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品以上的官員基本都上交了,四品以下的官員還沒統計。”

佟化然恭敬的說。

“罷了!”

諸辰坐下,開始查看官員們寫的答案。

其實諸辰也沒指望所有官員們都會遞上答案。

要不要機會隻看別人的選擇了。

當然,你要是不珍惜這個機會,諸辰也不會強逼著為了自己的麵子非要你交上一份答案。

他頗有興趣的觀看這些大臣們寫的內容。

不得不說,每一個人的字跡寫的都挺好的。

但是給出的答案卻沒有一個想要的。

例如第二道題:怎麼更快的為大明籌集一筆銀子。

大部分人寫的都是加稅。

一小部分寫的是開源節流。

這不是廢話嗎!

如果這辦法管用,朱由儉會愁的睡不著覺。

其實這也不怪這些大臣,在明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

不知朱元璋是不是仇恨私鹽販子張士誠,還是商人囤積居奇給他留下的印象不好。

明代商人的地位僅次於罪犯。

商人是不能穿紗和絲稠的。

當然,到了崇禎這一代,這個規定沒人遵守,但商人的地位依舊不高。

所以在京城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人用商人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不是沒想到劫掠富人,但這個念頭一閃而過。

一是堂堂朝廷,怎麼能幹這樣不上台麵的事。

二是富人是誰,一大部分人不就是這些當官的嗎,他們怎麼可能自己搶自己呢!

第三道題填空題更是回答的五花八門。

好些武將官員連真理是什麼都不明是什麼。

大部人填的是忠君。

“這些滑頭!”

諸君看到這兩個字時,不由的樂了。

這兩個字是最不會出現錯誤的,但也是最虛偽的。

諸辰可是知道,李自成進京後第二天,大批官員排隊在宮門外等著錄用自己。

雖然結果是被劉宗敏全抓起來拷銀,但這些大臣的風骨可想而知。

當然,也有自殺徇國的,不過才幾十人罷了。

至於第四道題,回答的是最繁複,也是答案最多的一題。

有的說最緊迫的問題是阻止老百姓竄流;有的說老百姓沒飯吃,應當鼓勵百姓開荒;還有說宗門是壓在老百姓頭上的一座大山。

這些官員說的宗門可不是類似白蓮教這樣的民間組織。

而是朱元璋的後代子孫。

到了崇禎這一代,老朱家的宗室足足發展到了十幾萬人。

朱元璋挨過餓,怕自己的後代子孫也餓肚子,出了個奇葩規定。

朱家後代不可以做任何事,由民間供養。

朱元璋的本意是讓自己的後代過上好日子,不過他也沒想到,老朱家這麼能生。

而且十幾萬人中,有貧有富。

劉備中山靖王之後都淪落到賣草鞋了,何況朱家子孫。

這就導致一個貧富不均的問題。

例如洛陽福王,是有錢的宗室,擁有土地四萬頃。

老朱家為了保證自己不餓死,在全國各地建立了皇莊。

這些皇莊侵占了大量的土地。

舉個例子,例如河南一地,官府留存的糧食僅八十三萬石,而宗室的消耗就達到一百九十二萬石。

不光河南一地,山西,京城都是如此。

所以兩地出現災禍後,朝廷根本拿不出糧食賑災。

這也是流寇猖狂的原因。

諸辰默默的翻看大臣們的答案,心中有些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