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引子(1 / 1)

有調查結果顯示,勞動時間長、勞動強度大,造成了民工身體素質下降,疾病多發。民工患的主要疾病居於前5位的依次是:攜帶乙肝病毒、痔瘡、心律失常、高血壓、尿路結石;民工門診疾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腸炎、急性支氣管炎、慢性乙肝、心律失常;民工住院疾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急性闌尾炎、外傷、急性肺炎、宮外孕、消化性潰瘍。

有些病是軀體上的器質性疾病,有些是心理原因引起的身軀疾病,成為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是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因素引起,與情緒相關,而主要表現為身體症狀的軀體疾病。這些疾病在生理機能或組織結構上有具體而明顯的損害,所以身心疾病也叫心理生理障礙。

人是肉體與心靈,或生理與心理有機結合的統一體。任何生理上的疾病都與心理的狀況有密切關係。而身心疾病則為心理原因或主要是由心理原因導致的軀體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神經性皮炎等。這些疾病既不同於純粹的軀體的器質性疾病,如骨折、闌尾炎等病,也不同於憂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單純的心理疾病,而是心理原因引起並與軀體相互作用的疾病。身軀疾病、心理疾病與身心疾病有區別,但這種區別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作為人畢竟是生理與心理統一的有機整體,它們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任何時候,軀體與心靈,生理與心理都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臨床的許多實例表明軀體障礙過程受心理障礙的影響,反過來,身體狀況又會引起心理障礙。二者之間的互動或促進健康,或導致疾病。正如中醫經典的說法:“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喜傷心……”此外還有“杯弓蛇影”等典故都說明心理對生理的作用和影響,這種作用和影響具體表現為:

第一,心理因素與生理狀況有密切的關係,影響生理狀況的過程。

第二,心理因素會影響生理狀況的治療。

第三,不良的心理因素會給軀體健康增加風險。如親人的遇禍身亡,導致家屬心髒病、腦溢血等病的突發。

第四,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反應會使患者的生理病症更加惡化。

那麼,常見的身心疾病有哪些?它們之間的具體聯係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