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師傅很少遇到這樣的顧客,差一毛八分的,還要找零。於是說了一句大氣話:“我這兒也沒零錢,再說買一棵大白菜還在乎這點兒錢。”
顧客不幹了,於是翻起了老底:“每次來你這兒買菜,總要占我點兒,我來過3次,你一共占了我三毛六分錢。”
一來二去,雙方就吵了起來。
時間一久,來菜店的人就越來越少,最後隻能關門。後來,白師傅又嚐試做其他生意,也都因為這個毛病而失敗了。
其實,做事有時就像做生意,如果你想從你所做的事中獲得長遠利益,就不要在乎眼前的一點小利益。如果實在爭不過別人,不妨先讓給對方。
虧就虧點,別到處亂講
有一種比占點便宜的人更可怕,這種人通常表麵上很紳士,總是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實則很喜歡與人計較。如果簡單地分析一下這種人的心理就會發現,這些人在出於麵子,而一時舍棄了應得利益,但事後卻總惦記著失去的利益,所以,在一些人麵前就習慣反複提及這件事。也許他認為自己吃了虧,說出來好讓不知情的人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是,別人可往往並不關心誰吃了虧,誰占了便宜,而更在乎你的這種做法。
朱小姐在公司裏自稱是最清廉的人。她經常私下告訴一些朋友:
“某某經常使用公司電話。”
“某某經常用公司的電做飯。”
時間久了,大家就總結出一條規律來,每當朱小姐說別人不是的時候,肯定是因為自己在這方麵吃了虧。果不其然,一次,經理發現公司電費一個月猛漲500元,調查得知是一些人經常使用大功率電器。但又不能肯定是誰,於是提出,讓每個人都負擔一部分費用。因朱小姐一次也沒有使用過電器,所以覺得很吃虧,於是逢人便說。結果得罪了不少同事,最後經理也覺得她的做法欠妥就把她叫到身邊說:“我知道你是清白的,這件事雖然是小事,但是你的所作所為卻破壞了部門內部的團結,以至於工作沒法正常開展。我隻能遺憾地告訴你,你被調離這個部門了。”
這件事對朱小姐來說這是一次教訓。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有許多潛規則在約束著我們,即使在利益的得失麵前,這些規則也是碰不得的。像朱小姐這樣的人,就是因為一點私利而破壞了無形的規則,最終讓自己吃下親手種植的苦果。
學會啞巴虧的吃法
在上麵的那個事例中,朱小姐吃了虧到處亂講,是一種錯誤的做法,那是不是就一定意味著要吃啞巴虧呢?其實不然,啞巴虧有啞巴虧的吃法。這主要取決於事情對於聲譽,而不是利益上的影響。
回到上麵那個事例,如果朱小姐因此名譽受損,她完全可以在正式場合為自己澄清,但也不可逢人便說。下麵的這個例子或許值得借鑒。
王小姐做人一向很本分。一次部門分年貨,恰巧在給王小姐分發時,剩下最不好的一箱,王小姐沒有什麼異常反應。雖然自己吃了點虧,但是她還是覺得挺高興,所以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別人。但有些人不這麼認為,於是有的人就提出疑問:“為什麼王小姐沒有一點怨言,反倒顯得挺高興?會不會是得到了其他方麵的好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把王小姐與領導扯到了一塊,眼看事情越來越有些說不清,好在王小姐很快得知謠言,並給了那些同事嚴厲的回擊。
生活就是這樣,許多時候你不去惹麻煩,可是麻煩卻偏偏會找到你頭上。尤其是當自己已經放棄了一些利益的時候,非但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反倒會被人誤解。這時,一定不要吃啞巴虧。
圓融處世,就得分清輕重緩急,該舍的就得忍痛割愛,該忍的就得從長計議。正所謂舍小利為大謀,隻有做事時善於用腦子,就懂得舍卒保車——敢於放棄小利,為大利著想。小利益不丟,就會因小失大,把事情搞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