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不要過債務纏身的生活(2)(1 / 3)

事情還沒完。一位和他隻見過一麵的經營麥芽的商人在投資時不幸破產,而他正是這位商人的擔保人,因此這位商人的繁重債務必須由他來承擔。這件事給了他不小的打擊,他的錢都花光了,儼然成了一個貧窮的人。要是他稍微堅定一點,在別人從他身上撈取好處的時候能夠勇敢的說“不”,事情怎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簡直就是個公共用具,隻要有興趣誰都可以拿去使用。

一個人要是想平靜安穩的生活,就必須果斷拒絕自己無能為力的要求。很多人因為不善拒絕,他們的生活和生命也毀於一旦。我們委曲求全地替別人賣命,源於自己無法說出那個“不”字,我們太懦弱。有職務的人怕丟掉工作,所以不敢拒絕;美女癡迷於錢財,所以她拒絕不了有錢人的邀請;阿諛奉承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別人的要求也無法拒絕,隻能笑著接受。

學會拒絕是避開麻煩的最佳辦法。我們要保持內心的安寧,不讓外界的紛擾打亂它,如果出現了誘惑,要果斷地遠離,不然你的心靈會受到汙染,美德也會消失。也許開頭會有點困難,後麵就會慢慢習慣。那些不好的習性,比如遊手好閑、貪玩享樂、吃喝嫖賭,我們都要堅決地回避。不要覺得難為情,學會拒絕也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葬禮也奢華

不要以為某個人在承受不了沉重的負擔,在它的壓迫下離開人世後就能逃離生前的一切。他在死後仍然不可避免地繼續被社會風俗糾纏。他的葬禮要按照時下流行的方式舉辦,這樣的話就得花很多錢來置辦材料、裝飾品、用具,以及雇人來為他送葬。這麼做都是在向社會屈服。不過,拿錢辦事的幫手們假惺惺的悲傷和死者親屬的真實悲傷比起來有明顯的差別,花了錢效果又不好,這些錢花得冤枉又浪費。

不過在富人們看來,體麵的葬禮能代表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若是普通人的葬禮過於奢華,就會認為是鋪張浪費,要是有錢人的話,無疑代表著他們的身份。中等階級的人削尖了頭想擠進上流階級,最終得到的也不過是在自己的葬禮上有更多的人來給他送葬。替他張羅葬禮的人把方方麵麵都打理得十分妥當,在別人看來,這簡直是令人羨慕不已的,因此人們紛紛效仿。他們呼朋喚友來參加葬禮,讓別人見識到自己的身份。“別人的做法是什麼樣的,我們也要那麼做。”

如果沒有足夠的錢,這樣隆重的葬禮不是每個普通家庭都能承受得了。家庭的頂梁柱倒了下去,隻剩孤苦無依的人操持後事。可能是一位拖兒帶女的夫人,也可能是一位失去雙親的孩子,總之他們是沒有能力和殯葬商們討論如何籌辦葬禮。而且葬禮用品實在昂貴,可憐的他們根本不能從商人手中為自己省下幾個銅子兒。為數不多的錢關係著他們今後的生活,現在不得不用來替死者舉行一個體麵的葬禮。難道把錢花在死人身上要比花在活人身上更加有意義?

如今一些下層階級也在效仿這種做法,他們的花費按收入來算的話其實和中上層階級的花費一樣多。比如一位英格蘭商人的葬禮需要50鎊的話,勞動者的葬禮大約就要5鎊至10鎊。但這些現象隻存在於英格蘭,在蘇格蘭,葬禮的花費要少很多。英格蘭的勞動者們對葬禮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寧可自己平時少用錢,也要為朋友或者親屬辦一個豪華葬禮。通常丈夫的葬禮需要花費10鎊,妻子的葬禮隻要5鎊,但是不少勞動者都加入了俱樂部,而這些俱樂部大多是葬禮俱樂部,因此原本10鎊的葬禮費用有可能會增加。要是一位工人同時參加了幾個俱樂部,那麼他的葬禮費用就會高出許多,有可能是20、30鎊,最高可達40鎊。因為他生前加入的多個俱樂部都會來參加他的葬禮,所以籌辦葬禮的人就得花費更多的錢來應付這些俱樂部的到來。哪怕是一個小孩子,也有可能被大人在多個葬禮俱樂部裏購買了人身保險,曾聽到一件最離奇的事情,一個人為自己分別購買19份不同的俱樂部保單!

