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眼中的丈夫
之前我們都在談論丈夫對妻子的看法,現在,我們把丈夫和妻子的位置換一換。人們一定迫切想知道,在妻子眼中,丈夫是什麼樣的呢?哈金森上校的妻子寫了一本名為《生活》的自敘書,書中詳細的記錄了自己和丈夫之間的往事。她這麼做的原因是哈金森上校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對她說了一句話,他說:“我走後,你切不可太過悲痛,好好地活著。”哈金森夫人遵守了丈夫的遺言,她把對丈夫的緬懷都寫進了書裏。
在書的開篇,哈金森夫人寫道:
“人總有一死,雖然不少人知道自己避不開死亡,也坦然等待死亡的來臨,但是人們的心中難免會失落、傷心。沒有做完的事情無法再繼續,來不及看到人也無法再見,不管誰在這種情況下都會悲傷。臨死之人的記憶開始模糊,他們試圖記起往事,但徒勞無功。”
“悲傷的時候,人們希望回憶起一些事情來撫慰受傷的心靈。不得不說這個辦法十分有效,經過漫長歲月的浸淫,一件小事也有了特殊的意義,人們心底某個柔軟的角落有了一些觸動。平常人在遇到傷心事的時候會大哭一場,盡情宣泄,我的做法正好相反,我會試圖用其他事情來緩解低落的心情。”
“我找到了安慰自己悲傷情緒的最佳方法,那就是回想和你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他是一個偉大的人,這不是我盲目地誇他,我也不可能那麼做。那些企圖借用幫手來美化自己形象的人到最後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這本書裏所寫的都是你父親的真人真事,那些榮耀是他努力得到的,不存在虛構的成分。”
哈金森夫人說:
“他擁有高貴的身份和地位,這讓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事業、宗教、名聲都是他在乎的方麵。對妻子反而不甚關心,家族中的長輩們也是如此。上流階層的人通常和妻子感情不深,但他們要求女人必須遵守道德要求,恪守婦道,如果妻子犯了錯,他們絕不會包庇。”
“他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對家庭生活並不怎麼關心,也不經常和妻子交流,因此他的妻子隻是空有一個旁人羨慕的頭銜罷了,有誰知道妻子的苦悶呢?可是丈夫的事業是最重要的,即使有怨言也不能表現出來,應該要全力支持他的事業。”
“他時常告訴我做人應該正直、謙和,他也確實這麼做;他總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以理服人,從未逼迫別人屈服;要是妻子做錯了事,他會嚴厲地指出來,要求改正。要是聽到他對妻子的某方麵大加讚賞的話,一定是妻子那方麵的表現特別出色,而且是因為他以身作則讓妻子耳濡目染才有了這些成果,妻子得到的表揚其實都是在讚賞他。他完全把妻子當作自己的一個附屬工具。”
“他不善於管理錢財,所以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是由妻子做主,日常開支也是妻子在安排。他相信妻子的為人,因此對妻子的管束並不嚴格。日子一天天過去,曾經美麗動人的妻子顯現出衰老的跡象,但他對妻子的愛意沒有減退,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濃厚。他熱烈的愛讓妻子感動不已。”
“可是,他對妻子的愛都是建立在階級製度上的,他是一位貴族,所以他的愛也是從貴族階級出發。貴族製度要求他與妻子和睦相處,他就照做。嚴格地來說,他的心裏不是隻有妻子,還有對自己身份的尊重、對事業的熱愛以及對宗教的信仰,這些事情在他看來遠比妻子重要。他的愛帶著明顯的階級製度。”
“羅謝爾·羅素夫人的事情相信英國人都有所了解,她的丈夫是一位勳爵,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殺身之禍。羅素夫人四處找人求情,希望能赦免她的丈夫。但她的哀求沒有效果,她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於是她把自己的悲痛隱忍起來,平靜地度過和丈夫在一起的最後時間。在丈夫離開之際,她帶著孩子們默默地與勳爵告別,沒有表現出激動或者悲傷。擁抱丈夫時,她知道以後再也看不到他了。之後,勳爵說:“我已經死而無憾。”
妻子對丈夫的影響
