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走出自卑的陰影(1 / 2)

“……我是從一所普通的廠辦子弟中學考上省重點高中的。按理說,我應該高興才對,可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總覺得,同學們瞧不起我,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處處沒法和別人比。我不敢說我是從普通學校考來的,怕人家笑話我,更不敢參加集體活動,害怕拋頭露麵。班裏組織一分鍾演講,按學號每天由一個人主持。每次我都嚇得哆哆嗦嗦,開不了口。我真不明白,我這是怎麼了?”這是一位女同學在心理谘詢室對我說的話。其實,她並不是真的不如別人,而是因為自卑心理在作怪。

自卑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智力、品質和能力作出過低的評價而產生的一種複雜的心理體驗,比如焦慮、憂傷、不安、失落、痛苦、內疚、自責、悔恨等。

導致自卑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的,有學校的,有社會的,更有個體生理、心理因素。有的家長缺乏教育的方法和藝術,動輒訓斥子女笨、蠢,處處拿別人家的孩子作“參照物”,強烈挫傷孩子的自尊;還有的家庭破裂或不完整,孩子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父愛或母愛,缺乏與其他孩子相比的優越感,也容易誘發自卑心理的產生。在學校,個別教師對學生不一視同仁,過多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忽視了成績差的同學的存在。有的學生因身高、長相上不盡如人意,或者有欠缺,比如個矮、口吃、肥胖、醜陋、殘疾等,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害怕成為別人的議論中心;部分女同學受傳統錯誤觀念的影響,認為女生腦子就是不如男生靈光,盲目喪失信心導致自卑。還有一些同學不能正確麵對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從某種意義上講,自卑是青春發育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負性產物。隨著心理、生理的飛速發育,自我意識的覺醒、自尊心的日益增強,大多數學生開始考慮在社會、班集體、社交圈子裏的地位及歸屬問題。對別人的評頭論足更是格外在意而敏感,對自我形象的確立特別看重、關注。因此,一旦學習上落伍就會自怨自艾,繼而顯示出自卑傾向。

自卑非一日而成,但如果自己努力,是可以走出自卑的。

1.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

通過冷靜地分析,肯定自己的長處,清楚自己的弱點,找出自卑的根源,作出相應的對策。切不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那樣越比越自卑。心理學家羅伯特·安東尼說得好,你要“將自己的每一條優點都列出來,以讚賞的眼光去看它,經常看,最好背下來。通過集中注意力於自己的優點,你將在心理上樹立堅強的信念:你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與眾不同、必定能夠成功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你做對一件事,就要酬謝自己。”馬克思也曾說過,“偉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為你自己跪著。”如果你能客觀評價自己,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我。

2.正確表現自己

有自卑傾向的人,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明明是稍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事情,也往往源於自己的自卑而輕易放棄。不妨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較大的事情,不放過任何一個、哪怕是極小的成功機會,多些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逐漸強化自己的信心。

3.不必強求“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