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生活物語:青少年要修煉的健康心態(2)(1 / 3)

在生活中,你所設置的期望越高,而又因能力有限或受客觀因素影響無法實現時,所遭受的打擊就越大,挫折感就越重。便由此產生心理失衡、失望、抑鬱情緒,特別嚴重時還可能走向極端。隻要我們平時留意,就可發現,在我們四周常可以見到一些因期望值過高而引發心理障礙的患者。

其實,假如原定的期望值達不到,是可以轉化調整的。很多人受挫,多數是期望超過了自己的實際可能。因此,當有目標不切實際時,就幹脆放棄;當有些目標過高,卻是不能夠放棄時,就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可以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然後通過實現小目標,最終達到大目標。

隻有一條腿的老太太:熱忱是助人推動力

有一位老太太,她的一條腿已被鋸掉,但她很興奮地描述說,她獨自一人生活,她每天都是坐在輪椅上做家務的,包括使用吸塵器、準備三餐、鋪床。

她常對別人說:“隻要你知道竅門,就不會有困難,而且我真的知道這裏的訣竅,我並不覺得困難。雖然我身旁沒有人,也得不到任何幫助。就算找到合適的女孩子,我也付不起費用。但是請你不用憂慮,我並不抱怨,我喜歡這種生活。”

曾經有人和她進行過以下一番對話。

“你的腿被鋸掉有多久了?”來客問她。

“哦,大約5年了,當然已經習慣了。”老人平靜地回答。

“你能從輪椅上下來嗎?”

“當然,你難道認為我整天都悶在這間屋子裏?”

“我的奶奶還時常給我們打氣,”正當他們聊著,她那位27歲的孫子插話說,“我每隔兩天來看她一次,每次都能從她身上得到一份新的熱忱。而且那份熱忱也時刻鼓舞著我,使我充滿了活力。”

“難道你從來不覺得沮喪嗎?你畢竟少了一條腿。”來客緊接著問這位年老卻熱情得像火球一樣的女性。

“沮喪?當然,我也有這種感覺。”

“當你沮喪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他進一步問。

“我隻是克服這種感覺,還能怎麼辦呢?”

“聽著,孩子。”她用手指著和她談話的小夥子說,“是這樣的,我經常閱讀《聖經》,並且相信裏麵所說的話,而且我不斷對自己重複這段話:‘我深信,我是擁有生命的,我將擁有更豐富的生命。’你知道嗎?《聖經》並不認為這項諾言不適用於坐在輪椅上,少了一條腿,又是90歲的人。它隻允諾豐富的生活,因此,我不斷對自己重複這個諾言,並且過著豐富的生活。我很幸福,我擁有熱忱。”

心靈茶坊

既然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在遭受重大挫折後,還能對生活充滿熱忱,那麼隻是被生活小小打擊一下的我們又有何理由自暴自棄呢?

熱忱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能夠鼓舞和激勵一個人對生命、對現在的生活不斷地采取行動。不僅如此,它還具有感染性,不隻對其他熱心的人士能產生重大影響,所有和它有過接觸的人都會有心理感應。熱忱不完全等同於熱情。熱忱是一種帶有執著心理狀態的持續不斷的熱情。它的內涵是對生命、對生活的渴望。

不要把冷漠當做一個人的成熟表現,冷漠是人的衰老。要想擁有年輕而成熟的美麗,我們需要的是熱忱。熱忱是一團火,燃燒你的美麗,綻放你的年輕,擁有熱忱的你,生活永遠不會寂寞,你總是在多姿多彩中度過。

尋求刺激的青年:活著,便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有位青年,厭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隻是無聊和痛苦。為尋求刺激,青年參加了挑戰極限的活動。活動規則是:一個人呆在山洞裏,無光無火亦無糧,每天隻供應5千克的水,時間為整整5個晝夜。

第一天,青年頗覺刺激。

第二天,饑餓、孤獨、恐懼一齊襲來,四周漆黑一片,聽不到任何聲響。於是他有點向往起平日裏的無憂無慮來。

他想起了鄉下的老爸爸不遠千裏地趕來,隻為送一壇韭菜花醬以及小孫子的一雙虎頭鞋。他想起了終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裏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寶貝兒子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與他發生爭執的同事曾經給自己買過的一份工作餐……漸漸地,他後悔起平日裏對生活的態度來:懶懶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虛偽,無所作為。

到了第三天,他幾乎要餓昏過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間的種種美好,便堅持了下來。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饑餓、孤獨、極大的恐懼中反思過去,向往未來。

他責罵自己竟然忘記了爸爸的生日;他遺憾妻子分娩之時未盡照料義務;他後悔聽信流言與好友分道揚鑣……他這才覺出需要他努力彌補的事情竟是那麼多。可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過最後一關。此時,淚流滿麵的他發現:洞門開了。陽光照射進來,白雲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悅耳的鳥鳴——他又迎來了一個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