妻子在家庭中的責任重大。丈夫的言行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妻子影響,如果妻子品行惡劣,丈夫的品行也就不會好到哪兒去。總之,妻子要不會把丈夫變得更壞,要不就把丈夫變得更優秀。究竟會變成一個有成就的男人還是一個人人唾棄的男人,決定權在妻子手中。
不妨說一個事例。散文家班揚也是一位清教的信徒,並且擔任牧師的職務。但在這之前,班揚是一個無所事事、整日遊手好閑的小混混,不思進取,隻知道吃喝玩樂。從少年時期到青年時期,周圍人因為顧忌他的惡習,從不與他來往,更不用說會有姑娘嫁給他。但是上天偏偏對他特別眷顧,一位身世清白、善良美好的姑娘居然成了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隻攜帶了一些書作為嫁妝進了門。班揚禁不住歎息說道:“仁慈的上帝,請幫幫我們。她的父母可都是忠誠的信教徒。這麼好的一位姑娘將會與我共同生活,但是我窮的連餐具都買不起。”姑娘的父親在出嫁前給了她一些忠告,“通往天堂的階梯”和“誠心誠意地生活”這兩種思想精神。之後班揚看完了妻子帶來的書,書裏的精神讓他受益匪淺,他決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而他溫柔賢淑的妻子也時時鼓勵他,扶持他。終於,班揚憑借自己努力和妻子的幫助,擺脫了以往的惡習,逐漸獲得一些小成就,可想而知,假如沒有妻子的幫助,英國就少了一位傑出的散文家。
巴克斯特也是一位清教的牧師,他品行良好,性格溫和,對待工作也非常認真。他和妻子初次見麵時就互生好感,兩人迅速相愛並且結婚。他打算舉辦一個簡單的婚禮,又因為妻子查爾頓小姐家庭富裕,巴克斯特怕人們覺得自己是窺視財產而和她結婚,於是他向查爾頓小姐提出幾點協議:第一,查爾頓小姐的財產要交由家裏人管理,他不會拿走一分錢;第二,查爾頓小姐不能給他帶來任何糾紛;第三,他說牧師的職業注定是為別人付出的多,為家庭付出的少,查爾頓小姐不能有怨言。
他的妻子對這些協議沒有任何異議,他們婚後的生活十分愉快。巴克斯特說:“我和她相處得非常融洽,19年來我一直非常幸福。”在那個時代,社會處於波動狀態,時不時就會發生一些事情,牽連不少人。巴克特斯也經常受到打壓,曾幾次背井離鄉四處漂泊。他在《生活》這本書中寫道:“她與我共同麵對風雨,和我一起克服困難,從未聽她說過一句抱怨的話。沒有她,我就沒有家。”
婚後第16年,巴克斯特在一次秘密召開的會議上被捕,囚禁在克列克威爾監獄裏。他的妻子第一時間趕來陪伴著他,並且在監獄裏住了下來。每天她都滿懷熱情地和他聊天,替他排解煩悶和寂寞。巴克斯特說:“監獄的陰冷讓她變得比以往更加熱情,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並且她不準我尋求釋放的機會,她很享受在監獄裏的生活。”不過,巴克斯特和妻子最終還是得以出獄,回到了他們真正的家。
不管多大的困難,巴克斯特夫人始終跟隨著丈夫,幫助他,安慰他。她把這些當作自己人生最光榮的任務,感到十分驕傲和欣慰。可是她沒能和丈夫一直生活到老。婚後第19年,她就去世了,獨留巴克斯特一個人在世間悲痛傷心。巴克斯特把對愛妻的想念以及妻子的美好品德都寫進書中,每每寫到動情處就情不自禁滴下了眼淚。
德國宗教家岑道夫對自己的妻子非常忠誠。他的妻子伴隨著他度過了許多風風雨雨,無論環境多麼艱難,妻子對他的信心從不動搖,一直鼓勵著他,讓他的內心自始至終都充滿鬥誌和勇氣。因此岑道夫說:“我深知自己能有現在的成就,離不開妻子對我的幫助。她為了幫助我舍棄了很多東西,能和她成為夫妻是我醉倒的幸福。我不知道如果沒有他,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還有誰比她更加善良勇敢?……感謝上天讓我和她相遇,這24年來,我始終處在她帶給我的平靜、溫馨的環境中。”
蘇格蘭的利文斯通是一位博士,也是一位傳教士。他的妻子也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女性,因為工作原因利文斯通需要長時間在外奔波,妻子不但沒有抱怨,還經常和他一起出行。有一次他深入非洲大陸進行野外考察,環境惡劣自是不必細說,這些他從未放在眼裏,但讓他傷心的是,就在他對非洲進行考察的時候,他的妻子在家中不幸去世。想到這麼多年妻子對自己做出的無私奉獻,利文斯通悲傷不已。
當時利文斯通正好停留在讚比亞河附近,接到妻子去世的消息後,他懷著悲痛的心裏給羅德裏克·莫哈維先生寫信,信中說道:“如今我是一個孤家寡人,妻子已經和我天人永隔,巨大的打擊讓我無所適從。她在世的時候經常勉勵我,遇到困難時幫我出謀劃策,那時的我即使有時沒和她呆在一起,但我一直把她放在心裏,不管到哪兒都惦記著她。而現在的我仿佛失去了主心骨,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來,我不敢想象以後的生活沒有了她會是什麼樣,我的悲傷已經無法控製。”
