冷知熱,關心他們。家務事應該多做一些,處處以身作則,要容忍弟弟、妹妹的無知。兄弟姐妹成年以後,要多互相走動,彼此坐在一起,談談工作、學習和生活,要互相支持、鼓勵,有了困難以後,應該互相幫助。對於還沒有成家的弟弟、妹妹,應該多出主意,幫助他們建立幸福的家庭。兄弟姐妹之間誰在工作和生活上出了問題、犯了錯誤,都不要埋怨或者不理睬,更不能歧視。
分家以後,對於父母的贍養,應該妥善安排,應該搶著多承擔養老尊老的義務。過年過節,兄弟姐妹之間要盡可能守在老人的身旁。
姑嫂妯娌形同姐妹。俗話說得好:有個好哥哥不如有個好嫂子,看來姑嫂關係十分重要。小姑應該把嫂嫂當成姐姐看待,尊重嫂嫂。婆媳關係不太容易處好,小姑應該從中起到緩解緊張關係的作用,而不能從中搬弄是非。還要與嫂子一起做家務,照顧好老人的生活。嫂嫂也應該從各個方麵關懷,體貼小姑,家務活應該多做一些。對於還沒有結婚的小姑,嫂嫂應該在生活上多照顧,應該在學習上、工作上和戀愛上多關心小姑。對小姑不能有嫉妒心,總嫉妒婆婆偏愛小姑,這樣一來就會產生隔膜。小姑有的時候可能說話沒有分寸,做事考慮不周,當嫂子的應該有肚量,不能太計較。姑嫂之間出現矛盾也要心平氣和地討論,商量著解決。若“無理攪三分,得理不饒人”,甚至以非對非,這隻能讓矛盾越演越烈,使得家庭關係惡化。
四川某縣曾經發生過一起案件:農民姚某一家四世同堂,幾個兄妹都沒有分家。兩年前,老二娶了媳婦李某以後,她和小姑經常為家務事發生口角,互不相讓,吵得全家都不得安寧。
一天,她們為了推脫洗碗又吵了起來,隨著謾罵的不斷升級,小姑一怒之下把一隻大碗朝嫂子砸去,沒想到正中太陽穴,立刻血流如注,在送醫院的路上嫂子死去了。小姑子觸犯了刑律,受到了懲處,後悔也晚了。
妯娌之間也是一樣。妯娌之間的矛盾往往起源於猜疑和戒備心理。若互相看成外人,互相“鬥心眼”,表麵上很客氣,背地裏卻互相算計,動不動就向公婆或者丈夫“告狀”,那沒有不發生矛盾的。反之,若妯娌之間互相信任,彼此知心,不被閑言碎語所左右,相知而不相疑,那就能夠做到以禮相待,文明相處,有了問題也能夠妥善解決了。有兩個妯娌始終相處得很好。一次,有人偷偷告訴兄嫂,說親眼看到嫂子丈夫和弟媳接吻。嫂子開始時一驚,接著一想:根據自己對丈夫和弟媳的了解,他們不會這樣做的,因此坦然處之,對弟媳仍然是很好。
那個人找到大嫂認錯,說是大嫂的弟媳原來的男友為了敗壞弟媳的名聲而指使他這麼說的。弟媳後來知道了這件事情,對嫂子敬重有加。“不相疑”的紐帶聯結著妯娌的互敬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