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生活物語:青少年要修煉的健康心態(4)(2 / 2)

心靈茶坊

心理問題往往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嚴重。正如小和尚買油,第一次買油,小和尚越是擔心摔跤,結果油撒得越多。第二次買油,在老和尚的建議下,轉移注意力,欣賞沿途的景致,觀察過往的遊人,結果一滴油都沒有撒。

從心理學上講,一個人的注意力不能同時集中在兩件事物上,當你受困於某件事情時,你可以主動跳出來,開始著手進行另一件事,以此轉移注意力。注意力的轉移是指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或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上。就像轉移注意力可以讓和尚更好地打油。

其實有些道理是相通的,當生活中有很多不快,讓你難以開懷的時候,你也可以放下執著,轉移一下注意力,讓心看到另一種風景,一切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求名,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享受: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與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遙遠的星係,久遠的化石……

轉移注意力,學會享受如山水般充滿詩意與智慧的“心靈生活”,真正去領會生活的詩意、生活的無窮樂趣,這樣我們工作起來,學習起來,也就會感到更有意義。

可怕的城市與可愛的城市:生活好壞都在於你的心態

一位老人,每天都要坐在路邊的椅子上,向開車經過鎮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孫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這時有一位遊客模樣的陌生人在路邊四處打聽,看樣子想找個地方住下來。

陌生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道:“請問大爺,住在這座城鎮還不錯吧?”

老人慢慢轉過來回答:“你原來住的城鎮怎麼樣?”

遊客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人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閑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我真高興能夠離開,那不是個令人愉快的地方。”搖椅上的老人對陌生人說:“那我得告訴你,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過了一會兒,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老人旁邊的加油站停下來加油。車子慢慢開進加油站,停在老先生和他孫女坐的地方。

這時,父親從車上走下來,向老人說道:“住在這市鎮不錯吧?”老人沒有回答,又問道:“你原來住的地方怎樣?”父親看著老人說:“我原來住的城鎮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願幫助鄰居。無論去哪裏,總會有人跟你打招呼,說謝謝。我真舍不得離開。”老人看著這位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裏也差不多。”

車子開動了。那位父親向老人說了聲謝謝,驅車離開。等到那家人走遠,孫女抬頭問老人:“爺爺,為什麼你告訴第一個人這裏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裏很好呢?”老人慈祥地看著孫女說:“不管你搬到哪裏,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度;那地方可怕或可愛,全在於你自己!”

心靈茶坊

這位老人說的沒錯,當遊客懷著一種良好心態麵對生活、麵對周圍的人時,周圍的人與生活會和他想的一樣美好;當他以負麵的、敵視的心態麵對生活時,生活也如他想的一樣糟糕。

人們對待環境的態度決定著環境對他的態度,這種奇妙的心理不僅限於人與環境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也完全適用。從心理學上分析,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鏡像知覺,所謂鏡像知覺,就是指你對某個人的感覺和這個人對你的感覺是一致的。比如你特別喜歡一個人,這個人也會同樣喜歡你,你特別討厭一個人,這個人也很可能非常討厭你。所以,人往往會被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吸引。

生活快樂與否在於人的心態,當你以樂觀心態生活時,生活也就充滿笑聲,當你不斷抱怨生活時,生活也就如你感覺到的那樣糟糕。是追求寧靜祥和、充滿溫馨浪漫的生活,還是陷入埋怨不斷、愁眉苦臉的生活中,就要看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