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之後,校長安排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張小燕對張雷進行心理輔導。可是,倔強的小男孩什麼都不說,隻是低著頭,默默地擦拭著手上的傷口。張小燕隨後對張雷進行了幾次家訪,得知了許多“大哥大”背後的故事。
張雷剛剛上小學,他的父母就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而大打出手,無奈之下,張雷的媽媽提出了離婚,可是在爭奪對張雷的撫養權時,雙方再次大打出手。僵持幾年後,張雷的父母各自成家,對張雷撫養權的關心也大大減少了。後來,張雷的媽媽跟隨丈夫到國外發展,於是張雷自然跟著父親一起生活。
張雷的後媽脾氣非常火爆,和他爸爸吵架時,對張雷也是非打即罵,有時候會連家裏的家具、玻璃一同打破。後媽對張雷也非常不好,經常罵他,有時候還不讓他吃飯。小時候,張雷受到後媽的虐待,隻能背地裏偷偷地哭,默默地忍受著一切。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便將心中的仇恨發泄到同學的身上,尤其對於身邊的女同學,他總是看不順眼,隨時準備出手打人。
了解了張雷的情況後,張小燕特地聯係了張雷的班主任,說明了張雷之所以如此暴躁、喜愛打架的原因。班主任表示:“他的遭遇本身已經很可憐,我們不能放棄他。”於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同學們開始嚐試著和張雷做朋友,並且慢慢發現了他身上的優點。張雷也開始收斂自己的行為,有時候還會向曾經遭他毒手的同學道歉。有一天,坐在張雷旁邊的女同學親切地對他說:“你笑起來嘴邊有個酒窩,很好看!”
在內心深處,受過虐待的兒童會比正常的兒童更渴望被關注和關愛。然而,他們表現的方式往往是負麵的。像張雷這般,就是通過打架鬥毆的方式發泄內心的不平衡,從而獲得老師和同學關注。如果身邊的人始終將其當做另類的存在,隻會使他具有更多的品行問題,如攻擊他人、不能和同伴友善相處、對他人的痛苦感到憤怒和不快等等。反之,如果身邊的朋友、老師能夠給予這種孩子更多的幫助,讓他慢慢體會到來自他人的溫暖,便可將他從社會孤立的處境中拉回來。
被愛溺死的獨立人格——父母溺愛的悲劇
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竟然因為懶惰而活活餓死在家裏,你是不是會把它當成一個笑話?可是,這卻是發生在現實中真實而可笑的一件事。
楊鎖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農民家庭。從他的名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親對他的一片苦心——把孩子鎖在家裏,生怕他會走丟。從小到大,父母都小心地嗬護著他。他從沒幹過一點農活,也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他8歲的時候,父母出門的時候怕他累著而不讓他下地走路,還會用擔子挑著他。再長大一點,他也試著幹一點農活,可是父母總是怕他累著,讓他到一邊玩耍,不給他參與的機會。
楊鎖上學後,什麼都不願意學,也不喜歡做作業。老師隻要對他嚴厲一點他就會跑回家裏找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第二天就會找到學校,以至於老師都不願意管他了。
楊鎖13歲時,他的父親因為肝癌去世。隻剩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地生活,母親依舊寵著他、慣著他、不讓他參與一點農活。隨著母親的年歲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的時候,母親想讓楊鎖幫忙分擔一下時,楊鎖卻不但不去幹活,一不高興還會動手打自己的母親。無奈之下,母親隻能一個人操持著農活和家務。很快,母親積勞成疾,在楊鎖18歲時因病去世。
母親去世後,家裏隻剩下他一個人,於是他賣光了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餓了就到其他村民家裏討飯吃。他從來都不洗衣服,好心人給他的肉、蔬菜等,他也隻是放在屋簷上,一直放到腐爛也不會做來吃。一般情況下,他會在村民家裏吃上一頓飽飯,然後回家睡覺,睡過一兩天,直到自己餓得不行的時候,才會出門到另外一家討飯吃。一位同村的村民說道:“那麼大的人了,即使你給他飯吃,他也恨不得你直接喂到他嘴裏。從來沒見過這麼懶的孩子!”
為了冬天取暖,他將家裏所有能燒的東西都燒了,甚至連床都燒了。在他23歲那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天氣非常冷。楊鎖的堂哥估計他又有幾天沒有吃飯了,於是提著飯盒和被子到他家裏去。結果發現他已經全身僵硬,死去多時了。
楊鎖死去後,很多網友給他冠上了不同的稱謂,比如“人間極品”、“天下第一懶”。在充滿無厘頭和黑色幽默的真相背後,我們也看到了父母對孩子極端溺愛的悲劇下場。司馬光有句話說:“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說的是作為母親,不必擔心自己不夠慈愛,不夠愛自己的孩子,而要擔憂自己是不是隻知道愛孩子,而不知道教孩子。如果楊鎖的父母能夠早知道這句話,或許這樣可笑又可悲的故事就不會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