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家庭不是戰場,聰明女人要幸福需動心思(2)(2 / 3)

眾所周知,隻有管道兩頭高度差不多,處於管道中的水才有可能來回流動,而如果管道一頭高、一頭低,水就隻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就跟管道中水流的道理差不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和孩子達到同一高度,家長才有了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可能,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上例中的媽媽當蹲下來時才發現,原來逛商場對隻能看到行人的腿腳和櫃台外壁的兒子來說,是多麼枯燥無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早已習慣了站著對孩子發號施令,也早已習慣了將自己的思維和主觀願望強加在孩子頭上,而很少注意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當我們的願望與孩子的想法產生矛盾時,我們則會對孩子表露出失望的神色,甚至數落、責罵他們不聽話,不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等。誠然,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失敗。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並慢慢蹲下去,褪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以求和孩子一樣高,這時你再同他說話,你會發現他能專注地聆聽你的教誨。同時,他也非常願意對你吐露他的想法。因為,當你蹲下的那一刻,不僅讓孩子在生理上感受到了與之相同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心理上也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平等。

有人這樣說過:“父母因為大,他是俯視孩子的;孩子因為小,他是仰視父母的。因為俯視,父母往往能看到孩子的外表和舉止,卻看不清孩子的內心和眼睛;因為仰視,孩子很累,不可能長久,隻能放鬆頭頸,回到人本能的自然狀態。於是,父母和孩子的窗口錯開了,視線出現了盲區。”因此,要想很好地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處於同一高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而想做到這一點,前提就是尊重孩子,蹲下來與孩子平等交流。隻有這樣,才能在孩子與家長之間架起一座順暢溝通的橋梁。

每個孩子都是有尊嚴的,都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父母的尊重。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妨“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用我們的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我們親切的目光鼓勵他,並和顏悅色地說出我們的要求。真正了解孩子的意願,走進孩子的內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的呼喚……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愉悅的成長氛圍,帶給他們輕鬆愉快的每一天,讓他們帶著一顆被理解、被尊重的心,踏上他們自己的人生之旅……

鼓勵孩子合作,不要“賄賂”要技巧

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今天,與人合作這一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在家裏沒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機會,父母又忙於各自的工作,很少陪孩子,這就讓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越來越淡漠。所以,加強對孩子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就成了父母一項很重要的家教工作。但是,讓大多數父母頭疼的是,讓孩子合作很困難,每次都是一番波折後才能迎來孩子的違心或不得已的“合作”。甚至,為了盡快讓孩子與自己合作,很多家長還以“賄賂”的形式來誘惑孩子。

又迎來了一個星期天,陸女士像往常一樣放下工作,駕車帶著兩歲的女兒去超市購物。因為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因此,陸女士一定要利用這天來補償孩子——整整一天,不管做什麼都要帶著女兒。

很快購物完後,陸女士帶著女兒朝著超市的停車場走去,她的兩隻手上拎著幾個大大小小的購物袋,這是他們一家人一星期所需的生活用品。每個袋子都沉甸甸的,陸女士已經有些吃力了。兩歲的女兒靜悄悄地跟在後麵,可是沒走幾步,她就小跑著來到前麵,抱著媽媽的腿,一臉期望地抬頭望著媽媽,說:“媽媽,抱抱!”

這是每周都會上演的一幕,雙手負重的媽媽根本沒有辦法再抱起女兒,她依舊像以往那樣望望停在遠處的汽車,隻好又用老辦法:“乖,媽媽沒辦法抱你了,你看咱們的車就在那裏,你自己走過去好不好?如果你能自己走過去,我就給你買個會唱歌的洋娃娃。”這一招永遠都是好用的,陸女士也屢試不爽,女兒聽了媽媽的話,果然一臉幸福地說了一聲“好”,然後放開媽媽的腿,牽著媽媽的衣襟往前走了。

女兒似乎已經找到了媽媽的“軟肋”,專挑她騰不出手時提出類似的要求,這時候除非爸爸在,否則媽媽都會用一種“賄賂”的方式來說服女兒,讓女兒跟自己合作。

像陸女士女兒這樣兩歲以內的孩子很難聽懂父母的“道理”,此時,他們總要將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但是當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時,“賄賂”就成了家長應付他們的慣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