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別人,是文明禮貌的核心所在。學生尊重教師,是最起碼的要求,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應該表現在多個方麵。
1.禮節上尊重教師
首先對老師要有禮貌,見麵要主動熱情地打招呼,問好。課前應該主動擦黑板,並把講台桌擦幹淨。某中學高二年級的一個班在這個問題上做得非常到位,他們購買了幾個不鏽鋼的杯子,分別寫上任課老師的姓名,每當教師登上講台時,總會有一杯溫熱的開水在等著自己。他們班的任課老師感動地說:雖然這是件小事,但學生這麼尊重、關心自己,自己一定要好好講課來回報學生。
對老師的尊重還表現在一些小事上。比如上課時“起立”向老師問好,有的同學歪七扭八,一點兒不認真,有的甚至僅僅抬抬屁股表示一下。這種不尊重老師的行為很讓老師反感,會直接影響教師講課的情緒。
再比如,有時老師到宿舍抽查學生上自習的情況,門打開後,學生往往各忙各的,好像和老師不認識一樣,沒有人主動打招呼,請老師坐下。這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2.尊重教師的人格
俗語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學生議論教師,可以說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但個別同學不尊重教師的人格,在一起惡意地議論教師,取笑教師,謾罵、攻擊教師,甚至給一些老師起外號。一老師姓蔡,學生背後直呼“菜包子”;另一教師姓袁,學生背後稱其為“老猿猴”。其實,你可以不喜歡某位教師,但不喜歡並不等於可以不尊重他。喜歡和尊重是兩碼事,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而惡意踐踏教師的人格。
3.尊重老師的勞動
有的學生嫌老師沒有經驗,或者覺著老師講得不好,於是上課不認真聽講,要麼走神、睡覺,寫別的作業,或者幹脆看小說。
其實,每位老師都想把課上好,而且往往為了上好一節課而付出許多勞動。教材讀了一回又一回,教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為了改進一個教學方法,翻來覆去地思索、實驗;有的老師回到家裏還得加班加點地備課……當老師的確很辛苦。他們也是凡人,也有凡人的煩惱、痛苦和不幸。當老師來上課的時候,也許家裏正有嗷嗷待哺的幼兒或者生病住院的老母;也許正因為缺少住房而煩惱著;也許自己的身體正在鬧病……一位老師患有嚴重的聲帶小結,大夫囑咐起碼一年內不要上班,讓嗓子徹底休息一下。可是這位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因為她知道學校師資力量匱乏,她悄悄撕掉病假條,每天捧著一杯泡著胖大海的水去上課。她的嗓子因此紅腫、發炎,疼痛難耐,每說一句話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一有時間,她就得往醫院跑,打針、輸液、按摩……就這樣,她一直堅持了下來,而她的聲音,永遠也恢複不了往日的清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