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無罪之歎息(1 / 2)

“這章算是《後記》嗎?”

“不是。”

“那是什麼呢?”

“是我在這本書裏寫下的最後一個夢。”

我一直認為,大海是我的,是我一個人的……真的,我真這麼想。

記得第一次看到海的時候是冬天,整個海邊就我一個人。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撿貝殼的孩子,沒有依偎在陽傘下的情侶,一切喧鬧都沒有,隻有我,和靜靜的海。從那天起,每當能見到海的時候,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念:親愛的,我來看你了。也就是從那天起,我知道,海是我的。

在海平靜的時候,我知道她不是平靜的,在那平靜之下有著超出我想象的暗流在湧動著;當海狂暴的時候,我同樣知道在那狂暴之下,是超然的平靜與祥和。

這和夢一樣。

在我們安靜沉睡的時候,夢的洶湧而至,噴薄出我們平時連想都不敢想的那些念頭。但那些狂暴而放肆的夢,也許正代表著沉靜的心情;而那些平淡如水的夢中,卻沒準又包含著重重殺機……當醒來,夢中的那些片段,又有如退潮一般從腦海中遠去了,隻留下一些濕潤的沙子、些許泡沫。在我們嚐試著搜索那支離破碎的記憶的時候,才發現,能回憶起來的少得可憐。

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曾因夢哭過、笑過、沉醉過、痛苦過、自責過、悲傷過,但夢是無罪的——無論你夢到什麼都不為過——哪怕那些最下流、最肮髒的夢也一樣是無罪的。因為,那畢竟是夢。但即便如此,我們依舊會因夢而哭、而笑、而悲傷、而歎息。雖然那隻是夢。

我的

這是最後一章了,我不想在這章中再反複地辯證什麼,也不願再引述各種理論及學說——這本書裏已經說得夠多了(但從學術上講,這本書的十幾萬字連蜻蜓點水都算不上。雖然我盡自己所能挑選了一些,並將它們呈現給你看,而且還用了我自己的夢來說明一些問題——即便那暴露了我的某些隱私)。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相信夢是一種心理現象(也許一百年以後不這麼看,但那畢竟是一百年以後的事情了)。因為這個世界所認知的科學在“與時俱進”,在痛苦和爭議中不斷地推翻自己,更新,再更新。所以,也許幾年之後,由於一個什麼新的發現,你手裏的這本書將會是一個大笑話。但是,我依舊把這十幾萬字寫了下來。

我說了,這是我寫給你的。

你的

一定要解開自己的夢嗎?

不一定,但是,為什麼不試試呢?這也許是個好的開始,了解自己的開始。

一定要了解自己嗎?

一定的,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的角度。假如,你不了解自己,那麼你將什麼都不能了解到。

這個世界有經濟體係,但是這個世界除了錢,還有別的東西;這個世界有政治體係,但是這個世界除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還有別的東西;這個世界有種族、有仇恨、有殺戮,但是這個世界還有更多更多別的東西。假如,你能嚐試著和自己好好談談,了解下自己,那麼,也許你將會看到更多的那些……畢竟,世界因你的看法而不斷地改變著,每一天。

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夢

幾年前吧,我在電腦上裝了個小軟件,定時自動開機,並且播放我所指定的一首音樂。當清晨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伴隨著那首曲子,我做了這個夢。夢的每一個情節都是完全跟隨著音樂的旋律及節奏而進行的,絲毫不差。

那個夢被我記下了。而那首曲子,我保留至今。

豎琴緩緩地撥弄出幾個音符,提琴的群奏也舒緩而厚重地跟隨著……

我默默地站在曠野,遙望著天邊那似乎無盡的黑雲緩慢卻堅定地壓了過來。

豎琴奏出的短音不再有延音,而弦樂群奏明顯開始逐步取代……

我看著天邊黑雲中閃爍著的電光,能很清楚地聽到隱隱的雷聲。

一記重鼓,充滿異域風情的滑音長長地鳴響著!弦樂的急奏逐漸跟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