要是某位死者生前沒有加入葬禮俱樂部,他的葬禮也必須由俱樂部來籌辦,不同的是他的家屬要交納很多的稅款來保證葬禮的隆重。要是一位父親去世了,那麼他的畢生存款將會全部用在他的葬禮上。這些花在葬禮上的錢真是奢侈浪費。

人們是不是認為對死者的哀悼一定要體現在葬禮的錢財和規模上?他們都忘記了真正的悲痛是從心裏發出的。賓厄姆在研究早期基督教時發現那時的教徒對葬禮並不十分重視,他說:“教徒們不追求也不拒絕體麵的葬禮,隻是把它當作一件平常事來對待。想辦就辦。對葬禮不屑的人,以及平常心對待它的人,才是真正領悟基督教精髓的教徒。”

約翰·工斯理說:“我不想在自己的葬禮上出現送葬隊、靈車,隻需要找6個生活貧困的人來替我抬棺,每人給20先令。我也不想看到和我無關緊要的人在為我哭泣,隻要真心愛我的人留下幾滴眼淚我就滿足了。我會帶著愛人對我的思念,聽從上帝的召喚升上天堂。這就是我的心願,希望籌辦人能依照它來舉行葬禮。”

要是我們過於心急想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糾正,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現在的人們對社會輿論存有顧忌,怕自己的改變會引起別人的不滿或鄙夷。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這讓我們變成膽小怕事的人。但是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會慢慢改變這一切,把不正之風都扭轉過來。阿德萊德女王的葬禮就應她的要求沒有安排送葬隊,而羅伯特·皮爾爵士也反對葬禮的奢華浪費,他們的以身作則對社會風氣有著一定的影響,喜歡追隨上流階層的中等階層人們肯定會在某些時候效仿他們的做法。普通百姓中也不乏反對奢華葬禮的人存在,並且我堅信這些人的數量會不斷上升。隻要我們不停歇地宣傳,總會有改善的那一天。

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成立了不少由反對籌辦葬禮的人們組成的社會團體,這些團體向眾人宣揚葬禮給人們帶來的弊端。群眾集結在一起的力量要比個人單薄的力量強大很多,希望能有越來越多誌同道合的人們加入反對葬禮的行列。

債務就像一個噩夢

相較於欠債的原因,更讓人們頭疼的是隨之而來的煩心事,他們永遠數不清欠債究竟給自己帶來了多少煩惱。欠債會壓垮人們的身體,連累一個家庭失去歡樂和幸福。

就算一個身負欠債的人有一份固定工作或著固定收入,他也不會比別人有多麼安心,債務始終是一塊巨石壓在他的胸口上。他的收入不能用來儲蓄或買車買房,也不能給妻兒改善生活,這些錢要全部還給債主,甚至他現在居住的房子也岌岌可危,一個不小心就會被銀行拉去抵債。

哪怕是家財萬貫的富商,碰到高額欠債也不得不擔憂自己的境況。這些富裕的家庭在他們的祖先時期就因為奢侈浪費而欠下不少債務,把家族的不動產業都押注進去,因此給後代引來不少麻煩。不過上流階層似乎早已預見到這種情況,他們製定法律來規定自己的欠債在死後即時失效,後世子孫不用擔心會把家族中抵押出去的不動產和欠債一起繼承過來,他們可以繼續肆無忌憚地揮霍社會財富。不過很少有人能擁有如此高的權勢,能夠榮幸地擺脫掉祖輩們的債務,大多數人會連債務一起繼承過來,有些債務甚至比家產還要多。英國國內的很多土地都處於被抵押的狀況,要不就已經成為了債主們的家產。

