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心理谘詢與治療概述(2)(2 / 3)

拓展小知識一:心理谘詢的各種形式

1.門診谘詢

門診谘詢指來訪者到專門的心理谘詢機構登門求詢。它是心理谘詢采取的主要形式。其優點是:①來訪者可以充分詳盡地傾訴自己的煩惱、焦慮、不安或困惑,谘詢者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可與來訪者進行麵對麵的磋商、討論、分析和詢問;②可使谘詢者對來訪者進行直接觀察,有助於對來訪者的個性、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和來訪者的心態進行觀察、了解和評估;③門診谘詢的時間一般是50分鍾左右,加上沒有旁人在場,所以來訪者容易接受。

2.電話谘詢

電話谘詢是一種方便、迅速、及時的心理谘詢形式。通過電話交談,可隨時幫助谘詢對象解脫心理困境,給以勸告和安慰,消除極度緊張、抑鬱、恐懼、孤獨等心理危機;亦可防止因情緒危機所導致的自殺或犯罪行為,故電話谘詢又稱“生命線”或“希望線”。

3.信函谘詢

信函谘詢是以書信的形式解決谘詢對象的各種心理問題。谘詢對象多因路途遙遠,或因隱私難以啟齒,或不願暴露身份,而以書信的形式谘詢心理問題。

4.網絡谘詢

網絡谘詢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心理谘詢的形式。在互聯網比較發達的今天,通過網絡進行谘詢的形式可以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們可以在家裏即可以與谘詢者進行交談,可隨時幫助谘詢對象解脫心理困境。

5.現場谘詢

谘詢者深入到心理問題較多或問題較集中的場所,如學校、企業(工廠)、部隊、街道、農村等,進行集體或個別的心理谘詢和指導。

6.專題谘詢

針對公眾所關注的某些普遍的、典型的心理問題,在報紙、雜誌、電視、電台、黑板報等傳播媒介中進行專題指導和答疑,有利於普及心理健康常識。

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英文為psychotherapy,在這個詞的翻譯上沒有歧見。

心理治療或稱精神治療,是在良好的治療關係基礎上,由經過專業訓練的谘詢者運用心理治療的有關理論和技術,對來訪者進行幫助的過程,目的是消除或緩解來訪者的心理疾病或障礙,促進其人格向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精神病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都可以用心理治療這個概念來描述自己的工作,而心理谘詢者則不能,心理治療與心理谘詢有著不同的含義。相對心理谘詢,傳統心理治療具有以下特征:

(1)心理治療的對象都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而非正常人。

(2)心理治療更加重視來訪者過去的經驗,而不是現在的或當前的經驗。

(3)心理治療更加強調領悟,而不是改變。

(4)心理治療要求谘詢者藏匿,而不是顯露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

(5)心理治療要求谘詢者扮演一種專家的角色,而不是與來訪者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

還有一些心理學家提出過一些定義,但似乎均未能比以上的定義更為明確和符合中國的文化。例如,美國的精神科醫生沃爾培格(L.R. Wolberger)認為,心理治療是針對情緒問題的一種治療方法,由一位經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以慎重認真的態度與患者建立一種職業性的聯係,以消除、矯正或緩解現有症狀,調節異常的行為模式,促進積極的人格成長和發展。

柯西尼曾經試圖盡可能寬泛地定義心理治療,以包容盡可能多的治療學派:“心理治療是兩方互動的一個正式的過程,每一方通常由一個人構成,但也有可能由兩個或更多的人組成。其目的是經由精通人格起源、發展、維持與改變之理論的治療者,在專業與法律認可下,使用邏輯上與該理論有關的治療方法,來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領域裏的無能或不良帶來的苦惱:認知功能(思維異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緒不適)或行為功能(行為不當)。”

關於心理治療的標準,英國的埃森克提出了6個標準:①這是一種在兩個人或多個人之間的持續的人際關係;②其中參與者之一具有特殊的經驗並受過專門訓練;③其中的另一個或多個參與者是由於對自己的情緒或人際適應感到不滿意才加入這種關係;④所應用的方法實際上是心理學的原則,包括解釋、暗示以及說明等;⑤治療的程序是根據心理障礙和一般理論以及某一患者的障礙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來的;⑥治療過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患者的問題,他們也正是因為有問題才前來尋求幫助的。

關於心理治療的國外現狀,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

(1)從業人員多。許多國家從事心理學方麵研究與臨床工作的人員數量與醫生、律師相當,成為三大行業中最多的一個行業。

(2)機構設置多。在一些發達國家中,醫院、社區、學校等部門均設立有心理谘詢與治療機構,為患者和來訪者提供了很方便的就診和谘詢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