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犯罪人性別、年齡的分析(1)(1 / 3)

犯罪人的性別、年齡,常常會通過犯罪行為活動及其現場所遺留的心理痕跡予以一定程度地反映。科學地研究利用它,對準確刻畫案犯,確定偵查方向和範圍,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犯罪人性別的分析

犯罪人的性別與犯罪類型、手段、方式等有著一定的關係,性別不同,在作案的類型、手段、方式等方麵具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可為分析判斷案犯的性別,提供幫助。

(一)男女兩性在犯罪類型上的特點

1.暴力性犯罪以男性居多,而女性較少。尤其在搶劫、搶劫殺人、盜竊殺人、流氓式攻擊傷害等方麵差異顯著。

2.女性犯罪一般集中在那些阻力不大,風險較小,不需要多大體力的犯罪上,如數額較小的盜竊、扒竊、誣告、傷害、虐待、殺人(殺死小孩,奸情殺人)、拐賣人口、詐騙、麻醉搶劫,以及以性為手段的犯罪等。

(二)男女兩性在犯罪動機及其產生原因上的特點

男性犯罪動機的形成,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動性,而女性犯罪動機的形成,具有較多的被動性、受影響性,環境及其他人的影響、引誘、脅迫作用常常是其犯罪動機產生形成的重要原因。男性犯罪動機的形成具有較強的情緒性、激情性的特點,特別是在殺人、傷害、強奸等犯罪中表現較為明顯。而女性犯罪動機的形成,尤其是殺人等重大犯罪動機的形成,大多經過較長時間的思想鬥爭,並在行為實施前有著一定的物質及心理準備的過程。另外,男性犯罪動機常帶有尋求刺激性、發泄性、自尊性、現實性、權威性的特點。而女性犯罪動機的上述特點較少,大多具有明確而實際的財物或人身動機。此外,在殺人、傷害等犯罪中,男性犯罪動機產生形成的原因較多,而女性則多是因為情欲糾葛而引起。

(三)男女兩性在侵害對象和犯罪方式、手段上的特點

在侵害對象和侵害方式、手段上,男性無論在侵財還是在人身侵害上,都可能會對風險較大的對象實施侵害行為,而女性則一般選擇風險較小的對象。例如盜竊,男性會從事風險較大但收益也較大的入室盜竊,而女性則一般選擇商店、工作場所等風險較小的場所,采取順手牽羊的方式實施盜竊行為。那些風險較大,數額較多,需要較強體力或周密計劃的重大盜竊犯罪,女性較為少見。另外,扒竊也是女性較多采取的一種盜竊方式。再如殺人,據統計,男性殺害對象大體一半為熟人,一半為陌生人,而女性殺害對象絕大部分是與自己生活有著密切聯係的人。據有關學者對浙江省某勞改農場180名女殺人犯的調查,發現被害人身份分別是其丈夫、姘夫、姘夫之妻、公婆、祖父母、父親、子女、親戚、鄰居(引自李世隸等編著《犯罪心理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頁)。而在作案方式手段上,男性可能采取充滿血腥味的殘酷的暴力性較強的各種方式,而女性多采用暴力性較弱而又較為隱蔽的投毒、勒頸等方式。據統計,70%投毒案件是女性所為。同時,女性在投毒以外的殺人犯罪中單獨進行的少,與他人合謀式共同實施的多,而男性則沒有明顯的差異。

總之,女性犯罪在侵害對象、作案方式和手段上的特點表現為較小風險性、非暴力型、間接性、共謀性。而男性則表現為冒險性、直接性、暴力型。

(四)男女兩性在犯罪行為動作上的特點

在犯罪的行為動作上,特別是殺人、傷害案件的行為動作上,男女兩性由於生理及其心理的差別,男性一般表現出猛烈性、力量性、單一性的特點。而女性則往往表現出缺乏力量性、間歇性、多樣性的特點。因此,男性單獨殺人的案件,由於行為動作用力猛、力量強,多使用一種行為動作方式致人死亡,因而,被害人身體創傷深而重,致死原因多為一種凶器或行為動作所導致。而女性單獨殺人的案件,由於行為動作缺乏力量和強度以及矛盾猶豫等原因,因而常表現出間歇停頓和采用不同的行為動作方式致人死亡的特點。例如,既用棒打,又用繩勒,還用刀砍,另外,被告人身體的創傷程度較輕。以扼頸為例,被害人舌骨常未斷裂,表現出力度不足的特征。

以上男女兩性的犯罪行為特征,是進行案犯性別分析確定的基本要素和途徑。但是,由於人的心理及其體力的差異,偵查實踐中,在分析確定案犯性別時,需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

二、犯罪人年齡的分析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這些生理、心理的不同特點,必然反映在犯罪行為活動之中,使其犯罪行為活動表現出相應的年齡特征。因此,根據犯罪人犯罪行為活動的特點,分析發現其年齡特征,對準確分析案情、刻畫犯罪人,確定偵查方向和範圍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不同年齡的人在犯罪可能性方麵的差異

國內及國外的犯罪實際表明:犯罪與人的年齡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青少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青少年階段是犯罪的高發期。根據1990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統計,14歲一25歲的青少年在社會總人口中的比例為34.74%,而同一年齡段的青少年在犯罪人中的比例為74.05%;26歲—50歲的中年人在社會總人口中的比例為44.38%,而同一年齡段的中年人在犯罪人中的比例為24.75%;51歲以上的人在社會總人口中的比例為20.90%,同一年齡段的人在犯罪人中的比例為1.20%。(引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青年社會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頁)這說明了青少年比中年、老年更容易發生犯罪,具有更大的犯罪可能性。因此,青少年是刑事犯罪的主要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