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不要過債務纏身的生活(1)(1 / 3)

不能奢望別人的幫助,

凡事都該靠自己努力,

20英鎊都嫌少的人,

再給40英鎊也白費,

這是個貪圖享樂的人,

他的欲望就像一個無底洞。

——喬治·赫伯特

格蘭蒂夫人接下來會說些什麼?

——老劇本台詞

在生活中,你的每個決定的都非常重要,不管事情是好是壞。

——傑洛爾德

與其擔憂,不如行動起來。

——法蘭西人諺語

人們和神明的觀點一樣,隻有真正自立的人才能得到他們的尊敬,對依靠他人接濟、徒有外表的花瓶隻會感到悲哀。

——傑洛爾德

虛榮之心人人皆有

現代人似乎越來越看重金錢,對金錢的渴望讓人們開發出不少賺錢的途徑,其中很多都是旁門左道或者投機取巧的行為,大家不在乎賺錢的方法是否不妥,隻想把自己的財富變得越來越多。

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的鋪張浪費。街上的人們衣服一個比一個華麗,首飾也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在住豪宅,吃美食,還有很多地方,我在這就不一一舉例。我們應該意識到,如果自己沒有太多的能力去享受奢華的生活,那就平平淡淡地過日子好了,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商人們為了吹噓自己的財產,不惜四處借錢撐場麵,把自己不擅長的生意也攬過來以顯示能力,最後被債主告上法庭,背上欺詐的罪名。

人們關注自己的外表勝過內心,竭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錢人的模樣,讓別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就是家財萬貫,出生高貴。其實這都是在用未來的錢支撐現在的生活。羅伯森和洛德帕斯的奢靡生活大概是每個愛慕虛榮的人都想要的,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他們那樣,但還是有不少人能做到與他們持平。

這些愛慕虛榮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如何享受到更多的樂趣,他們不管自己的收入是否超支,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應對龐大的欠債,他們隻在乎別人擁有的東西,自己也要得到,不惜手段都要得到。要是在某一方麵落後了別人,就會覺得自己特別沒麵子,會被別人看不起。他們認為人們之所以尊重我,是因為我的生活品味高尚,談吐不凡,穿著講究,哪怕這些都是自己偽裝的。他們已經利欲熏心。

就算是欺騙,也要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才好結交其他的富人。窮苦的生活是他們要極力掩飾的。還未得到薪水,就已經欠下一堆債務,然後薪水在手中還沒有捂熱,就得還給眾人。總有一天他搖搖欲墜的生活會徹底崩塌,到那時,所謂的朋友便會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能對他的不幸表示同情,並伸出援助之手。這時,可憐的人兒隻能默默接受殘酷的現實。

其實隻要大膽地拒絕,坦誠地告訴別人自己並不是一個富人,你的負擔還會那麼重嗎?要是因為你沒有錢,那些朋友離你而去,你也不用覺得難過和沒麵子,這些人隻不過是奔著你的錢而來,有錢的時候會圍著你,沒錢了就嘲笑你,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朋友。沒經過努力不可能成功,迫不及待想攀上成功的山頂,隻會讓你離它越來越遠,因為你沒有做出行動向它靠近。不要急於求成,否則你之前的努力也會白費。

在戲劇裏,“格蘭蒂夫人”的身上集合了當代人們的所有性格,無論善良還是狡猾、城市還是奸詐,都可以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隻是個普通角色,但是她代表了普羅大眾。我們被她的表現深深迷住,忐忑又激動地看著她的一言一行,內心惴惴不安地想著:“接下來格蘭蒂夫人要說什麼?”

沒有誰來指導,社會中逐漸形成一個規律,大家不約而同地去掉了自己身上的個性和自強,統一地跟隨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種流派,把大腦灌滿他們的思想,小心翼翼地在別人的眼色下工作生活。我們已經習慣於生活在過去的世界裏,總是借鑒過去的經驗,喪失了前進的勇氣。我們害怕遇到困難,長期的惰性讓我們懶於去思考問題,隻一味地拿取前人們的經驗和成果。自由已經被我們遠遠拋棄,我們甘於讓自己的思想和靈魂束縛著,機械性地重複拿取的動作。

因此我們事事按著社會的規章製度去執行,自己身處哪個階層,就依照哪個階層的法則生活著。好像隻要這麼做了,別人就會羨慕、尊敬我們。我們害怕自己被他人排斥、看不起,我們謹慎地生活和工作,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別人指責這件事做得不對,那件事做得不對。我們已經完全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中,因此沒有發現,這些指責我們的人甚至比我們還要糊塗、貪婪和愚蠢。他們根本就是在胡言亂語,歪曲我們的思想。

威廉·坦普爾爵士曾經說過:“任何人都不應該去追求對自己而言遙不可及的東西,不要試圖讓自己變成想象中的人,你是什麼樣,就保持這個樣子。”無數的經驗教訓都說明了這一點。

現今人們有一個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惡劣的習慣——虛榮。這其中尤以本身地位就較高的人居多。他們覺得自己本來就高人一等,絕不能掉價,必須要更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他們處心積慮地向外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富裕的生活,不管自己是否承受得了巨大的壓力。

別人的尊敬應該是通過努力作出一定成績得來的,但是現代人隻在生活水平上一較高低。住上好房子,穿上名貴衣服,大家就覺得他肯定是個有錢人,因此對他肅然起敬。這一切不過是外在表現,卻被人們當作最主要的條件來評判一個人,有可能一個品德敗壞的人卻受到大家的尊敬,隻因他看起來很有身份。由此可見,道德和品質已經被人們遺忘,甚至有人表現出對它們的唾棄。

