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1834—1907)沉入了夢境。他夢見了一張表,一張日思夜慮的元素周期表。思路竟如此清晰,各種元素在表中都按它們應占的位置排列好了。他驀地醒來,立即把夢境中出現的這張表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再逐一思考,發現隻有一處地方是需要再加考慮的……
這是這位俄國化學家自己講的故事。
這故事似乎有點玄,現在已難於辨明真假。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場酣睡之前,他已經連著三天三夜沒有睡覺了。他坐在辦公桌旁,麵對著用厚紙片做的六十三個方形卡片,卡片上記著元素的名稱、性質和原子量。他不斷地移動這些卡片的位置,就像玩“牌”一樣,探求它們之間的規律,試圖把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構綜合製成周期表。由於過度疲勞,他睡著了。
1869年,門捷列夫終於製成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當時,有的元素還沒有發現,但他毫不躊躇地在周期表中為它們留出了空位,隨時準備迎接元素家族中的新秀。1871年,他在一篇論文中還大膽地預言了三種未知的元素。有人指責這是狂妄行為,可是不到七年,這三種元素就分別被法國、瑞典、德國科學家所發現。
當時有人認為門捷列夫的成功,是“偶然運氣的影響”。這種說法,很可能和他那個“夢”的故事有關。
有一次,《彼得堡小報》記者問他:“您怎樣想到您的周期係統的?”
門捷列夫正言厲色地回答道:
“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兩千年,而您卻認為:坐著不動,五戈比一行,五戈比一行地寫著,突然就成了!事情並不是這樣!”
門捷列夫晚年雙目半盲。在他逝世前數小時,他的姐姐走進他的辦公室,隻見他臉色蒼白地坐著,手中還拿著筆。姐姐對他說:“你應該躺下休息!”
“沒什麼,沒什麼……”
他就這樣手裏握著筆,頑強地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第三課克服厭學情緒
厭學就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不願意學習。對於厭學的同學來說,盡管智力是正常的,但由於沒有學習的願望,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
其實,所有的同學在剛上學時,往往都對學習有很高的興致。也就是說,厭學的同學並非天生就不喜歡讀書。如果出現了厭學的情緒,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厭學的原因
1與老師、同學關係不好
有部分學生之所以厭學,是因為與老師關係不好。在學校裏,學生與老師的交往是最直接、最頻繁的,老師是我們學校生活的重要人物,如果這個“重要人物”對自己異常冷淡,甚至反感,那麼呆在學校裏有什麼意思呢?
如果在學校受到其他同學的欺壓、侮辱、嘲笑,或者被同學中的小團體所拒絕,這些都可能導致他回避學校、厭倦學業。
2家庭方麵的原因
如果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孩子比較容易表現出厭學傾向。如果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也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熱情。家庭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也可能使孩子沒有心思讀書。
二、如何解決厭學問題
1端正學習態度有的同學認為讀書沒有用處。其實,這是一種“近視”。他們隻看見眼前的辛苦,看不到將來的收獲。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知識,在當今這樣的信息社會、知識社會中,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2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