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投身到社會的大熔爐(1 / 1)

提起中學生與社會的交往,許多同學對此往往有一些片麵的認識和理解。

有的中學生認為,我們始終生活在社會裏,始終在和社會打交道呀!小學、初中、高中不都是社會的濃縮嗎?其實,學校隻是社會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說是社會中最單純、最簡單的一小部分。如果學校是個小課堂的話,那麼社會則是一個複雜的大學校。很多中學生到了社會感到明顯的不適應,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校這個微型社會小而純潔,人際關係簡單;而外麵的世界則大而複雜,所謂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

也有一部分中學生認為社會過於複雜,是個大染缸,險象叢生,弄不好就會失足落馬、吃虧上當、栽跟頭,還是在學校裏穩當、保險。從而被社會陌生的形形色色所嚇倒,“躲進小樓成一統”。其實“不經曆風雨,如何見彩虹”,溫室裏永遠培育不出參天大樹。我們不可能一輩子“賴”在學校,不踏入社會。隻有經風雨,曆磨難,才能見世麵,練身手,從而“扶搖直上九萬裏。”

和上麵同學相反,有的中學生過於天真、幼稚、理想化,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勾畫得盡善盡美,以為生活裏全是燦爛陽光、鮮花掌聲,沒有任何卑鄙、汙濁、虛偽、自私……其實,生活決不是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的。有太陽,就有陰影;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義,就有邪惡;有真誠,就有欺詐……因此,必須做好思想準備,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科學地處理問題,冷靜而客觀地麵對生活,麵對社會。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親口嚐嚐。中學生早晚都要走上社會。隻有積極投身到社會中去,才可能學會生存,學會自律,學會服務,學會創造。在社會生活中磨練自己的意誌,揚長避短,順應潮流,發揮自己的優勢,早日成才。

那麼中學生為什麼要和社會交往呢?

(1)中學生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技能,增長本領、才幹,而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將來立足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如果一個人根本不了解社會,那麼為社會服務隻能成為空談。

(2)學校及家庭培養孩子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建設者隻有了解社會需求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合格的人才。

(3)從社會角度出發,任何社會都依據自身需要製定各自的教育方針,即培養人才的標準,用這個標準再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我們近年來推行素質教育,就是順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心理等諸多方麵全麵發展的人才。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呼喚那些高素質的人才。如果一個連社會人才標準都不甚了解的學生,怎麼能按標準塑造自己?怎麼能經受社會的考驗?

由此可見,中學生必須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才能適應社會,服務社會。而完成這一切的重要前提和主要途徑,就是與社會交往。

走出自我,投身到社會的大熔爐,才能百煉成鋼,創造一個輝煌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