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支持療法。 通過心理谘詢,患者與心理醫生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在精神上樹立起治愈摩擦癖的信心,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麵對現實,配合治療。同時,雙方一起討論摩擦癖行為的本質、特點以及治療方法。這是一種較好的輔助療法,在患者治療、恢複和鞏固階段都可以使用。
九、 施虐狂和受虐狂
性施虐癖是指通過在異性或配偶身上造成痛楚或屈辱,而獲得性欲滿足的性變態,多見於男性。施虐程度不一,從輕微疼痛至嚴重傷害。其具體方式有鞭打、絲襪捆綁、腳踢、手擰、針刺和刀割等,有時與性的暴力犯罪難以區別,隻有施虐為情欲所必需的,才稱為施虐癖。施虐癖可導致強奸犯罪,但並不是每個強奸犯都是施虐癖。
性受虐癖是指樂意接受異性施加的痛楚或屈辱,而獲得性欲滿足的性變態,多見於女性。受虐程度不一,從輕度淩辱、絲襪捆綁性虐到嚴厲的鞭打。有時受虐癖和施虐癖聯係在一起,患者交替充當兩種角色。
實例:有一對夫婦,丈夫經常破口大罵和毆打妻子,撕扯頭發,擰大腿,甚至還用煙頭燙,使其妻子渾身傷痕累累。每次打罵完以後,男方就表現出心滿意足、渾身舒適愜意的樣子;而女方也很奇怪,不像其他受虐待的婦女那樣大哭大鬧,或向法院、親友和鄰居哭訴告狀,反而撫著傷痕說:“兩口子過日子,打是親,罵是愛嘛。”事實上,這對夫妻是兩個性變態人格者,丈夫是虐待狂,妻子是受虐狂。
1.施虐狂和受虐狂形成的原因
對施虐狂和受虐狂的形成原因目前有多種不同解釋。關於施虐狂的形成,專家們認為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
(1)可能與童年生活經曆有關。 由於家庭教育環境中的某些因素,使兒童從小形成對性關係的錯誤認知定勢。
實例:有個男性施虐狂在6歲時無意窺見父母在臥室裏的性生活,父母的翻滾、掙紮、撕扯和氣喘籲籲使他大惑不解。年紀大些的夥伴告訴他,別看他們痛苦,那可是人生最快樂的事。進入青春期後,他從小說、影視節目中看到一些男女邊廝打啃咬邊做愛的描寫,更喚起了童年的記憶。這種認知和態度定勢終於發展成為施虐狂。戀愛期間對女友就有過幾次傷害,當時女友認為是失手而未在意。婚後他更是屢屢虐待傷害妻子。
(2)出於對權威的反抗和對挫折的自我防衛。 有的人在個人生活經曆中受到過他人的欺淩打擊。尤其是遭受過異性的拒絕和侮辱,因而形成強烈的報複和反抗心理,借在異性身上施虐而顯示自己的力量與征服,從中獲得快感。
(3)出於對過度自卑感的補償。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得勒曾指出,人們通過追求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自卑感。有些人對自己個人能力、生理素質、社會地位等方麵的缺陷不安,深感自卑,因而對異性實施傷害,以發泄被壓抑的性本能和心理緊張,在控製和傷害異性的過程中自己的優越感似乎得到顯現與證明。
受虐狂的形成可能是由於童年經驗和性意識的混亂造成的,如認為受異性虐待至痛苦是性愛的必然內容;也可能是自責自罪感的表現,如認為自己對不起異性,產生內疚和罪惡感,從而甘願接受異性的淩辱以表示在痛苦中對異性的服從和自罰,並與性衝動結合起來,形成受虐狂傾向。有的女性由於子宮病變,不得不動手術摘除子宮,於是產生自責自罪感,以至形成受虐狂人格。有的人是由於擔心被異性拒絕和拋棄,因而產生孤獨感、恐懼感,進而形成性變態心理,希望通過異性的淩辱與傷害來表示自己接受對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