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集體的快樂
我叫蕾蕾,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我的學習成績很好,經常考第一名。爸爸媽媽說參加課外活動會影響學習,所以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了,很少參加班裏組織的活動。時間長了,班裏組織運動會、合唱比賽這類活動時,同學們都想不起來叫我參加。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這個班的一員,感到很孤單。我該怎麼辦?
其實像蕾蕾這樣煩惱的同學一定有不少,這些同學因為各種原因不太愛參加集體活動。為什麼他們不愛參加集體活動呢?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有的同學和蕾蕾的想法一樣,認為參加集體活動會耽誤學習;有的同學初到一個新的環境,對周圍的同學還不熟悉;還有的同學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長處,不能為集體爭得榮譽等等。不管理由是什麼,不參加集體活動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利的。
我們每個人雖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斷地與別人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係。小的時候我們有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親人,大一些後我們有幼兒園的阿姨和小朋友們,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又認識了不少同學、老師和朋友,進入社會以後,我們又會和更多的人相識。這種和別人有聯係的需要是我們的基本需要之一。現在同學們正是在學校學習的階段,學校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舞台,在這裏我們進一步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往、如何適應集體生活,這為我們以後登上社會這個大舞台奠定了基礎。在學校這個大集體裏,同學們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共同進步。
現在,讓我們幫助那些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同學們分析分析。蕾蕾的爸爸媽媽說參加集體活動會影響學習,這種說法不完全對,因為隻要合理地安排時間就不會影響到學習。而且對於我們來說,一個人光學習好是不夠的,應該全麵發展。參加集體活動可以增加我們的才幹,提高我們的能力。對於那些初到一個新環境、還不熟悉的同學來說更應該通過參加集體活動來迅速地和大家認識,參加一次集體活動可以讓你一下認識好多新朋友。那些擔心自己不能給班集體帶來榮譽的同學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想,聽說過“重在參與”這句話嗎?隻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就是對集體的一種貢獻。所有不愛參加集體活動的同學們,請放下思想包袱,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集體活動當中去吧!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
——雷鋒
一個人隻靠自己是存在不下去的,因此人總樂於參加集體,即使他在那個集體裏得不到休息,但無論如何他總可以得到心靈的平靜與人身的安全。
——歌德
一、夾球比賽
兩人背對背夾住一個氣球,不準用手幫忙,聽老師口令開始從教室後麵跑到前麵,比比哪組球不掉,用時最少。
請冠軍組的兩個同學說說自己為什麼能成功。
同學們看了比賽有什麼想法?共同總結出失敗的原因。
二、拚圖遊戲
四人一組,每人手中拿三張不規則的紙片,四人合作,盡快用手中紙片組成下麵的圓形圖形。
第二課一個都不能少
趙華每天與同學一起上學。一天,她突然沒來上課,大家感到納悶。放學後,班長和幾名同學到她家,又沒見到人。聽鄰居講,趙華在醫院照顧生病住院的媽媽。大家趕到醫院,看見她正在給媽媽喂藥。她見同學來看望,既感激,又憂傷。
原來趙華8歲時父親去世,平常靠媽媽做鍾點工過日子。誰知媽媽又突然患急病住進醫院,需要人照顧,家裏的生活更難了。趙華把同學送到病房外,流著淚依依不舍地說:“家裏這樣,我很難和你們一起上學啦!”
希望工程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它創建於1989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的宗旨是:根據政府關於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方針,以民間的方式廣泛動員海內外財力資源,建立希望工程基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繼續學業。改善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促進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