有些人看到一些偉人也有欠債後,胡亂地判斷欠債的人必定是身份高位、成就非凡的,隻有偉人才能享有欠債,因為他們有著較高的信用度。同樣的道理也可以適用於強大的國家。弱小的國家和個人不能有債務,因為他們能力不足,放債的人不相信他們可以很快地還清欠款。欠債的人的名字會經常在民眾麵前出現,大家猜想著他們是否有能力還錢,什麼時候可以還錢,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展現在眾人眼前,甚至人們還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表示好奇。而沒有欠債的人,那些不被公眾關注的人,則悄無聲息地生活在引人注目的人們背後。

在人們的意識中,放債的人和欠債的人簡直是兩種極端的人性表現,人們的憐憫之心不由自主地會偏向欠債人一方。但是人們隻看到片麵的情況。哥爾德斯密斯在欠下房租和牛奶錢無力償還被抓走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很可憐,但是不要忘記,因為他的欠債,房東和送奶工拿不到錢,他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隻要看到有人身負債務,我們不由自主地便產生憐憫之心。彭達戈路爾就曾嚴厲地對巴盧奇說:“要是你沒有錢財糾紛,誰還能看重你?神明都會朝向我這裏。不要以為和錢有關的事就全是高尚的事情,隻有身負債務才能算是偉人。”

但是不管欠債被多少人歌頌稱讚,它給人們帶來的後果一直是痛苦的。為了早日還清債務,讓自己不再受到債主的催促,人們會鋌而走險選擇具有危險性的方法賺錢。欠債的人的親朋好友不會給他們好臉色看,漸漸地都會遠離他。即使是在自己家裏他們也戰戰兢兢,一聽到敲門聲就渾身抖個不停,認為是債主上門催討欠款。不過謝裏丹對付債主自有他的一套妙計,他在債主上門後讓他們去自家的馬圈,在那裏接待他們吃喝。欠債的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坐立不安感到難堪。他的脾氣也隨之變得古怪、陰鬱,若是別人表現出一些開心的樣子,他還會莫名其妙朝別人發火。以前他認為隻要有了錢就能擁有一切,於是不斷追求金錢,到頭來卻欠了一屁股債。他的自尊心和能力都倍受打擊,別人向他投來的眼神也是鄙夷、不屑的。欠債後他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就算做不到也會強撐著答應。他已經抬不起頭來,自由也掌控在別人手中,就像被抽去了靈魂。他希望得到親人的原諒,希望債主和律師能多給一點時間讓他來還債,但是親人對他的哀求置之不理,仍然是冷冰冰的態度,債主也許會同意放寬幾日期限,但是這未嚐不是一個讓他越陷越深的圈套,雖然他也知道其中的陷阱,但還有別的可選嗎?他要不就是拖延時間,要不就被債主送進監獄,一直在那生活到老。

其實,隻要我們在做事時估算好自己的能力,不做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欠債是可以避免的,它帶來的一些後果,比如品德敗壞、失去自尊也不會出現在我們身上。但是如今的人們在對某件事做出決定時總是抱有太樂觀的態度,感覺自己什麼都能做到,欠了債就一定能還清。想買漂亮衣服,想住豪華別墅,想吃山珍海味,想看所有的歌劇表演,這些事情確實很讓人羨慕,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時候,還是離它們遠一點比較好。為了參加派對去向商人們借錢,可你沒想到這些派對就是商人們舉辦的,你的行為在別人看來豈不是很可笑?

我們要保證生活的收支平衡,不要盲目衝動地用本該積蓄的錢來買你現在想要、但並不需要的東西。要是能夠修改社會製度的話,第一個應該取消的就是借貸製度。不管是放貸還是借貸,我們都要堅決製止。一個人是否欠債預示著他的未來生活能不能幸福。如果他精打細算生活的開支,合理安排儲蓄數額,總是用現金購買商品,也不對外借錢的話,他的積蓄足以應付突然出現的緊迫情況,而他的家庭也不用背上沉重負擔,存款還能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