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還有什麼觀點(2)(1 / 3)

前麵說了,阿尼姆斯是指女性心目中的一個集體的男性形象。他也有著正反兩麵。如反麵的阿尼姆斯在神話傳說中扮演強盜和凶手,有時候還會以死神的形象出現。而正麵部分則代表事業心、勇氣、真摯,假如追究得深一些,應該代表著精神上的深邃。女人通過阿尼姆斯能夠經曆自己文化和個人的客觀局麵的潛伏過程,及找到自己的方向,以達到關於生活的一種強化的精神態度(這一點請不要深究)。此外,來自於阿尼姆斯無意識的見解,其結果可能會導致全部情感的一種奇怪的麻木和癱瘓,或者是幾乎能導致一種萬物皆空的深刻的不安全感。阿尼姆斯在女人的心靈深處悄聲秘語:“你希望渺茫,何必還要去費勁?簡直就沒有值得去做的事情,生活就不會再向好的方麵轉機。”

榮格認為,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並且時刻左右著我們,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一些決斷是由心理上的這位異性所做出的,所以當我們身處於某種感情糾葛或者事情決斷的時刻,我們大多會因此而迷失,也隻有當事情徹底結束後,我們才會驚覺到自己曾經的言行,與自己的真正思想和感覺恰恰相反——這是因為我們很可能是完全站在某個當時的對立麵來看待那件事情的。

關於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我還想補充一點:實際上這兩位並不完全代表著每個人心目中的母親或者父親所造就的異性原型,而是多多少少有些幹擾因素融入其中。這些幹擾也許來自童年中的某位異性(與年齡身份等無關),也許會在青春期之後的某一天,因某位異性而造成“新元素融入”(同樣也與年齡身份無關)。而具體是什麼,那就因人而異了——也就是說,榮格把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意識是非常嚴格地區分開來的,他認為集體意識、集體潛意識左右著我們集體的命運(整個人類);而在這基礎之上的個人意識及個人潛意識,則決定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實際上這也就回到了本節最開始提到的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以上這些榮格所提出的基礎論點(我知道自己寫的還是太少,但是沒辦法,篇幅限製,所以這裏僅僅是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來重點提。而選擇方式參照第一章寫弗洛伊德生平事跡的選取方式),造成了榮格對於解夢徹底而完全地不同於弗洛伊德。現在讓我們用一個著名的夢例來看看榮格對於夢是如何解釋的。

有個10歲小女孩做了一連串的夢,夢中有著很古怪的形象和主題。小女孩把這些夢畫了出來,如下文介紹:

(1)邪惡的蛇一樣的怪物吃掉了其他動物,但上帝從四麵來到(畫中有4個上帝)讓所有動物再生。

(2)升天,異教徒跳舞慶祝;下地獄,天使們行善。

(3)一群小動物開始恐嚇她,並且這些小動物都開始變大,其中一個吞了她。

(4)幾個小耗子被蟲子、蛇、魚和人所穿透,耗子變人。

(5)透過顯微鏡看一滴水,她看到水中有許多樹。

(6)一個壞孩子拿著一塊土並掰碎扔向過路人,過路人便都變成壞人。

(7)一個喝醉的女人落水,起來又成新人。

(8)在美國,許多人在蟻堆上滾並被螞蟻攻擊,這個小女孩感到很害怕就掉到河裏。

(9)月亮上有個沙漠,而小女孩在往下沉,並且沉入了地獄。

(10)有個閃光的球,女孩去摸這個球,球開始冒著蒸氣並從裏邊出來一個人把她殺了。

(11)小女孩自己病危,然後從肚子裏生出了鳥來把她蓋住了。

(12)大批昆蟲遮住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唯一一顆沒有被遮蓋的星星落到她身上。

這個夢就是這樣的。關於這個夢,榮格認為,這些夢的思想帶有哲學概念。這一係列夢思考了一組哲學問題:死亡、複活、贖罪、人類誕生和價值相對性,等等,反映了“人生如夢”的思想以及生死的轉化。這種主題也存在於許多宗教思想之中,它是全球性的。第4個和第5個夢包含進化論思想,而第2個夢則反映了道德相對性的思想。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一個10歲的女孩子怎麼可能懂得這些呢?又怎麼會想到這些呢?榮格認為,她能懂,是因為世世代代祖先的思考,已通過原型遺傳給了她。她要想這些,是因為她可能就要死了。而這個做夢的女孩當時雖然沒有病,卻在不久後因傳染病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