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夢的文化之旅(3)(1 / 3)

故事的內容梗概為:

底比斯國王及王後得到神的預示:他們會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會殺死他的父親,並且娶自己的母親為妻。後來,王後生下俄狄浦斯後決定殺死他,避免神的預示真的實現。她把俄狄浦斯交給一個牧羊人,讓他把嬰兒綁著雙腳扔到森林中自生自滅,但是牧羊人很可憐他,把他送給克林茲國國王的仆人,那仆人轉而把小孩帶去給他的主人。國王收養了那個小孩,於是年輕的王子逐漸在克林茲城長大成人,而一點也不知道他不是克林茲國王的真正兒子。神又告訴他說他注定要殺死父親,並且娶自己的母親。於是他離開了克林茲以避免這一命運。旅途中,他和一個老人發生了爭吵並怒不可遏地殺死了老人和與他的仆人,卻不知道那個老人就是他的親生父親。他來到底比斯城,發現有一頭獅身人麵怪獸斯芬克斯在吃城內的年輕男女,她說隻要有人正確回答她所問的謎語,才肯停止吃人。俄狄浦斯回答對了,使該城從斯芬克斯的手裏獲得自由。俄狄浦斯因此當了國王,並且娶了已故國王的妻子,也就是他的親生母親。俄狄浦斯統治一段時間後,城市裏出現了大範圍的瘟疫,預言家說是因為有人弑父娶母所造成的。俄狄浦斯到處調查這件事,最後才發現那個人就是自己,於是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他的母親得知真相後也自殺了。

這個神話是弗洛伊德用來解釋神話的一個典型代表。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悲劇之所以能夠感動人,不止在於人類與命運的枷鎖之間的抗爭,也在於這種抗爭中表現出的事物特性。它講述了人類潛意識裏的亂倫的本能和它產生的對情敵父親的憎恨,這種憎恨可以在小男孩身上找到依據。俄狄浦斯殺死父親並娶自己的母親,這種行為隻代表我們童年的欲望的滿足。不過我們比他更幸運,因為我們沒有變成心理失常的人,自從童年以來就成功地使我們自己的性衝動收斂與退縮,不再朝向母親,並忘記對父親的嫉妒。我們把童年時期的欲望壓抑在潛意識中。所以當做者借助俄狄浦斯的故事講述這種原始欲望時,我們感覺到自己的內心同樣有著原始的衝動,雖然它們已被壓抑了。我們和俄狄浦斯一樣有著對非道德的事情的欲望,並且對大自然強加給我們的欲望一無所知的活著。正因如此,“戀母情結”也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

集體潛意識是榮格提出的假設,並不是弗洛伊德的。弗洛伊德與榮格最後關係破裂,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兩個人的理論差異。弗洛伊德提出了所有的人類都有潛意識裏的亂倫的本能,卻並沒有進一步的做出解釋。其實他所說的本能與集體潛意識其實有一部分是暗合的,不然潛意識裏為什麼會出現亂倫的本能就無法合理解釋了。從這種角度來看,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的假設也許也有弗洛伊德理論的功勞。

弗洛姆對弗洛伊德從俄狄浦斯神話中找到“戀母情結”的證據表示不認可。他認為這個神話雖然有弑父娶母的情節,但與戀母情結沒關係。他認為故事中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父親發生衝突而弑父,又僅僅因為自己要當國王,而不知道王後正是自己的母親而娶母的,並不存在對父親的嫉妒和對母親的熱戀。整個故事其實講述了父子衝突以及人類不屈不撓與命運抗爭,卻始終逃不過命運的枷鎖這一永遠的悲劇元素,實際上象征著麵對權威的態度。

童話《小紅帽》的象征意義

如果一個童話就是一個夢,我們會從童話的夢裏解析出什麼呢?童話裏的元素有著怎樣的象征意義呢?讓我們以《小紅帽》為例,看看夢與童話這種文學形式的共同點。

下文是這段童話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很受奶奶喜歡,一天奶奶送給她一頂小紅帽,她非常喜歡,再也不戴別的帽子,於是她被人叫做“小紅帽”。一天媽媽讓她把一塊糕餅和一瓶酒送給生病的奶奶,對她說:“趁它們還熱趕快送去。沿著大路走,別迷路了,也別摔著了打破了酒瓶,這樣奶奶就什麼也得不到了。”奶奶住在森林裏,離村莊有很遠。小紅帽走進森林裏馬上就遇到了一隻狼。小紅帽不知道它是壞蛋,所以不怕它。狼從她口裏得知這些消息後,想吃掉小紅帽和老奶奶,於是提醒小紅帽森林的花朵很美麗,小鳥唱歌很好聽,可以慢慢地享受。小紅帽想:如果送一朵新鮮的玫瑰花給奶奶,一定會使她很高興。於是她從路上奔入森林裏,尋找花朵去了。隻要摘到任何一朵花,就幻想她看見遠處有更美麗的花,於是又跑去摘取,因此越來越深入森林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