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慮症
焦慮性神經症簡稱焦慮症,是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複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征的神經症性障礙,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口幹、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植物神經症狀和運動性緊張。患者的焦慮情緒並非由實際威脅或危險所引起,或其緊張不安和恐慌程度與現實處境很不相稱。據我國1982年的流行學調查,本病占全部神經病例的6.7%,居第四位。
(一)病因
1.遺傳因素
國外報道中有遺傳病史的占15%,而對照組家庭中焦慮症僅占0.5%。女性遺傳史高於男性。
2.生化因素
交感神經係統和副交感神經係統的活動普遍增強。近來報告認為體內兒茶酚胺增加,引起乳酸鹽增加,是直接產生焦慮症的直接原因。
3.人格因素
焦慮症患者多具有膽小、羞怯、敏感、多慮、情緒不穩、適應性差等個性特點,多在精神刺激下引發起病。
4.精神因素
本病起因往往是親人死亡、婚姻不如意、事業失敗或由於患有某種疾病所引起的心情憂慮等精神刺激,而導致此病發生。
(二)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特點,我國CCMD―3標準將焦慮性神經症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以經常或持續的、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為特征。這種緊張不安、擔心或煩惱,與現實很不相稱,使患者感到難以忍受,但又無法擺脫。這類患者還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運動性緊張和過分警惕。
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常同時合並其他焦慮性或情感性障礙。69%的流行學調查病例以及95%的臨床病例,均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焦慮或抑鬱性疾病並存的情況。
2.驚恐發作
驚恐發作或稱驚恐障礙,以反複出現強烈的驚恐發作,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以及嚴重的植物神經症狀為特點。驚恐發作病例常伴有抑鬱症狀,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自行緩解。這類患者的自殺傾向增加,臨床上需加以重視。
(三)起病形式、病程和預後
廣泛性焦慮症起病緩慢,常無明顯誘因。有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可在一次重型抑鬱發作之後發病,並且病程多遷延數年之久。驚恐發作則起病突然,並非由重大生活事件或特殊情況引起,病程呈間歇發作,一般在發作的間歇內精神狀態正常。較重的驚恐發作病例,發病後可有持續數小時的激動或疲乏無力。國外資料表明,焦慮症患者的自殺死亡率較高,酒精濫用或急診來訪者也較多。
(四)診斷與鑒別
1.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
廣泛性焦慮症診斷的主要依據是:過分的焦慮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並伴有運動性不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和過分警惕等軀體症狀至少四項;其焦慮並非器質性疾病引起。
2.驚恐發作的診斷
驚恐發作診斷的主要依據是:一個月內至少有3次驚恐發作,每次發作不超過兩個小時,且明顯影響日常活動;這種發作並非由軀體疾病所致,也不伴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或其他神經症性疾病。
需要注意與焦慮症鑒別的疾病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興奮藥物過量、鎮靜藥物或苯二氮苯類藥物的撤藥反應等。
焦慮症狀可見於多種精神障礙,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恐怖症、神經衰弱等,但並非這類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焦慮症的焦慮內容與上述疾病症狀無內在聯係,但廣泛性焦慮症可與抑鬱症和其他神經症合並存在,此時可同時診斷為兩種或多種疾病。
(五)治療
藥物治療對廣泛性焦慮症和驚恐發作都有明顯效果,但心理治療有減輕焦慮的作用,不容忽視。一般病例應在藥物控製焦慮的基礎上,適當配合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常用者有:①集體心理治療;②小組心理治療;③個別心理治療;④森田療法。心理治療是由醫生向患者係統講解該病的醫學知識和其治療方法,使患 者對該病有充分了解,並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尋求對策,消除疑病心理,減輕焦慮和煩惱,打破惡性循環。患者也要主動配合,才能充分發揮治療作用。個別心理治療是在集體或小組治療的基礎上,針對個別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輔導。森田療法,主張順應自然,是治療神經衰弱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選用。此外,在治療時還可以訓練患者掌握多種心理放鬆技術,如氣功放鬆、頭麵按摩、逍遙散步、倒退步行等。放鬆療法能有效鬆弛全身,迅速緩解焦慮症狀,可由醫生直接給患者做放鬆療法。
四、強迫症
強迫症是指以反複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礎特征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象反複進入患者意識領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對患者來說,是沒有現實意義的,不必要或多餘的;患者意識到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擺脫,但又無能為力,因而非常苦惱。強迫動作是反複出現的刻板行為或儀式動作,是患者屈從於強迫觀念,為求減輕內心焦慮的結果。
(一)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