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把你帶到哪裏,你今天就在哪裏;思想把你帶往哪裏,你明天就在哪裏。
--狄德諾
診斷你是否成功
失敗和成功是可以像疾病一樣被診斷的。而且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往往不能客觀的評論自己。每個人是否能夠較輕鬆地取得成功,似乎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我發現想要使人們養成某種適於成功的習慣或者個性,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就是先為他描繪一種生動的形態,上麵明確地描繪出成功性格是什麼樣的,等等。前文講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自動成功機製,要想啟動它,就必須告訴它明確的目標。我想我們當中每個人都不願過自甘墮落的生活,我們都希望在生活中不斷實現自我提高,並且獲得更好的性格。但是要問我們想在哪一方麵提高,提高到什麼程度,卻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當然也就不知道所謂好的性格到底是好在哪裏,怎麼獲得。其實,好性格就是一種讓你能夠對現實生活有理性的、恰當的反應的一種性格,它能幫助你完成目標,使你的生活更加幸福、豐滿。
我不止一次發現,很多被苦惱而困惑著的人們在麵對某個目標的時候,會迷失自我,找不到繼續前進的方向。比如我曾經見過一個在領導手下努力工作的年輕人,他終於被得到了提拔。但是麵對著需要獨自嶄露頭角的舞台時,他卻變得膽怯、畏畏縮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的是在人生被賦予新的使命,成為一個新的角色,那麼需要樹立新的自我意象。這個局促不安的小夥子找到了我。"我真是不知道怎麼辦,"他說,"我以前那麼努力拚命地工作,不就是為了得到今天的提拔嗎,而且那時候我還對自己的工作有非常好的憧憬。那時候我想,如果有一天能得到提拔,我一定會努力工作,新崗位上我幹得一定更好。可是事到如今,為什麼我卻突然沒有了信心。我現在是一個經理人,卻沒有做職員時的信念,我真是太沒用了。有時候我覺得我這樣一個小矮子,憑什麼會成為一個成功的經理人?"這個可憐的小夥子對自己的身高太敏感了,認為不太高的身高是使他陷入不安的原因。小夥子在晉升之後的日子裏,覺得父母和女朋友"簡直太不可理喻了",父母總是為一點小事而嘮叨個不停,以至於每天回家以後他都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想跟父母多說一句話;女朋友的安慰也被他視為"不理解"。小夥子單獨待一會兒就冷靜下來,他對我說,"父母確實是關心我的,他們無微不至。我的女朋友也很溫柔,看我不開心總是想為我分擔憂愁。往往發火之後我就陷入自責。"不難發現,這個可憐的小夥子是眾多不能在建立新角色時樹立全新自我意象的人之一。這些煩惱並不在於他們"個子不高",或者別的外表因素,而在於它們的自我意象。他們進入一個新角色的時候,無法缺鋅自己能演好這個角色和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他們針對新的人生,沒有形成新的人生企劃。
試著描繪成功
關於成功的模樣,我相信每個人都試著想描繪出來,我發現關於成功的性格特點,非常全麵的包含在"成功"(success)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中。成功型性格由以下要素組成:S(方位感,Senseofdirection)
U(理解,Linderstanding)
C(勇氣,Courage)
C(寬容/同情,Charity/compassion)
E(尊重,Esteem)
S(自信,Self-confidence)
S(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
理解
理解來源於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就像對於一台儀器或者計算機一樣,交流對於人類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接受到的行為依據也就是信息是錯誤的,或者幹脆不知道、不了解這些信息,那麼就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大多數情況下"混亂"是走向痛苦深淵的開端。所以想要有效地解決某個問題,就必須對問題的本質有深入的了解,想想看,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很多隔閡都是由於誤解所致。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想法來揣測他人,麵對同一個人問題時,以為別人的反應跟我們別無二致。但是任何人麵對任何事情的反應不是由事情本身形成的,而是由他們獨特的自我意象形成的。所以當我們因為別人的想法與我們不一樣而感到沮喪、疑惑時,別人也絲毫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由於對同一局麵的"理解"與我們不一樣。他們隻不過是對自己看到的事實作出自己認為恰當的反應而已。如果固執地斷定別人不同的看法是出於惡意或者是對自己的攻擊,這會造成我們人際關係陷入困境。如果想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取得相對和諧的關係,不妨站在他人的角度試著問問自己"如果是他,我會怎麼看?""她對這個問題怎麼理解?"。停止攻擊性的猜測和懷疑。事實上,很多時候主觀看法和事實摻雜在一起,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我們會因此陷入混亂。比如,事實:一個孩子把房間弄的亂糟糟;他母親的看法是:他一定是看我還不夠忙,故意激怒我。事實:路人在經過你時輕輕咳嗽了一聲;你的看法是:難道我見過他?我招惹過他嗎?事實:兩個女孩在飯桌上說說笑笑;你的看法是:這兩個孩子絲毫不尊重別人。諸如此類的事例真的太多了,我敢保證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曆,說起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是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些人看似惹人討厭的行為並不是心存故意,也絲毫沒有冒犯你的意思,我們就感覺受到了自己想象中的"侮辱"。如果想停止這種"侮辱"就必須停止這些錯誤的想法,客觀的看事實,恰當的做出反應。這就要我們做到願意並且敢於麵對事實的真想。有時候我們用自己的想法來思考別人,往往我們的想法包含了恐懼、焦慮、鄙夷等等。這又使我們陷入了自己"侮辱"自己的險境。想要有效地應對環境,就必須願意承認與環境有關的事實。不管事實是好是好,我們都應該看清它,從而做出恰當的反應。方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