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教學,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學派心理谘詢與治療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驟和操作技術。
[內容提要]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史專家波林(Boring)在其巨著《實驗心理學史》一書中曾這樣寫道:“誰想在今後三個世紀內寫出一部心理學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詡是一部心理學通史了。”其他西方心理學家也認為:很難找到心理學或精神病學的一個領域未曾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影響。他的學說曾經激起成千上萬富有成果的假說和鼓舞人心的實驗。它的影響在社會學和人類學方麵也都是同樣不可估量的。
精神分析(又稱心理分析、心理動力學)是臨床心理學史上最早的專門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在西方國家,在行為治療方法出現之前的幾十年內,它是心理治療的唯一方法,精神分析成了心理治療的同義詞。自它誕生起,一百年來,已有許多弟子稱其理論和方法為正統的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一些原理對現代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影響較大,它滲透在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所以當我們學習心理谘詢、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方法時,有必要學習精神分析。學習精神分析,又必須首先了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第一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論的創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兼心理醫生,精神分析理論的創立者,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於奧地利的一個叫弗萊堡的小城鎮裏。4歲時隨父母遷居維也納,在那裏完成了他的學業,並生活工作了很多年。他在中學時學習一直名列前茅,17歲考入維也納大學,並在恩斯特·布呂克的生理實驗室進行神經係統組織學的研究。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弗洛伊德學醫的時候,正是科學史上發現細菌病源的時候,人們熱衷於從軀體組織上尋找致病因素。對於精神疾病的致病原因也從軀體上進行過許多研究,盡管進行了許多次屍體解剖和活體檢查,但均未從軀體組織上發現變異。弗洛伊德致力於從心理、精神方麵尋找神經症和精神病的致病原因及治理方法,他的研究在精神醫學方麵極具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
1882—1885年,弗洛伊德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總醫院當臨床實習醫生,研究精神係統方麵的疾病。1885年前往巴黎,在著名的神經病學家讓·沙可門下學習,與沙可一起對癔症進行研究。從此,他的研究興趣開始從軀體疾症轉向心理疾病,這是他事業上的一個重要轉折。沙可在分析癔症來訪者的病因時,涉及性與生殖器方麵的問題,這使弗洛伊德對性問題導致癔症的發生引起警覺。在巴黎學習半年後,弗洛伊德回到了維也納,私人開業行醫,以催眠、暗示為主要手段進行心理治療,但效果並不令人滿意。後來他又用自由聯想法(即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催眠,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成效。1895年他與布洛伊爾共同出版了《癔病研究》一書,此書被認為是精神分析的開端。書中堅持性衝突是癔症根源的觀點,但遭到很多人的非議,該書出版後13年中僅售出626冊。它的意義很久以後才被人們逐漸認識。
在治療癔症的過程中,弗洛伊德產生了一種極為深刻的想法:在人們的意識後麵,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強有力的精神過程,這便是無意識。無意識實際上隻是心理過程的深沉部分。由於它們與社會準則不容,得不到滿足,就被壓抑(repression)到無意識層之中積極活動,不斷地尋找出路,其結果可能發生神經症、精神病症、夢和過失行為。弗洛伊德認為,神經症的主要原因是欲望在無意識層作祟。無意識中的欲望還可以轉變為軀體病症,這個過程弗洛伊德稱之為轉化(conversion),這是欲望的一種間接滿足方式。在精神分析治療時,常有病人將情感轉移到治療者身上,這種現象叫做移情(transference)。它是病人生活史中曾有過的情緒體驗的重複活動並指向治療者的結果,醫生要善於引導使之轉向別處,疾病就可望痊愈。在睡眠的時候,由於意識的稽查作用鬆弛,被壓抑的衝動和欲望乘機活動起來,就成為夢。被壓抑的欲望往往改頭換麵,喬裝打扮,而形成各種有象征意義的夢境。1900年,弗洛伊德的另一力著《夢的解析》問世,該書出版後也遭到種種非議,8年間隻售出600冊。但《夢的解析》出版後,精神分析運動得以逐步發展。1909年,弗洛伊德被邀到美國克拉克大學舉辦係列講座,他的理論終於贏得了國際上的承認。弗洛伊德還發表了其他許多著作,包括《精神分析引論》、《圖騰與禁忌》、《文明及其缺憾》等。
1933年,德國納粹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的迫害。弗洛伊德的著作在柏林被焚毀。焚毀這些書籍的理由是:反對誇張性生活來毀滅靈魂,為了人類靈魂的高尚,要把弗洛伊德的著作化為灰燼。1938年3月,納粹入侵奧地利,起初,弗洛伊德仍不願意離開維也納,直到他的女兒安娜被捕,房屋遭納粹匪徒搶劫,他才被迫離開維也納到倫敦。後來他的四個妹妹在奧地利均遭納粹分子殺害。弗洛伊德晚年患了口腔癌,1923—1939年間曾接受過33次手術。1939年12月23日弗洛伊德在倫敦逝世。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