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外經篇(三)(3 / 3)

(1)每年從9月份開始,著手一年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計劃。首先,核準前三個季度本市各項外彙實際收入和預測第四季的各項外彙收入(包括國外地方外彙、出口商品貿易留成外彙、旅遊服務、旅遊商品、勞務輸出、僑券回籠、寄售商品、黃金生產等項非貿易留成外彙收入以及外商調入的投資外彙等各項外彙資海)。同時還要摸清各創彙單位外彙留成自用量和將要投向調劑外彙市場的總量。

(2)詳細布署要求各局(總公司)、區(縣)政府在每年10月底以前從下至上,在本部門、本地區做好下一年度的自有外彙收支平衡計劃,以及下一年度準備進口物資、設備的進口用彙計劃(包括進口物資、設備的名稱、數量和金額)。

(3)根據全市各項外彙總收入和各局(總公司)、區(縣)政府上報市計劃委員會下一年度進口,用彙計劃,采取“一個盤子、兩套計劃”的辦法,在全市外彙總收入這個大盤子裏,根據國家計劃委員會每年下達進口用彙控製數,分別編製兩套計劃。首先要編好地方政府掌握的地方自有外彙進口用彙計劃,每年約為8000-8500萬美元,占進口總支出的百分之二十。

這部分外彙重點保證部分產品關係國計民生、市場急需而利潤又較低、生產難以維持和發展的企業和進口重要的市場物資及少量的關鍵件。在地方政府外彙進口用彙計劃中拿出68%左右的地方自有外彙用於進口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輔助材料。例如,鋼材、木材、塑料、牛羊油、非離子、染料、鈦白粉、各種醫藥中間體以及化肥、農藥等,用於扶植工農業生產;努力滿足重要市場物資進口用彙,糧食、魚粉等;對用預算內財政經費的事業單位,例如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公安、政法等事業單位,每年根據各單位的實際需要,結合本單位的財力情況,分別輕、重、緩、急采取每年為各單位辦一至兩件實事的辦法,適當安排進口用彙。通過編製地方自有外彙進口用彙計劃,減輕了各企業、事業單位的負擔,保證了部分重點用彙的需要,促進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

在編好地方政府掌握的地方自有外彙進口用彙計劃的同時,要根據國家對進口用彙的有關規定,結合生產用彙的需要,還要編好調劑外彙引導投向計劃,這是北京市外彙平衡的大頭,約占每年進口用彙總支出的73%。綜合平衡調劑外彙資源,合理引導調外彙投向是擴大外彙資源的主要途徑。為了解決不創彙單位急需用彙的問題,國家鼓勵辦好調劑外彙市場,調劑供求雙方的外彙餘缺。為此,市政府主管外彙平衡的部門必須通過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計劃來調控外彙市場投向。為此,要編製好每年的調劑外彙導向計劃,具體工作程序是:首先摸清各用彙單位的需求情況,然後調查各創彙單位的外彙結存情況以及將要投向調劑外彙市場的外彙總額。在供求趨於平衡的情況下,編製出調劑外彙引導投向計劃。在計劃中,要優先保證工、農業生產和基本建設急需進口物資用彙;盡量保證工業技術改造引進機電設備、儀器、儀表和進口市場重要物資用彙;同時對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及公安、政法等方麵用彙也要作妥善安排。北京市一直是個外彙地區,今後大量外彙平衡工作要放在集中組織調劑外彙資海上,要兼顧好供求雙方利益,確保本市國民經濟發展對外彙的需求。政府通過正確引導調劑外彙的投向,可以做到既解決本市外彙映口,同時也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豐富市場、穩定物價,搞好宏觀調控的工作。

(4)為了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在下一年度產、供、銪計劃尚未銜接、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計劃尚未定案之前,就要做好進口用彙預安排工作,這是進口用彙平衡中重要的一步。每年9-10月間,政府要集中組織一批外彙(包括地方自有留成外彙和購買調劑外彙),按常年用彙量的30%至40%安排預訂貨,進口生產常用大宗物資,嚴防在生產中因進口物資沒有組織好,確保工農業生產順利進行。

(5)由於外彙供求矛廇較大,國家要對外彙收支進行宏觀控製,通過編製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計劃,做到既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各部門的需要,又不突破國家控製的“籠子”,關鍵的一環是要加強進口審批工作。多年來,我們大部分精力放在進口審查方麵。凡國內能生產供應的物資、設備,要嚴格限製進口,真正做到立足國內減少進口用彙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有力地保護民族工業的發展,要堅決壓縮一般機電產品進口用彙嚴防盲目引進和不必要的重複引進用彙;對於高檔消費品和奢侈品的進口用彙,要堅決限製住。同時,要嚴格控製各項非貿易外彙的支出,有效地節約外彙支出。

其具體做法是:凡屬國家實行配額管理的進口商品(含國家限製進口機電產品20種),必須由主管局(總公司)、區(縣)政府正式向市計劃委員會申請配額,經市計劃委員會審查批準後,方能辦理進口用彙手續,對國家限製進口的20種機電產品和一般機電儀及成套設備,報市機電設備進口審批辦公室審查批準後,還計劃委員會複審,經市計劃委員會複審批準後,市外彙管理辦理調撥外彙手續,並委托外貿公司對外開展工作;一、二、三類及其他進口物資的審查工作,首先要發揮各主管部門的作用,由各局(總公司)、區(縣)政府初審後報市計委複審,經市計委複審後批準進口用彙,並根據各外貿公司的經營範圍,委托外貿公司對外開展工作,通過逐級審查,加強進口審查管理,有效地壓縮了進口用彙,節約了外彙開支。

另外,在外彙平衡工作中,必須定期或不定期抓好信息反饋,做到心中有數,千方百計地搞好地方自有外彙計劃的平衡工作,合理引導調劑外彙的投向,彌補本市外彙缺口,盡最大可能滿足本市工農業生產、基本建設以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防止外彙失控,每年做到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略有節餘。

三、進一步加理利用外資的管理,搞好地方自有外彙收支平衡的重要保證。

我們借用國外資金,是借錢買時間、借錢買速度的有效辦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利用大量國外政府貸款和各金融機構的貸款,彌補了生產、建設方麵的外彙資金缺口,通過利用外資引進了一批先進技術、設備,促進了大、中、小型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檔次,增強了出口創彙後勁,同時也豐富了首都市場,利用外資還促進了我市的對外開放和對外交流,企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今後,我們仍要通過利用外資,促進我市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但是,利用外資必須做到合理、適度,保證有償債能力。

首先要注意不能過份依賴外資,根據還債能力來利用外資,堅決糾正隻管借不管還的短期行為,維護好我國對外信譽。

其次是在利用國外貸款時,必須根據市場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絕不能隻講投入,不管產出,隻知道急於上項目,不管償還外債,盲目利用外資,會給地方償還債務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矛盾。

再次,還有許多項目單位,本身並不具備創彙條件,沒有還債外彙資源,經濟效益也不高,但把未來還款建立在購買調劑外彙的基礎上,沒有任何保證,這種項目多了,在未來的還款中勢必出現不能按時償還的問題,給地方政府做好外彙平衡帶來一係列的困難。“八五”期間乃至2000年,我門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對利用外資的實際需求,多搞一些生型、創彙型項目,增強出口創彙企業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