“我和她生活了三個月就匆匆別離,一晃四年過去了,之前的生活仍然曆曆在目,那段時光是多麼美好!分別後她獨自承擔起家庭重責,管理家務,撫養孩子,她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我和孩子都非常尊重她。還記得我們剛認識時的情景,她的美德深深打動了我,她不僅教導自己的孩子,還教導當地的兒童,把他們當作親生骨肉一般疼愛。她的品德是多麼高尚。”
“我無法讓時光倒流挽回她的生命,雖然我悲痛難抑,但我要把對她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動力,她也會同意我的做法。從此以後,我的心靈沒有人能夠安撫,茫茫天地間我隻能孤獨一人走著……”
塞繆爾·羅米利先生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對妻子表示讚賞,他把自己獲得的成就都歸功於妻子的幫助。他寫道:“在我們相處時間的後麵15年裏,我對她的關注比以前的加起來還要多。她擁有美麗的外表和高尚的品德,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她聰明勇敢、善良溫和,她的美貌和智慧無一不備眾人稱讚。”
羅米利因為妻子的離世而神經錯亂,他始終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為他和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刻。最終,在妻子離開不久後,羅米利也殉情死去。
羅米利先生的事業勁敵,弗朗西斯·伯第特先生雖然時常和他產生爭執,但是他們的家庭遭遇如出一轍。弗朗西斯·伯第特先生的妻子也早他一步離開人世,他極度悲痛,拒絕進食。在妻子下葬之前,伯第特先生帶著對妻子的思念也去世了,他們得以葬在一起。
托馬斯·格雷漢姆和妻子感情深厚,擅長肖像畫的庚斯博羅先生就曾給正值新婚的格雷漢姆夫婦作畫,這幅畫完成後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在格雷漢姆先生43歲的時候,妻子離他而去,他因為日夜懷念妻子而無法從悲痛的心情中緩解出來。最後他決定加入胡德勳爵的部隊,希望能減輕內心的痛苦。
參軍後他參加了土倫戰役,他奮勇殺敵,把生死拋在腦後,贏得了全軍將士的讚賞。在半島戰役中他的非凡表現讓他獲得了赫赫戰功,並提升為副統領。他指揮的巴洛沙戰爭以勝利結局,人們賜予他“巴洛沙英雄”的稱號,而政府封他為利那多奇勳爵。這些成就讓格雷漢姆享受著舒適的生活,但他一刻沒有忘記妻子,隨著年齡漸漸變大,對妻子的想念也更加強烈。他曾告訴別人,如果沒有妻子,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英國戲劇家、下議院議員謝裏登先生說:“格雷漢姆的妻子是支撐他走下去的精神支柱。”
擁有美好品德的妻子讓丈夫無法忘懷,而妻子對丈夫的情誼同樣深刻。在丈夫去世後,忠心的妻子因為無法接受事實,隨即也都離開了人世。
阿爾伯特·莫頓的去世給妻子沉痛打擊,她念念不忘丈夫的音容笑貌,日夜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沒過多久也追隨丈夫而去。詩人沃頓聽聞此事後感歎不已,懷著對這位女士的敬仰寫了一句話:
“我和他永遠不能相見,雖然我告訴自己要堅強,可我無法忍受生活中沒有他的陪伴,索性我和他一起離開吧。”
這句話飽含著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表現出無比的忠心和深情,因此被人們廣為流傳。
華盛頓臨死前,他的妻子不忍心讓他孤單離去,也無法忍受自己一人活在世上,決定和丈夫一同死去。她下定決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就這樣吧,讓我隨他而去。”
妻子是丈夫的好幫手
丈夫的最佳幫手和朋友應該是他們的妻子,因為男女之間的差異,在某些方麵妻子往往會比丈夫有更獨到的見解。伽凡尼醫生的妻子是意大利的一位科學家,也是加利茲教授的女兒。有一次她發現如果把青蛙的腿放在接電儀器的附近,並用金屬物去碰觸的話,青蛙腿就會發生抽動現象,為了證明這不是偶然的現象,她又實驗了好幾回,確定無誤後她把這個重大發現告訴伽凡尼,於是伽凡尼研究發現生物體內也帶有電,從此,人們在提到這項發現的時候都會記起伽凡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