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抑鬱(2)(1 / 2)

幾年前,李平的父母相繼退休,兩人賦閑在家,幫著李平的哥嫂帶孩子,李平在本地上大學,逢周末便回家,全家三代同堂,可謂其樂融融。去年,李平畢業後去了西北一座城市,幾乎與此同時,哥嫂被公司派駐到外地,剛上小學的侄女也被他們帶走了。按理說父母辛勤操勞一生,完成了社會工作和養育子女的任務,是該輕鬆愉快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了,可是自從李平他們離開家後,母親便思維遲鈍,鬱鬱寡歡,成天愁眉不展,閉門不出,也不同親友往來。一向生性樂觀的父親參加了不少社區裏的老年人活動,建議母親一塊參加,可母親從來不去。父親打電話告訴李平,說母親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一日三餐隨便湊合,也不太搭理人,時常自個嘮叨說別人對她冷淡,這個世界上人情冷漠,孤苦伶仃地活著沒有什麼意思……

心理診治

李平的母親很可能是得了“空巢憂鬱症”。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年後從父母身邊分離出去,隻剩下老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就像小鳥長大展翅高飛,巢穴中沒有了待哺的雛鳥一樣。“空巢”老人通常容易感覺孤獨,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情緒不穩定,易激怒,控製能力差,動輒大發雷霆,或易哭泣,負麵情緒占主導,經常產生抑製、疑病、孤獨感、空虛感和對死亡的恐懼心理。對外界事物,對他人情感日漸淡漠,缺乏興趣,不易被環境激發熱情,可能出現消極言行。他們通常精神空虛,無所事事。子女離家之後,父母從原來多年形成的緊張而有規律的生活,突然轉入鬆散的、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他們無法很快適應,進而出現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消沉抑鬱等。孤獨、悲觀、社會交往少。對自己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行為。受“空巢”應激影響產生的不良情緒,可導致一係列的軀體症狀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質量差、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氣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

患有空巢憂鬱症的老年人應該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節奏,建立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係統,廣交朋友,或根據自己的愛好培養多種興趣,如養些花鳥蟲魚或者寵物,使自己的心態保持穩定。另外,做子女的也應多關心老人,常打電話,常回家看看,親情的撫慰對“空巢”老人的健康生活也是至關重要的。哪怕聊聊生活上的瑣碎事,請教些工作中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等等,也會讓老人漸漸開朗起來。

空巢綜合征的預防很重要。父母對子女離家獨立生活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有思想準備,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不要總是圍著孩子轉。孩子離家後,父母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如練習書法、欣賞音樂、適度的體育鍛煉等,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有助於排解心中的孤獨和思念情緒。夫婦之間要相互給予對方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係統。對較嚴重的空巢綜合征,如有嚴重的心境抑鬱、失眠,存在多種軀體化症狀,有自殺觀念和行為者,應及時尋求心理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切不可諱疾忌醫,延誤病情。

覺得活著沒有價值

症狀表現

有的人情緒低沉,對生活失去興趣,無愉快感受,焦慮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無價值感,自卑自責,重者可有負罪感,自信心喪失,做事猶豫不決,有生不如死的感受,甚至有自殺想法或行為,並伴有軀體症狀失眠、乏力、消瘦和性功能失調等。在此要提醒那些飽受負麵情緒折磨的人,如果情緒低落持續時間超過兩周,曾經有過自殺念頭,應該及時治療,以免釀成不良後果。抑鬱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