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糊塗一時,聰明一世(4)(1 / 2)

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從化驗室的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食用會對身體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劑,則會影響食品的鮮度。亨利·霍金士考慮了一段時間後,認為應以誠對待顧客,毅然把這一有損銷量的事告訴每位顧客——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

這一下,霍金士開始麵對很大的壓力,食品銷路銳減不說,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同行也指責他別有用心,打擊別人,抬高自己,他們聯合起來抵製亨利公司的產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

苦苦掙紮了4年之後,亨利公司已經傾家蕩產,但它的名聲卻家喻戶曉。這時候,政府站出來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產品又成了人們放心滿意的熱門貨。亨利公司在很短時間裏恢複了元氣,規模擴大了兩倍。亨利·霍金士一舉坐上了美國食品加工業的頭把交椅。

生活中的聰明人,善於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要忍一時的失,才能有長久的得;要能忍小失,才能有大的收獲。這些思想也是教導人們對得與失要有清醒的認識,有時看似吃虧的事其實是獲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資本。因此,在麵對逆境和不公正時,正確的態度就是寧肯先吃一些虧,也不要針鋒相對,這樣可以讓自己換得難得的平和與安全。一個擁有平和的心境和安全生存環境的人,隻要能夠對自己先前失敗的做人做事策略適當調整,那麼,他就會達到預期的目標。

舍卒保車,從長計議

做人難,有時就難在一個“舍”字上。如果把有些事情能夠看得更開,敢於舍棄一些眼前利益,那麼,做人也就不難了。何以見得?

舉個再平常不過的例子。如果你花幾百塊錢買了一堆藥預防某種疾病的藥品,但是時隔一年,你卻沒有吃掉一粒。這時藥品已經過期,你也隻能丟棄。對此,你會有何感想?是為自己的身體感到慶幸,還是為自己曾花掉的錢心疼不已?事實告訴我們,90%的人首先會首先心疼自己花去的錢。

的確,在許多事情上,我們都有這種情結。正因為這樣,我們整天才會為取舍、選擇而苦惱,以至於為一點芝麻大的利益,耗費一天的精力。

所以,一件事情難不難,首先要看在利益麵前自己的心態能不能放平。有一家雜貨店,老板雇了兩名店員。平時,這兩位店員工作很努力,過得也很快樂。但有一次,老板把手中唯一的一本畫冊送給了一位店員,而沒有給另一位店員任何東西,雖然老板承諾說:“我將來會補給你的。”但後來老板一直沒有再提到過這件事。從此,那位沒有得到畫冊的店員便漸漸失去工作熱情,時時處處都覺得老板虧欠了自己,以至於做不好工作,最終被開除。

多麼可悲的一個結果。

但類似的故事在生活中依然發生著。究其原因,就在於這些人貪心太強,哪怕是指甲蓋一點的利益,都會把他的眼睛堵得嚴嚴實實,所以,讓他們不犯錯誤也難。因此,做人做事要學會舍小利為大謀,從長遠考慮問題。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從現在起,你可以嚐試著從以下方麵去改變自己。

爭不到的利益,先讓給別人

或許這樣的話像葛朗台式的人都會說,但如果有一天,真的天上掉下一個餡餅,別說掉在自己頭上,就是掉在別人頭上,多數人也會想著如何把它搶過來。

其實,人際關係中暫時的忍讓吃虧,可以獲得長遠的利益。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雖然誰也不願意為了一點小利益爭得頭破血流,但是除了競爭,大家或許別無選擇。其實大可不必。做人做事,也要學會用暫時的退讓、舍小利來讓自己贏得時機,為日後“反彈”創造條件。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既簡單,又高效。

白師傅雖然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待人處世也不錯,但就是有一個壞毛病,喜歡占小便宜。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通常人家做生意講究的是常來常往,而他卻經常把好端端的生意做成一錘子買賣。這不,白師傅先後做過至少10種生意,可是做什麼都賠錢,並且一次比一次賠得慘。原因就在於一個“貪”字上。

開始,白師傅做蔬菜生意,每次與顧客算賬時,都要占人家點小便宜,少到一分二分的,多則一毛兩毛,隻多要不多找。一次,他碰到一位比他還細的顧客,對方買了一棵白菜,電子秤上顯示的是一塊八毛五,對方付給白師傅兩元錢。白師傅把菜遞到對方手上,順便說了句:“您走好。”卻並沒有找錢的意思。顧客便問道:“你應該找我一毛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