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夢的有效應用(3)(1 / 3)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了解外界環境和我們的內心裏給了自己多少暗示,我們受了暗示的影響改變了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卻渾然不覺,這也是一種形式的催眠。而通過催眠師的催眠或自我催眠,可以讓我們打開潛意識的大門,了解到我們受了怎麼樣的暗示,並通過其他的暗示找回真實的自我。

用催眠解夢

隻有夢能讓我們經曆未來要麵對的抉擇,讓我們依據這個信息獲得明智的選擇。

——拉伯奇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有明顯的心理上的困擾,這些心理上的困擾甚至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些困擾從何而來,更不知道怎麼消除。有時候他們的困擾會反映在夢中,但是有時我們無法從他們身上獲取任何與夢境相關的資料,因為平時他們的內心大部分的活動都被壓抑在潛意識裏,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這時能夠打開潛意識的大門的催眠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

一個26歲的小夥子存在著非常嚴重的人際關係困擾:他無法與權威人士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比如自己單位的領導。隻要領導一出現,他就會緊張得頭腦一片空白,甚至連基本的算術都會算錯。他說自己多年來經常會做同一個夢:夢裏五歲的他夜裏經過一片墓地。墓地漆黑一片,他的內心極為恐懼,甚至緊張害怕到想哭。

這個夢應該與小夥子的心理困擾有著直接聯係,但是這個夢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從小夥子這裏也挖掘不到根源。後來,催眠治療師對這名小夥子進行催眠,慢慢地了解到這名小夥子的父親長期在外地工作,在七歲前是在鄉下由親戚帶大的。由於兒童時期缺少與父親的交流,導致他現在出現在與權威人士——同父親形象相似的人——交往時產生這樣的心理障礙。

通過催眠的方式,我們才能了解到:夢裏的墓地實際象征著與父親關係的缺失。如果不是催眠,我們根本無從知曉。

催眠治療師對小夥子使用了與他父親“靈性對話”的治療手段,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之後這個小夥子的心理障礙消除了,夜晚也再也沒有出現這個夢。

一個30歲的女性常常缺乏安全感,而且在生活中她對自己有些方麵的製約比一般人多很多。她講述了她多年來常常出現的一個夢境:夢見自己走在一片空曠的荒野裏,四處都很黑暗,她感到很緊張很無助。她很想跑出去,但不知道向哪裏跑,夢中感覺很緊張、很無助、很害怕。

催眠治療師對她進行了催眠,詢問她在夢裏是多少歲,那一年發生過什麼。這才明白原來在小學一年級時,她有一天放學後一個人在教室,突然有個五年級的男生闖進教室並鎖上門。這個高大的男生的無禮動作把她嚇得蜷縮成了一團,那時的感覺是很想跑出去但又跑不掉,很緊張很無助,和夢裏的感受一樣。這件事給她的心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然後,催眠治療師又引導她回溯到更久以前,讓她說出了一件更久遠的事情。那時她五歲,父母都很忙,她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每當她不聽話時外婆就會把她關在一間漆黑的小屋裏,每次她都一個人蜷縮在牆角哭,想跑出去又跑不出去,感覺很緊張很無助。

五歲時還是兒童的“印記期”,這樣被關黑房子的回憶,如果不是催眠處理,對她的負麵影響可能會持續一生。

經過催眠治療程序後,她顯得輕鬆愉快,多年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這就是通過催眠的方式解夢。

用催眠造夢

夢可以激發做夢者做出明智的選擇,也能校正自我意識中自我毀滅的心態,發揮治療功能。

——安東尼·史蒂文斯

很多催眠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為了更方便的獲取被催眠者潛意識裏的信息,會使用暗示的方法讓被催眠者在催眠過程中看到夢境,或者讓被催眠者在入睡後進入夢境。這種辦法與普通的催眠和心理谘詢相比,優勢在於更少的受到潛意識裏的防衛和警惕。

催眠治療師在讓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後,可以這麼暗示被催眠者:“在我從一數到三之後,你就會進入一場夢中。”這個過程被稱為夢誘導法。當然實際操作中的暗示語言沒有這麼簡單。

這是某位催眠師常用的夢誘導語:

接下來,我會從一數到三。在聽到“三”後,你就能夠進入到和你睡覺時做夢一樣的夢境中。這是一個包含了很多你正需要的信息的夢,你自己就能夠理解到這個夢的真實含義。在夢境結束後,你能夠把夢裏所有的畫麵全都記住。你也可以在做夢之後把你的夢講給我聽,把這個夢的真實含義告訴我。

在催眠治療師數到“三”之後,被催眠者會真的看到夢境的畫麵。這種在催眠過程中形成的夢被稱為催眠夢。在催眠夢裏,被催眠者可以在夢境結束後很清楚地記得夢的內容,甚至可以在邊做夢時邊向催眠治療師描述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