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人們對身份和錢財的過分重視。各個階層的人們都在明爭暗鬥,想方設法讓自己擠進身份高貴的行列中。一旦覺得某些人要比自己身份低下,就表現出輕蔑的態度。好比在伯明翰的一個俱樂部裏,一群身穿燕尾服的人,就看不起沒有燕尾服的另一群人。而塞德勒先生則被科培特稱為“做亞麻布生意的人”,很明顯,科培特看不起他。還有在有錢人家裏放牛的奴仆也認為自己比在酒鋪打工的奴仆要高貴。不過塞德勒先生被別人看不起的同時也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微的人,然後這些人又看不起比他們地位更低微的人。塞德勒先生鄙視做小生意的路邊商人,這些路邊商人鄙視維修工人,而維修工人鄙視苦力勞工者。

人們總能找到比自己地位更低下的人,不管他們處於什麼階層或者地位上。而位於中間地位上的人似乎特別尷尬,因為他們急於想與下層民眾劃分界限,隻想往上爬,但苦於自己能力有限。城市越小,人們的鬥爭越激烈,各個階層的人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圈子,不讓外人進出,並且和其他群體的人不相往來,覺得那麼做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份。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較大的教區裏存在的團體不下6個,相互間有著非常嚴格的等級製度。

每個團體在拒絕比自己地位更低微的人加入的同時,還在奮力拚搏以求能縮短與高地位的團體之間的差距,希望高地位團體能夠接納自己,殊不知,高地位的人也像他們拒絕別人一樣,拒絕他們的加入,對他們的努力嗤之以鼻。

所有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了進入人人豔羨的高階層社會生活,為了得到內心渴望的尊敬,大家奮不顧身地往上爬。人們想要更多的財富,更多的權利,更高的身份,得到這些會使每個人都笑逐顏開,驕傲自大,但是沒人注意到自己的靈魂已經慢慢消失,頭腦裏隻剩下臭氣熏天的錢財味。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人們不再珍惜身邊簡單美好的事物,因為天天都接觸錢和權,因此他們對整個世界已經產生了厭煩的心理。

虛榮心帶來的害處

現在的社會中,人們都很喜歡大的事物,比如,擁有一座大房子就能證明房主的卓越能力。因為越大的事物越花費錢財。雖然寬敞的房子要比狹小的房子感覺舒適,但自古以來舒適的生活必定會讓人貪於享樂而忘記生活中隨時出現的災難。人們一心隻和比自己更高等的人攀比,痛恨自己的生活沒有別人舒適,但是盧梭說:“哪怕給我一間最小的房屋,住起來非常困難,我也不要一所大到我轉一年都轉不完的房子。”

但是,人們表現出來的上進心並不壞,若要指出這其中的罪惡,便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做出的事情。一旦人們適應了現階段的生活,坐在四輪馬車上飲用香檳酒,那麼他們就不能容忍自己淪落到坐在二輪馬車上喝廉價的啤酒。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保住自己現有的生活,否則群眾的猜測就會紛至遝來,不管你的地位是不是真的降低了,群眾都隻認定你現在已經非常落魄。同樣的,要是要求原本就坐二輪馬車的人從他們位於鄉村的家裏來市內上班時采取步行的方式,或者坐公交車的話,他們也絕不會願意,在他們看來,這都是非常掉價的行為,別人的羨慕和尊敬比什麼都重要。

我想,任何人都能舉出很多實例來說明這些道理,所謂的受到尊敬的人們以自身為基礎,不斷地向更高處攀爬,花光了錢財之後再想方設想從別處找。就算負債累累也不能讓自己在眾人麵前抬不起頭,但是他們撐不了多久就會轟然倒下,奢靡的、讓人羨慕的生活也隨之消失,因為肩上扛著數不清的欠債。我敢保證,在生意場上約有一半多的破產例子都是因為人們打腫臉充胖子,以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行為方式生活而造成的。

要想讓別人“尊敬”你,就得拋掉所有美好的品德,用邪惡的心靈去欺騙別人,陷害別人。可悲的是人們對這些人的所作所為毫不知情,隻是被他們的外表迷惑了,他們需要的是世人的羨慕和追崇,哪管得到這些的方法是不是正確。

當他們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維持不了自己的地位之後,不少人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寧願死,也不想離開奢靡的生活,他們想當然地認為世人會看不起,甚至是嘲笑自己的落魄,其實有幾個人是真的窮到無法生存的地步呢?約·巴洛就說過:“我一直都沒聽過有人自殺的原因是饑餓,但是我知道有不少人自殺是因為得不到一件他們喜愛的衣服。”

不少女性都有這樣的傾向。她們從小被灌輸一種錯誤的思想,認為一個人的外表是最重要的,智慧和品德隻是一件附屬品。因此她們不重視自己的修養,隻關注時尚、權力和社會上流行的其他事物,以此來獲得人們的認可,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位。她們可以容忍犯罪,但容忍不了別人無視自己。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女性特有的淳樸和善良已經變得麵目全非,幸福也不會來到她們身邊。

所以,社會裏看上去有錢或者本身就有錢的人總是能讓人們相信他們一定擁有美好的品德,因為人們老把外表和內心聯係在一起。但是,那些看似貧窮或者確實貧窮的人就一定是壞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能排除有意外的情況發生。比如一位原本出生高貴的女孩,因為遭遇不幸導致家庭破落,她隻好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因此也失掉了高貴的身份和地位,被人們排除在上流階層之外,但她並不在意這些。換作其他人,恐怕寧願借錢維持自己的生活,也不想失去地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