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生為了治療與護理的方便,將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為4種類型。
(一)單純型
主要特點是漠不關心的態度,表現出極度的感情淡漠。起初是慢慢失去對生活的興趣或出現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如易疲勞、軟弱無力、失眠、學習成績下降等。開始陶醉於白日夢,甚至陷入無情感狀態。在這個階段,他們什麼也不在意,沒有任何欲望,與世無爭,與現實毫無聯係。
張某,20歲,民工,因3年來逐漸加重的孤僻少語、生活懶散、發呆,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住院治療。病前性格內向,之後無明顯原因而出現生活懶散、說話少、被動,受工友責備也無動於衷。慢慢開始不大注重儀表,不主動洗澡,經常不洗臉梳頭,後來甚至懶於換衣服,吃飯都要人催促。不願去上班,不參加任何活動,一個人坐在宿舍裏發呆或睡覺。到醫院檢查時表現比較被動,思維貧乏,很少講話,回答問題也很簡單,隻說“不知道”“差不多”,或低頭不語,但沒有發現幻覺和妄想。患者對病情沒有自知力,不認為自己有精神病,但對醫生住院治療的建議並不反對,持無所謂態度。
(二)青春型
此類型在16~23歲的青春期起病,起病較急,表現為患者的行為紊亂,經常衝動性地打人毀物,性欲、食欲亢進。情感不穩定,在無外界誘因的情況下獨自喜怒哀樂,變化無常。思維明顯破裂,言語增多,無論唱歌或講話都是雜亂無章的,有時會有片斷離奇的幻覺和妄想。隨著病情逐漸發展,患者退回到一種愚蠢的孩子般的行為水準,如不適當地傻笑、哭泣和大笑等,他們退縮到這種自我幻想的空間以逃避生活的壓力,而且對其周圍外部世界完全失去了興趣,隻能繼續在自己所創造的奇異的世界裏,按照自己所選擇的方式生活。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症常伴隨著以最強烈的精神病症狀為特征的人格情感崩潰。比如,符號性的幻覺活動。尤其有幻聽、憂鬱症以及迫害性妄想。
李某,18歲,無業,最近兩個月來經常無端地時哭、時笑。有時會夜半起來梳頭並對著鏡子唱歌。有一次,還把櫃子裏的衣服都拿出來,剪成一塊塊的,說是要給自己的孩子做尿布。曾多次闖進自家的雞棚,嚇得雞到處亂飛,她則咯咯地笑,有時還對著它們講話:“你是我的好朋友嗎?求你別打我,飛呀、飛呀……”對家人說話也雜亂無章,讓人不知所雲。就診前半個月開始暴飲暴食,並迅速發胖。有時還會坐在馬路上望著行人苦笑和自語,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全和行人的觀望。就診前幾天開始成天打扮自己,說是要去相親,並讓家人保密。到醫院檢查時,思維明顯破裂,醫生問她:“叫什麼名字?”她回答“我見過你,去美國有點遠,不管是誰,都有點不好意思。就這樣吧,我明天就結婚了。我很聽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患者無自知力,對住院治療無所謂,還說這裏可以捉迷藏。
(三)偏執型
也稱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其主要特征是係統的妄想以及常常是迫害性的幻覺,在它們的影響下患者會喪失判斷能力,導致無法預料的行為。
偏執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早期一般敏感多疑或偶爾伴有聽幻覺。自以為不值得尊重,被別人看不起從而感到自卑。但他們用譴責別人的方式來解釋自己所受的挫折,以達到自我防禦。當這種防禦發展到極端時,患者就不再相信任何人,感到別人都在預謀反對自己,並產生了要對這種懷疑查詢的念頭。而這種查詢的念頭,最終就發展為各種妄想觀念,其中以被害、嫉妒、影響等妄想為多見。
如一個村長確信他的同事在一起交談是要企圖整垮他,接管其職位。另一個患者在家總是穿一套橡膠衣服,以防備惡毒的鄰居用“感應機”對準他進行輻射。一個女孩宣稱,家人和同事讓她去醫院看病是和醫生密謀好要給她打有艾滋病病毒的針。一中年婦女認為丈夫上班是為了和情人約會,出差是要帶著情人去度蜜月,並確定他們在家裏藏有慢性揮發性的毒藥,以使她慢性中毒而死。
張某,25歲,性格敏感多疑、膽小害羞。一年前,因失戀受到打擊,出現明顯的行為和思維異常,有時講“我要自殺”,曾企圖服毒和割脈。懷疑別人對他不懷好意,看不起他。近半年來出現自語自笑,思維內容離奇,患者自語:“我要死了,爸爸媽媽再見了,嫦娥說讓我去找她,別送了。”“××,我愛你。”此期間患者還出現性欲亢奮,經常裸體,講一些淫穢的語言,並用手摸姐姐的乳房。就診前一個月開始出現強烈的被害妄想,認為父親要殺死他,所以總在自己身邊帶一把菜刀,不讓父親靠近他。在醫院檢查時患者比較被動,自語自笑。在醫生的提問下,談出以下體驗:近半年來常聽到不熟悉的語聲,男女都有,有時命令他“跳摟”,有時幾個聲音議論他,說他“無能”。偶爾感到體內有聲音,聲音與他的思想一致。在家曾多次聞到死屍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