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來自諸如領導、同事、下屬、客戶等方方麵麵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在極大地損害著上班族的身心健康。麵對沉重的職場壓力,我們需要積極調適、彈性麵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自信樂觀、輕鬆瀟灑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許多人看來,高大氣派的寫字樓中的上班一族是生活得最愜意的一個群體,他們有較高的文化層次、體麵的職業、穩定的收入。但研究報告顯示,都市上班族的自殺率和自殺傾向正在不斷提高。心理專家說,壓力已成為都市上班族心理疾病的禍根。而在門診調查中,工作壓力過大,進而產生許多心理問題和身心疾病,更成為男性谘詢的主要問題。
一、認識壓力:為什麼總喊“累”
“唉,太累了!”現如今,不管走到哪裏,跟什麼人打交道,你都能聽到這樣的歎息。這似乎已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然而這並不像一句單純的口頭禪那樣簡單,壓力確實存在於社會的各個角落,在無聲無息地侵襲著人們的健康。
這看起來也很令人費解,為什麼在現代高科技逐漸取代體力勞動的情況下,而勞累感卻又成為現代人的普遍感覺呢?
醫學保健專家通常將勞累分為三種類型。
體力性疲勞:多見於體力勞動者,是由繁重的體力勞動或過強的體育運動造成。此時全身肌肉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如乳酸、疲勞毒素等)堆積於體內,並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包括大腦)。表現為手腳酸軟無力,全身體能明顯下降。
腦力性疲勞:主要見於腦力勞動者,由於長時期進行複雜的腦力勞動,大量消耗能量,招致大腦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表現為頭昏腦漲,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失眠多夢等。
心理性疲勞:乃是現代生活中的高強度緊張與壓力造成的,由於超負荷的精神負擔使心理處於混亂與不安寧的狀態,情緒沮喪,抑鬱或焦慮。
所以也就不難明白,雖然科技的發展在不斷地減輕著人們的體力強度,但現代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卻又在不斷地增加著人們的精神負荷,這就是心理性疲勞的人越來越多的緣故。這種疲勞比體力和腦力疲勞症狀更重,危害更大,消除也困難得多,隻能通過科學的調適來一步步解決。
心理專家解釋說,心理性疲勞與因連續工作而致使機體能量消耗的生理疲勞不同,它是指人長期從事一些單調、機械的工作,伴隨著機體生化方麵的變化,中樞局部神經細胞由於持續緊張而出現抑製,致使人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明顯降低,直至產生厭倦情緒。心理疲勞常常帶有主觀體驗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客觀生理指標變化的反應。產生心理疲勞的人,輕者出現厭倦,逃避工作、學習、生活的症狀,重者還可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強迫行為以及諸如開始吸煙、酗酒等生活習慣改變的現象。
產生心理疲勞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精神緊張和學習、工作過量。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及競爭的加劇,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在競爭中苦苦掙紮,由此導致了心理的緊張與疲勞。此外,繁複的信息侵襲、住房緊張、噪音汙染、工作條件惡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際關係緊張、事業遭到挫折等,也都是誘發心理疲勞的重要因素。
溫馨提示
要解除心理疲勞,對自己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估計和要求,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過急,凡事要講求適度,根本辦不到的事不要硬拚蠻幹,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
減壓快餐
1.按生物鍾作息
所謂生物鍾,是指人體內各器官固有的生理節律。人體內的生物鍾約有100多種,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協調各器官的功能,並規範著人的活動,如睡眠與覺醒、記憶與思維的漲落、體力與精力的興衰等。一個人隻有按照自身的節律來安排作息,不能違反、幹擾這種節律。例如,晚上10點準時上床入睡;早上6點左右起床;7點進早餐;9-11點精力充沛、記憶力強,是你工作或學習的大好時機;而下午1-3點體溫下降,荷爾蒙水平趨弱,人需要放鬆,故最好午睡半小時;3-5點乃是繼上午9-11點之後的又一個精力與體力的高峰期;6點進晚餐;7-9點的記憶力最佳,是一天中第三個學習或工作的黃金時間段;而10點又到該入睡的時候了。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則將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
2.主動休息
休息是消除疲勞、恢複精力的一種有效補償方式,但何時進行很有講究。人們大多在工作或學習累了才休息,這不利於健康。道理很簡單,已有勞累感時,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如乳酸、二氧化碳、水分等已積累較多,短時休息不可能完全排出這些廢物,故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在尚未產生勞累感時即休息,體內積蓄的代謝廢物較少,很快即可消除,故此種休息方式的保健效果最好,保健專家稱之為主動休息。主動休息能發揮和調節全身器官功能、增強機體免疫水平與抗病能力,清除各種致病隱患,是防範疲勞特別是體力性疲勞與腦力性疲勞的“靈丹”。
3.科學進餐
人的精力與體力的能量來源是食物,故科學進餐能從根本上防治疲勞症。不吃早餐或吃得太少是絕對錯誤,到了上午10點左右便免不了會疲倦,這是因為血糖降低,而身體和大腦都要依賴血糖來維持活力。故要想上午精力充沛,須吃糖分低而蛋白質含量高的早餐。午餐也應如此。切記多吃甜食並不能增加體能,反可使精神更差。女性,還應考慮是否缺鐵,並多安排一些如動物肝、血以及蛋類、紫菜等高鐵食物。另外,當你疲勞時,宜增加蔬菜、水果、奶類等堿性食物,以便中和體內過多的乳酸,不宜多吃肉、糖等酸性食品,以免增加酸性代謝產物而加重疲勞。腦力勞動者,還可在三餐之外吃點巧克力,及時提高血糖濃度,防止腦細胞活力因血糖下降而下降導致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