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架起人間的彩虹(1 / 1)

人際交往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話題。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人們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正如阿拉伯一位古代聖賢所說,“一個不會交往的人,猶如陸地上的船,永遠不會漂流到人生的大海中去。”現在時代已經進入21世紀,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世紀,是一個信息的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紀。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小,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彼此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重要。高科技的發展逐漸使全球經濟一體化,以至於人們把我們生存的場所濃縮成一個小小的村落——地球村。因此,人際交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合作中求生存,生存中求發展,已成為全世界的共識。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經典著作之一《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中寫到:“為了使青年適應與今天截然不同和難以預料的未來,我們非常重視對世界性問題的了解,預見能力的訓練。而交往與合作恰恰可以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因素。”

人際交往是一種必然的社會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心理學家估算,人們除睡眠之外70%的時間用於人際交往。什麼是人際交往呢?人際交往就是個體與周圍人之間的一種心理和行為的溝通過程;而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心理關係又稱為人際關係,它是在人們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主要包括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同事關係、同鄉關係、鄰裏關係、師生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等內容。

曾經有人感歎,人生的美好歸根結底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豐富是人際關係的豐富。人生,不可能不與別人交往;而正常、愉快的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關係著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功。

1.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丹特士在20世紀40年代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由於戰爭的原因,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為沿街乞討的孤兒。於是,他“收留”了他們,並把他們安排在一個特殊的實驗室。其間不許他們有任何交往的機會,也不給他們任何的條件刺激,看他們智力的發展變化。3年後,由於受到社會強烈的譴責而被迫停止。這些孩子重新回到社會後,由於在關鍵階段缺乏正常的人際交流,不被別人注意、照顧和愛護,缺乏積極的交往和與人穩定的親密關係,因此,很多人的智力發展出現障礙,智商甚至還達不到一般水平。由此可見,正常的人際交流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智力。

2.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個性的發展

據有關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兒童與其監護人之間穩定、親密的關係,是其心理以及生理順利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是形成良好個性、優化性格的關鍵途徑。18世紀,英國有一個名叫塞爾柯克的水手,他的脾氣特別不好,一次航行中他與船長發生了衝突,於是被滯留在一個不知名的荒島上。他在那裏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日子,直到4年後才被一個航海家帶回英國,成了《魯賓遜漂流記》的原型。由於長時間缺乏人際交往,這名水手變得性情怪僻,一看到別人就害怕得要命,老是想方設法找個無人的地方躲起來。9年後,他死在自己挖的地洞裏。

3.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心理的健康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期缺乏與別人的積極交往,不僅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而且極易誘發各種心理疾病。在日常谘詢中我也發現,很多青少年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歸根結底是人際交往不協調造成的,由人際交往障礙引起的。因此常常感到緊張、焦慮、壓抑、敏感、防範意識強,情緒波動,易激怒,易發火,從而相應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那些人際關係融洽的同學,則活得如魚得水,精神愉快,心理健康。

所以,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當你遭到挫折而感到憤懣抑鬱的時候,向知心朋友的一席傾訴可以使你得到疏導;否則,這種壓抑抑鬱會使人致病。”的確,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及時宣泄自己的不平、憤怒、委屈和煩惱,可以排解心中的苦悶;由於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安慰,可以減輕心靈的痛苦和孤獨,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減少心理恐懼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飽和,減少誘發身心疾病的因素。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對方的談話中得到啟迪和頓悟,重新激發自信,找回往日的快樂,重新達到心理平衡。

讓我們架起人間的彩虹,快快樂樂地交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