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如果有人對你說愛(2 / 2)

對於此時青少年的心理,可以用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格提出的“愛的三角理論”來解釋。他認為,愛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認為,愛是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個成分組成的。激情是指男女之間本能的異性吸引,它是與生俱來的,基本上不需要後天的培養,而親密則是指兩個人通過相互溝通,能夠經常彼此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得到對方的接納。正是因為不斷深化的相互了解,兩個人變得越來越親密。終於有一天,雙方願意為對方承擔責任,並與對方保持恒久的關係,這就是承諾。隻有激情而沒有親密和承諾的“愛”是不能永恒的。也就是說:當激情消退的時侯,留下的隻是傷害。青少年由於各方麵還不成熟,他對某一位異性以寫紙條的方式示愛,也就是“愛的三角理論”中所謂的承諾,承諾被破壞了,留給彼此的也隻有傷痛了。

怎樣拒絕別人的愛?

青少年遇到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大可不必煩惱。他細想想,有異性喜歡自己,應該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無論對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人,我們都應該對人家心存感激。畢竟,他(她)在求愛的同時,就是在向你表達對你的欣賞。

如果你對對方沒有好感,不願意與對方有過多的接觸,最好單獨當麵告訴對方,或者寫封信表達你的拒絕態度,最好不要通過別人。不過請盡量使用比較娓婉的方式,以免傷害對方的自尊。此外,在拒絕對方時,態度一定要明確,以免讓對方對你抱有幻想。

那麼,如果向你表白的一方是你喜歡的人時,你也可以在感謝對方對自己的好意的同時,與對方商量,可否暫不為兩個人的關係匆匆貼上戀愛的標簽,繼續友好交往,看看增加了解之後兩個人是否仍然相互喜歡。

但是,青少年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你是否打算接受對方的求愛,最好替對方保密,一般來說,在感情關係尚未確定之前,人們不願意使自己對某個異性的感情公開化。這隻是你們兩人之間的秘密。因為你有義務去尊重對方的隱私,像上述事例中那位女孩的做法,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不過,如果已經明確地拒絕了對方,可是對方仍然窮追不舍,除了在言詞和態度上嚴厲一些外,可以請老師或父母出麵幹預。

但是,如果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對方。對於自己是否要向對方表白,這並沒有一定的之規,就要看你自己的勇氣了。你首先需要問問自己,如果對方拒絕了你,你是否能夠接受。要知道,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因為在你這個年齡裏,大多數人還沒有形成對自己的基本信任,常常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以至於我們自己很容易誤讀對方發給我們的種種信息。

即使你很喜歡對方,你不要急著確定戀愛關係。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有意地回避對方,這樣做隻是幫助你客觀地進一步地了解對方的為人,了解對方對你的感情和態度,相反,過於壓抑的感情往往會使你過於敏感,誇大對方的優點,並對他(她)抱有不現實的期望。如果你特別想接近他(她),與其苦苦思戀,不如大大方方地與他(她)在公開場合繼續友好地交往。有時,簡單的一聲問候都會使雙方的關係自然起來。別忘了在各種場合留心觀察他(她)的表現,以及別人對他的評價,看看他接人待物是否真得象你想象得那麼好,同時也要留心他(她)對你的態度,看看他(她)是否也對你有意。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也完全可以不斷地問問自己,他對他(她)的“愛”究竟是指的什麼?這種“愛”會持續很久嗎?

許多青少年在並不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甚至從未說過一句話,就莫名其妙地縱身投入愛河。其實,這樣的感情並不是愛,而是喜歡或者迷戀。親密和承諾都是一種後天培養的能力,它與一個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息息相關。一個人越自信,他(她)就越有能力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菲,越有能力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也就越有能力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係。同時,他(她)也有能力對自己負責,對所愛的人負責。以此衡量,你對他(她)的感情究竟是什麼呢?然後,再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