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試驗:他把一個空香水瓶洗得幹幹淨淨,然後注滿清水帶進教室。心理學家打開瓶蓋對學生說:這是一瓶進口香水,看誰最先分辨出它的味道。不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是玫瑰香味,有的說是茉莉香味,有的則強調是玉蘭香味……當學生被告之是清水時,不禁捧腹大笑。其實,這是教師對學生“暗示”的結果。
所謂暗示,指的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一種意見、信念,從而導致自己的判斷、態度及行為方式發生改變的心理過程。暗示不以命令、勸說等形式發生作用,而是以間接、含蓄的方式產生效果。按照刺激的來源,暗示可以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如前文提到“香水事件”就是他人暗示。如果自己用某種觀念來影響、改變自己的認知、行為和情緒,就屬於自我暗示。
不管是他人暗示還是自我暗示,都可以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也能使其生理狀況發生改變。暗示對人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個體不同,受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講,自我暗示在生活中應用更為廣泛。積極的自我暗示是一種自我激勵,它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活動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有利於學習、生活和事業的成功。針對學生而言,積極的自我暗示更是成功之本。《成功學》的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的好,“成功產生於那些有了成功意識的人身上;失敗根源於那些不自覺地讓自己產生失敗意識的人身上。”由此可見,一切卓有成效的人物都是先有了積極的、追求成功的自我暗示後,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偉大。因此,世界著名的重量級拳王弗雷塞,比賽前總是在臥室天花板上貼一張“是的,我一定行”的激勵語。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說是他的成功之母,勝利之源!
消極的自我暗示具有減力的作用。它抑製人的活動能力,使人的動作遲緩,思維不暢,精力不集中,學習、工作效率下降,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嚴重時會影響一生的健康成長。美國一名社會教育家迪克遜博士曾對美國某貧民區的不良少年做過長達數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40%的問題出在這些孩子具有的消極暗示上:“我們天生就是犯罪者。”這種自暴自棄的消極自我暗示,最終導致了該區犯罪率居高不下。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運用正確的心理暗示機製呢?尤其是對於那些自卑、社交恐怖、害羞、孤僻等同學來說。首先要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加強自我修養,提高心理素質,培養自己的耐挫能力,積極與人交往;此外還要學會及時察覺自己消極的自我暗示。一旦在人際交往中產生消極的念頭,就要及時地與之作鬥爭。比如,有的學生在集體場合,在大庭廣眾之下,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裏,麵對的是同樣陌生的人群,於是內心特別緊張、焦慮。“我全完了!我不知道說些什麼!”“人家肯定會笑話我。”“我天生不會應酬”……這時就要告誡自己,“要冷靜,沒有什麼,說話誰不會?我隻要克服緊張、不安的心情,肯定會比其他的人講得還要好。”;或者“即便講得不好也沒有什麼,這正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我多鍛煉幾次就好了。”
自我暗示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格言法。不妨在鉛筆盒裏、課本上、筆記本上、臥室裏等貼上一些激勵自己的話語,比如“我肯定能成功”、“我會有好的發揮”。
比如對鏡法。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曆史上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演講更是千古絕唱,精彩至極。他每次演講前,都必須麵對鏡子演練一番。一看到鏡子中自己英姿勃勃的麵容,就會充滿自信、充滿力量,當天的演講就會成功,鏡子就成了有效的自我暗示。所以,當你為人際交往而心情不佳時,不妨采取丘吉爾的方法,對著鏡子大聲喊幾聲:“我能行,我會成為社交場合最受歡迎的人。”
經常對自己說一聲: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