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今天,墨菲法則幾乎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普遍認為,如果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有可能發生,那麼它就一定會發生。
其實,墨菲法則隻是一個概念,但它同時又是神秘的、有效的,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自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對於電腦用戶來說,這一法則的有效提示就是:任何可能出錯的事物都會出錯。因此,電腦不是神聖萬能的,再運轉良好的電腦有時也會出現問題,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所以,重要的文件資料一定要做好備份,以防萬一電腦失靈而丟失;同樣對於一位運動員來講,無論他獲得了多少次世界冠軍,在他退役之際的最後一場比賽中,都將以失敗而告終。
正如任何一個事物都要經曆誕生、發展、壯大、衰退、直至消亡的曆程,墨菲法則無外乎道出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人生喜憂參半,事業成敗兼得,所以要對此抱有一顆平常心,既然它是存在的,那麼就應該承認它的合理性。
安東尼奧13歲時立誌要當一位體育記者。有一天,他從報紙上得知柯塞爾要到當地的百貨公司簽名售書,而安東尼奧想當一名出色的體育記者,就得開始訪問頂尖專家。
主意拿定,安東尼奧借了錄音機就去采訪。抵達現場時,柯塞爾正起身準備離去,安東尼奧有點慌亂,許多記者圍著柯塞爾問最後一個問題。這時候,安東尼奧鑽進人縫,擠到柯塞爾麵前,用連珠炮的速度說明來意,並問柯塞爾能否接受簡單的采訪。出人意料的是,柯塞爾接受了他的采訪。
長大後,安東尼奧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一名記者,並很快就在圈子裏譽名鵲起,同時他也漸漸地滋長了驕傲之氣,時常對受訪對象表現得極不禮貌。朋友們都紛紛勸告他,再這樣下去遲早有一天會失敗的,然而,他對此卻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果不其然,在一次采訪一位極有個性的世界冠軍時,他遭遇了閉門羹。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凡事皆有可能,一時的成功並不能代表永遠的成功,殊不知在你獲得一次成功的時候,也許失敗正在前方等候著你。
克服墨菲法則
不同的人觀察同一事物的角度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有些事情,在一部分人眼裏是好事兒,然而在另一部分人眼裏卻是壞事兒。
英國偉大的思想家柏林一直活到97歲,才十分不情願地去世了。
這位被稱為二十世紀英國最著名的“用嘴巴思考”的思想家,在社會烽火狼煙般的論戰中度過了自己激烈的一生。在過去的將近一個世紀中,從死去的康德、馬克斯·韋伯到活著的哈耶克、維特根斯坦、維柯,無一不成為他攻擊的目標。然而,每一次論戰又都無不落了同一個下場:柏林以他的偏執狂的性格再一次證明了對手的偉大和高遠。
朋友都對他的所作所為十分不理解,認為他這麼固執是何苦呢?然而,柏林數十年來永遠是一副洋洋自得的樣子。1957年,柏林接受英國王室授予的勳爵頭銜,在晚會上,他的一位女友當著眾人的麵諷刺說,女王的這個爵位是為了表彰他“對於談話的特殊貢獻”而頒發的。此言一出,身邊的紳士們立刻都變了臉色,惟有柏林還擺出一副好心情的模樣,對此毫不在乎。
晚年,柏林的傳記作者伊格納蒂夫忍不住問柏林:“為什麼你可以活得如此安詳愉快?”
老柏林見左右空無一人,便俯下身子,低聲回答說:“我的愉快來自於我的淺薄,甚至無知,別人不曉得我總是生活在表層。”
一個多麼讓人輕鬆而有意義的回答,他在不經意間以一種自嘲的口吻,就將一個讓眾人備感困惑的問題解決了。在他看來,他同別人論戰自有其壞處與好處,這兩種情形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也就不必責怪別人的哪種看法了,因為他們隻是看到了墨菲法則的表象,而他則已經克服了墨菲法則。
我們沒有必要將柏林的“生活在表層”理解成另一種特殊的深刻,我們寧願相信,表層就是表層,像淺水的魚、低空的鳥、孩子無邪的笑、從樹梢掠過的風、天空漂浮著的自由自在的薄雲,淺薄也是一種很純粹的生命表達。
很多時候,你必須不平凡,你必須活得不像別人,你必須搞得大家瞠目結舌,你必須把頭發弄亂……
但是,我們知道自己隻是一個凡人,有時候並沒有設想過要生活得很辛苦,在苦苦等待著尋常帶來的美好與純樸時,又不得不接受來自於失敗的考驗。既然,我們知道了墨菲法則的存在,那麼就要學會克服它的種種不利之處,讓自己保持一種積極隨和的態度最為重要。
在這顆緩慢地轉動了上億年的地球上,沒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深刻,凡事都有朝著不利方向進展的趨勢,但也不要一味地消沉於其中。一位在木桶裏洗澡的希臘哲人敢於對前來拜訪他的國王說:“別擋住我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