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總感到無法適應我的工作
自我的衝突
施小姐畢業於臨床醫學專業,按照一般情況,畢業後到醫院實習,然後就開始積累資曆。開始施小姐並沒有考慮太多工作的事,因為他們畢業後有醫院接收,不必為找工作操心。施小姐準備按部就班,先就業再說,畢竟現在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看著同學們畢業後奔忙於各大招聘會,施小姐有些羨慕,她很羨慕同學們敢闖敢拚的精神,也很喜歡那種朝氣蓬勃的狀態,雖然自己心中已下定決心,但是心裏還是癢癢的。
施小姐分到醫院實習了兩年以後,各個科室都輪轉了,心裏越來越難以忍受自己當初的決定,因為她發現,醫院裏等級製度明顯,年齡大的人開始忙著升官和寫業績,小醫生則忙著坐班掙錢,忙忙碌碌。看著那些醫生們麻木地接診病人,天天麵對的是呻吟的患者,有些醫生那張木然的臉比病人還缺少生氣。隻覺得生活一片灰暗,想到一輩子就要這樣度過,施小姐再也不想這樣生活了,她要像同學們當年那樣充滿激情地生活。
想來想去,施小姐想到了當醫藥代表,理由是自己的專業背景出色,有過醫院的工作經驗,應付醫藥代表的職位不成問題。哪知道,自己投簡曆卻四處碰壁,不是簡曆石沉大海就是麵試受挫,好不容易在幾家小公司試用,試用期沒過就分道揚鑣了。施小姐想來想去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碰壁,試用期間不是沒有業績就是自己不適應公司的製度、氛圍,總之當醫藥代表的信心大打折扣,而且感覺到似乎根本適應不了公司裏的生活,心裏一片茫然。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總是和自己的心理需求不可分的,當對職業的期待和自我理想結合的時候,職業選擇上的衝突往往是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衝突。對工作的不滿意也是內心裏對自我的挑剔,職業上的適應是內心的協調。
在心理谘詢中,幫助谘詢者適應職業困惑就是促進內在自我的協調,解決內在自我的衝突。
谘詢師:“是什麼原因使你離開醫院的工作呢?”
施小姐:“我受不了醫院的那種氛圍,醫院裏死氣沉沉的,我覺得自己那樣幹下去,一天天地熬下去沒有什麼價值,我不想這樣過一輩子,這不是我想象的工作。”
谘詢師:“醫院的工作和你希望的工作有什麼樣的差距呢?”為了澄清谘詢者內在的衝突是什麼,所以要呈現出理想的狀態和現實感受上的不同。
施小姐:“我希望工作是有創造性的,富有激情,既能夠有好的收入,又能體現自我價值。我第一次做醫藥代表的時候,心裏特別高興,覺得可以發揮我的特長了,我可以憑借自我的努力爭取我所要的回報,可是我又受不了經理對人的不信任,總是監督上班時間在幹什麼。”
谘詢師:“在工作中怎樣表現創造性、激情,是你所想象的樣子。”
我們可以看到施小姐呈現出來的不同是內心希望工作富有激情和創造性,在工作中卻缺乏這種感受,其實並不是工作本身沒有激情和創造性,而是內心裏因為缺乏而需要。隻有從內心裏激發出創造性和激情、靈活、自如等,才能幫助她在工作中表現出來。因此,要鼓勵她想象如何表現。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在一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總是要經曆職業理想和現實的磨合,我們總是習慣於構建理想,而理想的實現則是理想和現實感受一起改變的過程。
2.我不再適合工作了嗎:職業倦怠
焦春妮是一名工作了6年的中學教師,師範畢業以後就到市屬重點高中任教。從一開始隻單純教課,到後來兼做班主任,勤勤懇懇地工作。焦老師踏實認真,肯於鑽研,業務能力一直是學校老師中出類拔萃的,所教的課程深受學生們喜歡。如今她又因一貫努力踏實的工作作風被任命到教務科做副主任,而且各種表現也是讓家人滿意、同事和領導肯定的。但是,焦老師最近卻常常感到自己不再有熱情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內容的增加,越來越對工作本身失去興趣。焦老師說:“在做了很多事,取得了很多成績,獲得了別人的認可後,我卻越來越不滿足,經常會感到自己在虛度時光,因為現在工作上的繁忙令我深感疲憊,幾乎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我常常感到煩躁、心情壓抑,不想上班。回到家我也很難從工作的氣氛中擺脫出來,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