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第二講 心理疾病的致病因素(1 / 1)

內部因素

當人的身心需求未能得到滿足而產生挫折感時,直接影響到人的情緒、行為,這種由內心產生的矛盾造成的壓力,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內因。這裏所談到的人的身心需求包括:

(一)生理需求

如均衡的膳食、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體育鍛煉等等,乃至最起碼的溫飽需求,這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人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更談不上心理健康了。

(二)心理需求

首先是受到保護和安全的需求,這是心理層麵最基本的需求,同時還有被人接受,得到公正的評價與對待的需求,以及在工作上、事業上的成就感、榮譽感的需求。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會產生矛盾造成壓力,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外部因素

人生存的外部環境、外部條件對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或損害,是產生心理疾病的外因,例如外界環境中存在著負麵的應激源造成壓力,對心理造成負麵影響,包括:

(一)生理性應激源

如惡劣的生活環境——噪音刺激,不適宜的溫度、濕度、亮度等,尤其是噪音的刺激性幹擾會直接導致大腦條件反射異常、軀體不適等。

(二)心理性應激源

人際關係的不協調,家庭矛盾,身染重病等。

(三)社會應激源

即社會文化背景的激烈變化以及不利因素造成的強大壓力,使人難以適應,例如,經受戰亂的車臣、科索沃的居民,大都有過不良的心理體驗。特別是喪失親人、家庭解體、社會動蕩,都會對人的心理構成外在的壓力和損傷。

總之,心理疾病產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不是單一因素的作用,在進行治療或心理調解時要多因素結合,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