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心理危機幹預(4)(1 / 3)

簡易固定:用夾板、繃帶、棉花墊和三角巾合理包紮,固定傷處。書刊、紙板、木棍、樹枝等皆可作為固定骨折所用的夾板,繃帶和三角巾則可用破舊衣服、床單撕成條狀代替。 脊椎骨折應極其小心,其傷情往往非常嚴重,嚴禁不經固定而隨意搬動。應在保持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將傷者輕巧平穩地移至硬板擔架,用三角巾固定。切忌扶持傷者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頸椎骨折最好用頸托固定頭、頸部,防止骨折移位壓迫中樞神經造成終生截癱。

安全搬運:如果沒有擔架,可用繩索、被服製成結實的臨時擔架。由3~4人組成一組,將傷者移上擔架,傷者頭部在後,腳在前,抬擔架的人腳步、行動要一致,使傷者保持在水平狀態。

未遂後遺症:四肢、骨盆可因粉碎性骨折和嚴重關節損傷而致殘,頭部損傷可致腦外傷後遺症等。

死亡原因:多發性骨折、顱腦損傷、內髒損傷。

第五 自殺危機的幹預

一 、一般常見的自殺誤區

對於自殺,普遍存在著大量的誤解,心理危機幹預工作者應該知道,並且在評價求助者潛在的自殺動機危險時應仔細考慮。有關自殺的一般誤解有如下幾種:

(1)對想自殺的人討論自殺將誘導其自殺。事實上,一般應該和可能自殺的人討論自殺,這樣可能使其產生相信的感覺,願意花時間重新獲得控製。

(2)威脅別人說要自殺的人不會自殺。事實上,大量自殺死亡的人曾經威脅過別人或者對他人公開過自己的想法。

(3)自殺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事實上,從自殺者的角度來說,幾乎所有采取自殺行動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4)自殺者有精神疾病。事實上,僅有少部分自殺未遂者或自殺成功者患有精神疾病。他們中大多數人是具有嚴重的抑鬱、孤獨、絕望、無助、被虐待、受打擊、失戀或者別的情感狀態的正常人。

(5)自殺發生在家族中,具有一種遺傳傾向。事實上,自殺傾向沒有遺傳性,它是習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6)想過一次自殺,就會總是想自殺。事實上,大多數人隻是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產生過自殺企圖。他們是能夠從暫時的威脅中恢複過來的,並學會適應和控製而長久地生活,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免受自我衝突的威脅。

(7)一個想自殺的人開始表現慷慨,並與別人分享個人財產,則表明這個人有好轉和恢複的跡象。事實上,大多數想自殺的人在情緒好轉後,才有精力開始做出一定的計劃,安排他們的財產。這種個人財產的安排有時類似於最後願望與遺囑。

(8)自殺總是一種衝動性的行為。事實上,有些自殺是衝動性的行為,有些自殺則是在仔細考慮之後才實施的。二、 自殺危機幹預的策略

在應對想自殺的求助者時,要注意運用以下策略。

(一)保持冷靜

不要當事人的悲傷影響你的判斷。當事人需要人幫助他恢複理智和客觀,但不需要一個本身就情緒不穩的人來幫助他。

(二)指出優點

談論當事人的優點和長處是有益的。例如,當事人可能曾經是舉止文雅、樂於助人、努力工作、待人誠懇、活潑開朗的人,但想自殺時就可能隻看到自身及其生活中不好的一麵,而忘記了好的一麵。

(三)幫助當事人獲得客觀的態度

一個被各種問題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很可能無法冷靜、客觀地評價自己和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危機幹預工作者首先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幫助當事人盡可能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環境,抓住想活下去的願望。想自殺的人幾乎都是矛盾的,一方麵想死,另一方麵還想活下去。因此,發現並緊緊抓住他們想活下去的願望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不要發生爭論

避免就生命與死亡的哲學問題與當事人爭論,同時還應該避免說一些陳詞濫調,如“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在等著你”、“你的生命才開始”等。這種說話方式使當事人覺得你是在泛泛而談,而非真正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企圖自殺的人最需要的是客觀的、設身處地的、感情移入的理解和支持。

(五)指出其他的行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