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成功型性格所具有的要素與特征(3)(1 / 3)

如果一個人如法實現自我接受,那麼任何成功或者幸福都不可能獲得--或者即使獲得了一些在別人眼裏的成就,他們也無法感知,或者幹脆忽略掉了。他們是世界上最悲慘和痛苦的人。往往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在不斷地說服自己和他人相信:我沒有你們想象得那麼好,我其實一無是處。這個說服的過程是自我折磨和自我排斥的過程,當他們終於卸下偽裝,原因回歸本來麵目時,才能真正意義上的獲得解脫,但是這對於他們來說很難。其實他們一直不曾意識到,當你竭盡全力想成為某個偶像那樣時,往往成功會漸行漸遠,但是當你卸下包袱,回歸原本的自己,快樂和成功就會接踵而至。造物主賦予了你成功的可能,原本的你就是現在的你,也就是你一直以來想要成為的你,成功的畫麵裏也是現在的你。簡而言之,成功的第一步是改變自我意象,但是改變自我意象並不意味著要改變自己。為什麼現在沒有取得成功?其根源在於你沒有接受自我,而是在想象自己成為某一個已成功的偶像。要想改變自我意象,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像、對自己的評價和定義以及對自己的認識。完成這一係列改變之後,成功就水到渠成了--因為此時的成功是自我的實現和自我揭示。你不能創造一個新的自我,無法改變自我,如果強迫自己做到這些,會令你陷入痛苦。你能做的是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獲得真我的心像。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自我能量。大多數情況下,別人對我們的認識,要比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更好、更睿智、更強大、更成功。所以時刻記住,當你有了自我排斥的想法,告訴自己,"我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糟。"樹立恰當的自我意象,並不是要求你突破自身的局限,獲得更高潮的技能,而是讓你輕鬆地釋放原本屬於自己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一周內形成一個新的習慣,在一年內改變處理事情的態度,但是不能改變"本我"。習慣、態度、個性是一種工具、一條途徑,或者說自我的一個表現,我們通常是以它們來麵對物質世界的。習慣、態度、個性是所有已知技能的總和,它們是我們聯通世界的一種形式。事實上,造物主賦予了我們每個人缺點和優點--換句話說,你認為的缺點也並不一定是缺點,從某些程度上說它們甚至可以轉換為優點。我們身上所具備的所有特點是上帝的恩賜,我們要學著接受,接受現在的"我"、原本的"我"。自我接受不僅意味著我們要接受財富和力量,更重要的是接受我們自身存在的一切弱點和不足。很多人不能完成自我接受,是因為他們固執地認為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把所有閃光點都遮蓋了。要知道所有人都會犯錯,但這不表明所有人都會因此意誌消沉。也許你曾經遭受巨大的磨難和挫折,這隻是說明你沒有完整的釋放自己。每個人麵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都想克服它們,在此之前,必須先認出它們。治病的第一步先了解疾病出現在哪裏;獲取知識的第一步是承認你對這一領域的一無所知;變得強大的第一步是先承認你並不強大。就像我們禱告的時候往往是以一個罪人的身份,但是這並沒有使我們成為真正的罪人。在實現理想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就要求我們承認(並接受):我們的個性、我們"體現出來的自我"或某些心理學家所稱的"實我"永遠是不完美、有改進餘地的。

要知道,沒有人在一生中成功地完全體現"真我",或者在現實中展示"真我"的一切潛力。在"實我"、"體現出來的自我"中,我們永遠無法窮盡"真我"的所有可能性和全部力量。我們永遠能夠學得更多、做得更好、表現得更優異。"實我"必定不完美。在我們一生中,它都在始終向某個完美目標前進,但卻永遠無法達到。"實我"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活躍的。它永遠無法完整,永遠無法到達終點,始終處在一種發展狀態。

學會接受這一"實我"並接受它的所有缺憾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我們擁有的唯一手段和媒介。精神病患者拒絕並憎恨"實我",因為它不完美。他們想創造一個虛幻的、已趨完美的、已經"實現"的理想自我來取代"實我"。當人們企圖在現實世界按照"假我"行事時,竭力保持偽裝和虛假不僅是一種可怕的精神壓力,而且還會帶來持續的失望和挫折。

接受你現在的自我、真實的自我,並以此為起點。學會從內心深處忍受自身的缺憾。從智力上承認不足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因為有不足而自我批判或自我否定,那就是災難。將你的自我與你的行為區別開來。你不會因為犯了一個錯誤或者偏離正確軌道就認為自己一錢不值或一無是處,就像計算機不會因為出現一個錯誤而毫無價值,或者一台鋼琴因為彈出一個難聽的音符而應該拋棄一樣。不要因為你不完美就恨自己,因為你還有一大堆同樣不完美的同伴。人無完人,那些試圖偽裝真我的人,最終隻能陷入痛苦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