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心靜如水,進退自如(1)(1 / 3)

毀譽一個人並不難,如果眼光勢利而漠視相處的緣分,就可能一輩子都一無所獲。

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注

你的關注是你重視對方的一種表現,這會讓對方感之於心而發於情,從而對你產生很深的好感。

王嘉廉是一位美籍華人,CA公司的創始人。作為軟件界的大腕,他被譽為是“華人中惟一可與比爾·蓋茨抗衡的人。”在他的公司,員工的忠誠度相當高,令其他企業界人士十分羨慕。他建立員工忠誠度的辦法是什麼呢?除了給予員工高於同行的待遇外,還有一個秘訣:讓員工時刻感到受重視、受關注。

比如,瓊是一位台灣出生的普通電腦程序員,在一般公司,像她這種基層人士是沒有多少機會跟高層領導打交道的。一次,她跟王嘉廉以及王嘉廉之兄碰巧在電梯中相遇,王嘉廉向兄長介紹她時,她發現,王嘉廉對她的工作及個人狀況相當了解,這讓她產生了一種被重視的感覺,不禁受寵若驚。還有一次,在閑聊中,王嘉廉問她會不會燒冬瓜。她說會,並且說這是她很愛吃的一道菜。過不久,她收到王嘉廉在自家後院種的一隻巨無霸冬瓜。這雖然是件小事,卻讓她非常感動。

另一位華裔林女士說:“查爾斯(王嘉廉的英文名)比我們的直接上司還容易相處。他知道你是誰,關心你的生活,他能照顧到每一個人,這真是很不容易。我的一些朋友在大公司做事,上層管理人員知道員工名字的很少,而查爾斯不但知道關於你的一切,還和你輕鬆地開玩笑,這是很令人開心的事。”

有一次,王嘉廉在公司餐廳表揚總部30多位任職滿10年的員工,每人贈送一隻昂貴的勞力士表。林女士也是其中之一。當有人問及林女士拿到勞力士表有何感受時,她說:“戴勞力士或戴三塊錢的表,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差別,但在精神上卻深感滿足。你知道隻要認真做事,老板就不會虧待你。直屬上司知道你在做事,老板也會知道。在公司內被上司認可與重視,比物質上的回饋更為重要。”

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注並不難,隻要你真的把他放在心上,不經意間就會流露出來。其中,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他的生活與工作情況,這很重要。

正視生活的不完美

當你走上工作崗位時,可能會碰上偏心的領導,或碰上為了利益而挖空心思、爭執不休的同事;還會看到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大行其道,而周圍的人居然感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麵對逆境,消極悲觀不是處世的辦法。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正視現實,勿苛求完美

你和上司之間存在著等級關係,你和同事之間除了合作之外,彼此還有競爭,而這種競爭是涉及個人利益的競爭,其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摩擦或衝突。這就是現實,是無法回避的。調整心態,敢於正視社會的不完美並接受它,這是提高你的環境適應力的基礎,否則,麵對交際環境中的諸多不如意之處,就難免會震驚、悲觀,以至於絕望,從而影響自己今後的生存和發展。

此時,你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應該靜下心來分析一下,看看“不如意感”的產生,自己有沒有責任。比如,自己對角色的定位是否適當?自己是否過於追求完美而對人對事不夠寬容?如果能以一種寬容的態度與周圍的人相處,你也許就會感到自己的交際環境並非那麼糟糕。

盡己所能,坦然麵對

美國著名的谘詢專家斯蒂芬·科維的“擔心圈和影響圈”理論,對於你如何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具有指導意義。這種理論認為:你對每個人都有廣泛的擔心,比如家人的健康、單位的效益、社會的安定,乃至環境的汙染等等。你可劃出一個“擔心圈”,把那些同你在思想和感情上沒有特殊牽連的擔心剔除,因為有些事情你無法進行實際控製。而另外一些事情你能夠做些工作去改變它,所以可以把這些事劃在較小的“影響圈”內。積極主動的人,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內,在他們能做或能發揮作用的事情上努力,因此他們的“影響圈”進一步擴大。而消極被動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擔心圈”,他們關注的是諸如別人的缺點、環境中的問題等他們無法施加影響或不能控製的情況。這就使他們采取抱怨和指責的態度,從而增加了自己的惡劣情緒。

上述科維的理論告訴你,麵對逆境,正確的做法是:盡自己所能去解決你能夠控製的問題,而對於你無法控製的問題,你隻有坦然麵對。

放遠眼光,積累實力

麵對交際環境中的一些醜惡現象,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忿忿不平。但是這些現象不是僅憑一時之勇所能改變的,它需要一種能力,需要一種資格和機會。隻有當你憑著自己的能力使社會賦予你一種資格的時候,即當你有了一定的實力時,你才能真正為社會做些事情。重要的是充分積累自己的力量,而不僅僅與社會上的某些你看不慣的現實盲目地搞對立。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如果能靜下心來,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你就會發現,生活實際上是場馬拉鬆比賽,就算你的位置不如別人,在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趕超對手。在這樣的比賽中,實力、耐力和毅力比機遇更重要。不能因為起跑慢了就退出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