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庭的結構、功能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給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程、新的挑戰。
一、家庭教育的發展背景
在社會學家看來,家庭教育是家庭的一種功能,它必然隨著家庭和社會的變遷而變遷。美國社會學家T。帕森斯考察20世紀5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變遷,指出家庭作為一種經濟、政治和福利機構的重要性正日益下降,而作為一種社會化和撫養子女以及為成年人提供心理支持設施的重要性在不斷上升。他認為,現代家庭恰好是與工業經濟相適應的,工業經濟促進了勞動的流動和兒童的社會化,並且家庭還給在競爭激烈、不穩定和沒有個人情感的社會中的成年人提供了一個情感依托的根源。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最終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的支配,社會變革必然影響家庭和家庭教育的變革。
發展是每個時代的社會和家庭不停追逐的目標,由小規模的生產模式發展成為大規模的公司體製,是社會生產力方麵的變化。正是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婦女步出家庭踏入社會工作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還提高了她們的家庭地位,減少了家長權威。家庭內部體製的變化,使得男性的地位逐漸下降,女性的地位逐漸上升。社會組織的增多也逐漸影響到家庭功能。家庭已不再是唯一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場所。學校、工廠、警察等機構逐漸取代了家庭在個人心目中的地位,家庭對個人的重要性相對降低,但是家庭喪失了多項功能並不等於其重要性日漸輕微。
東南沿海地區是我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當地的人們也是開放思想,大膽接受新鮮事物的帶頭人。20年來,本地區經曆了多次思想解放運動,許多方麵的改革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就使得本地區居民對祖國的前途充滿信心,能夠堅定不移地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教育事業也形勢一片大好。外國文化團體來本地區舉辦展出、演出,外國教育團體和個人來本地區辦講座、招收學生或者充任教師的情況逐年增多,如最近幾年廣州每年都有十幾家國外教育機構前來招生,在上海幾乎每間私立學校都把擁有眾多的外籍教師當做吸引學生的金字招牌,少年兒童直接同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這無疑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兒童的眼界不僅僅局限在國內這片有限的領域內,對國外生活文化諸多方麵的了解,對他們的成長及未來人生的規劃都會有強大的推動力。但過分地在意這些東西,也會有不利影響。
目前,還有許多城鎮文化市場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編製不足,涉嫌色情、賭博、暴力、吸毒活動的錄像廳、遊戲機室、卡拉OK歌舞廳、桑拿室遍布城鄉,淫穢、迷信、反動的書刊到處售賣。這種黃色文化,不僅使一些辨別是非能力不足的少年兒童中毒受害,甚至使一些思想道德不夠堅定的中青年家長誤入歧途,造成一些家庭的墮落和毀滅。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口袋逐漸鼓起來,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國的教育事業的文明進程也是直線上升的。調查反映出以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有些家長經常參加封建迷信活動,為此還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金錢;二是賭博現象比較普遍,甚至還釀成了家庭悲劇;三是不少家長熱衷於講排場、比闊氣,浪費現象相當嚴重,使得孩子也跟風行事,穿衣打扮講究牌子;四是有些家長喜歡看黃色錄像、聽不健康歌曲,更為嚴重的是,家長也讓孩子參與這些不健康的活動,孩子的身心都受到汙染。這些消極的生活方式往往對子女的成長帶來負麵的影響。據有關部門調查,現在青少年犯罪呈低齡化、暴力化、團夥化的趨勢。
二、家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
現代家庭與傳統家庭相比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結構簡單、人口少、對外交流多已成為現代家庭的主要特征。新世紀家庭教育的新趨勢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麵:
(一)素質教育成為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20世紀末,中國教育界發生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素質教育的大討論及各級各類學校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必然波及家庭教育,一些家長在家教實踐中已經自覺地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
這使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素質教育究竟是什麼?
1.素質教育是孩子的笑
素質教育是唱歌、跳舞、捉螞蚱、撲蝴蝶。但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理想總是那麼美好,如今的素質教育卻是壓在孩子身上越來越重的課本,每到夜深人靜之時,還能聽到孩子沙沙的寫字聲……
就這樣,久而久之,素質教育成了表麵文章,一有任務,見招拆招,敷衍了事。
2.素質教育是棋逢對手勇者勝的戰鬥
學校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也確實在這方麵動足了腦筋,學校甚至肯花錢去買高分學生來本校就讀。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分數不夠重點學校的要求,拿錢就好,這就是所謂的擇校費。當素質教育遇上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隻能乖乖讓路。
3.素質教育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
在家長的心中,學習對於孩子和整個家庭來說是頭等大事,其他一切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如果教師組織學生出去進行個什麼調查研究,在家長眼裏,這個教師是不稱職的,是不務正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