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弟弟的魅力(2 / 2)

小姨蔡小青還在上中學,十四五的半大姑娘,比起幾個哥哥姐姐來,腦子更活絡,知道農村娃隻有讀書才是出路,她可不想大姐那樣早早的嫁人,聽說姐夫還不成家。所以無論父親怎樣罵,她都堅持自己非讀書不可。那年代一個女娃子能上中學是非常少有的哦。平時都是在學校住校的,除了學費還有住宿費夥食什麼的花銷也非常的大。

所以外婆家就老兩口是主要勞動力,家裏四五畝山地還有兩畝水田,把四五十歲的人磨的像六十多歲,那時候還沒有推廣良種水稻,一年到頭兩人累死累活的幹才勉強糊口。

今天剛好臘月二十二,到下午四五點時間秧苗才趕到外婆家,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小外孫要來,這麼遠的路還是一個人。不過看秧苗除了累的汗涔涔其他一切正常就放下心來。

冬天都黑的早,四五點天色不早,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通電,外婆家又舍不得照煤油燈,快過年了也沒啥農活忙的,所以都早早做晚飯。外婆見小外孫來了,趕緊又往大鐵鍋裏丟了一把碎麵,麵糊糊快熟的時候破天荒的舀了半勺豬油進去。

對去年張強那麼凶的踢打秧苗的事他們多少還是聽說過,隻是這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還是嫁出去的女,就更不好去幹涉。更何況自家都步步維艱的。

晚上眾人喝著香噴噴的油糊糊,舅舅和小姨都打趣“沾了秧苗的光了。”

吃完飯後,外婆讓小姨帶著秧苗玩,自己去喂豬,兩頭大豬準備明天殺來賣肉,今天晚上是最後的一頓,外婆特意在豬食裏麵抓了兩把麥麩。至於接巢的豬仔等明年開春價錢便宜些再買。

外婆用不滿老繭的手在豬背上撫摸著,“豬娃啊,來世你莫要做豬了哈,去投個好人家享一輩子的福……”

外公丟下碗筷就去院子裏繼續編背篼了。外公有個篾匠的手藝,自家的背篼,籮筐,筲箕什麼的都是自己編製的。在sc農村到處都是竹子,每家人屋前屋後都有一大片。

小姨本來想帶小孩子非常麻煩,對媽安排自己帶侄女還心存反感的,哪知道秧苗一點也不淘氣,也不黏人,跟著外公跑到院子裏看編背篼去了。

因為是大院子,外婆家舍不得照煤油燈,但是不代表其他人家不照,紅猩猩的燭火從門洞射到院子裏,加上平常都習慣摸著幹活,外公編製速度一點也不慢。

秧苗在旁邊細細的看著,偶爾問些不懂的問題。不得不說秧苗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強,一晚上下來對編製的手法已經學的七七八八了。想到明天自己也來試一試。

在外婆家秧苗隻有跟小姨睡。小姨睡的地方是在豬圈上麵用木板搭起來一層,上麵再鋪上稻草草席,掛了一張破舊的蚊帳。在床上麵屋頂開一個方形的天窗來,不僅可以流通空氣,也亮堂許多。

躺在床上,秧苗明顯感覺到小姨對自己有些疏遠,她知道是自己的到來打擾了小姨的個人空間。“小姨真厲害有那麼多的書。”秧苗看見床頭角落裏堆的一堆書感歎到。

“嘻,啥厲害喲,都是些小學還有初一讀的。”終於有人對她讀書讚歎了,盡管是個小孩子,但是聽到“真厲害”三個字蔡小青還是由衷的高興。

“小姨可以教我嗎?我好想讀書,媽媽不讓我去。”

“小姨當然願意教你了,但是你現在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媽媽肯定會送你去的。”蔡小青安慰道。但是隻有秧苗自己清楚,隨著弟弟的到來,她明顯感覺到媽媽和奶奶那種疏遠,以前都很少打自己,但是現在稍不小心隨手就是一巴掌。

秧苗收拾好心情,隻有自己變強了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因為剛才和小姨一通推心置腹的談話,讓小姨沒有那麼討厭自己,這是一個契機,她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多認識字,學習好算術,她才不要做一個目不識丁的愚婦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論調是在基於男人對女人好駕馭的基礎上發出了。男人的優越在哪裏?很大的依仗就是自己更廣闊的見識,知識。所以總拿女人“頭發長見識短”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