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兩性偏差心理(1 / 3)

修複處女膜,還是修複心靈“馬老師,請問您修複處女膜手術是否安全,效果怎樣?”周六晚,一個女孩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突然提出這樣的問題。

“你知道,這樣的問題應該去谘詢專科醫生,而你撥打的是心理谘詢專線,顯然你是想救助自己的心靈。”我說,“就是說,現在你一定是遇到了心靈的困擾。因為,大凡這種情況,與其說是想修複處女膜,不如說是需要修複心靈的創傷。”

“您說得對,我的心的確很亂,很受傷。”女孩領悟說,“是這樣的,我是一個大三女孩。我們班上有個男孩,他本來有女朋友。後來他和我同桌,我們交往多起來了,慢慢地我們有了那種感情。他沒有和那個女孩分手,我覺得這樣不好。但是他多次找我,說其實喜歡的是我,又講了很多理由說不能和那個女孩分手,他說我們一定要在乎這樣的形式嗎?也是我對他有感情,就和他出去了幾次,他幾次提出性要求,但是沒有得逞。後來的一次我和他去了他的住處,我們就發生了不該發生的故事。我是個比較傳統的女孩,我不願意,是他強迫,硬要我答應他。也是我對他有感情,就順從了他。但是,現在他又和那個女孩好了,而且比過去還好。這樣我的身體和心靈都受到了傷害。我現在恨他,對他沒有感情了。他為什麼說喜歡我,卻不和那個女孩分手?”

“首先,你們的性行為不好說是他強迫。”我沉吟片刻還是實話實說,“換句話說,作為青春女孩,你也有一種潛在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更重要的還在於,你想把他從那個女孩手裏奪過來。所以,與其說是他強迫,不如說你半推半就中有潛在的一種期望——想通過性接觸使你們的關係更近一步,想把他‘套牢’。”

“是的。”女孩沉默了一會兒,還是坦然承認。

“再說,沒有感情,當然沒有愛,但也沒有恨。”我繼續說,“這就是說,現在你還沒有與他了斷情思,不然他怎樣做與你何幹?你需要問清的是自己的心,是不是你還沒有把他放下來?”

“是的,我還是喜歡他的。”女孩又一次坦然承認,“我今年25歲,不小了。我是不是還要等他?”

“世上讓我們喜歡的東西太多了,但未必屬於我們。”我頓了頓說,“如果明明知道不能屬於自己,卻還是無望的等待,這能怪別人傷害自己嗎?”

“是啊,我應該尋找屬於自己的愛了。”女孩長籲了一口氣,轉而又說,“可是,我已經把貞操給了他……”

看清自己的心,往往是對心靈最好的療救。我知道過去的故事留給女孩心靈的傷痛已經獲得基本的修複。因為她不再把自己看成一個被動的受害者。現在,還有一個傳統貞操觀留給她心靈的傷痕。這是她關心處女膜修複問題的緣由。

關於修複處女膜,目前已經不是很麻煩的事情。但是,修複處女膜的作用關鍵是滿足女性在心理上的需要。就是說,與其說是修複處女膜,不如說是修複心靈。所以,關鍵是女性自己首先從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即使處女膜確已破損,也未必就是失去了貞操。不錯,處女膜的確曾經作為古老的貞操觀的象征。這樣的貞操觀已經深深地傷害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其中有來自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傷害,也有來自女性的自我傷害,那就是女性的自貶自卑。時代發展到今天,古老的貞操觀正在被人們所拋棄,再僅僅以處女膜論貞操的觀念已經太陳腐過時了。因為,確實有無數未婚的沒有任何性接觸的女性的處女膜破損了。如果一個少女因為外傷而處女膜破損,我們能說她沒有貞操了嗎?婚前性行為固然不宜,但絕不等於任何性行為都是喪失了貞操。從性科學和心理學角度說,更沒有把處女膜作為貞操的準則。用現代的觀點來看貞操,那就是愛情的真摯。隻要有真摯的愛,真摯的情,就是真正的貞操。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現代人應有的貞操觀。

進行了如上的溝通,我說,“就你的情況說,你的性行為不是出於輕浮和放蕩,而是為了愛情,隻是選錯了愛的對象。所以,隻要你看清了前麵性經曆中自己不是被動的受害,隻要你領悟了現代貞操觀,你心靈的傷痛就會緩解淡化。心靈傷痛得到修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一樣是純情的女孩,一樣可以找尋到屬於你的愛。”

“謝謝!真謝謝您了!”話筒裏,聽到女孩的心有了平和與自信。

她們為什麼出現性恐怖症有些心理問題出現了,卻常常讓人自己鬧不清是為什麼。因為,這些問題的根源要追溯到人生活的早期。人們常常不願意從那遙遠的過去對問題去尋根求源。可是,當我們找尋到問題的根源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早期不良的家庭教育常常會給人的一生埋下不幸的種子。有些女士的性恐怖症就是這種情況。

先看小A的故事:小A正睡意蒙朧,床頭燈亮了。盡管她並沒有睜開眼,但她知道,燈亮了。丈夫把手伸到她的脖子下,摟著她的身體開始親吻她。小A緊閉雙眼,心跳加快,全身的肌肉緊張起來,她知道她所害怕的事情又要發生了。

新婚的時候,小A曾問過丈夫,為什麼喜歡開著燈做愛?丈夫含情脈脈地說:“因為想看你。”她聽了,皺皺眉頭說:“我那麼瘦,有什麼好看的?”之後的兩年裏,小A一直對性活動有恐懼心理。每次過性生活,她都高度緊張和焦慮不安,采取完全被動的不合作態度。她滿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希望事情盡快結束。

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妻子為什麼對他這般態度。“不知為什麼,我每次準備過性生活時她就害怕得要命?”他這樣對心理谘詢師說。

“我丈夫總喜歡開著燈做愛,這使我老是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情。雖說這事和夫妻之間的事毫不相關,但我總會想起它來。”小A緩緩地對心理谘詢師說。“小時候,我長得很瘦弱,性格也不好,膽小軟弱,獨立性差。爸媽都對我不滿意。記得還是入學之前,他們決意要我獨自睡一個房間。我很害怕,請求他們能讓我開著燈睡,可媽媽就是不允許,總是不由分說把燈關掉。一天晚上,一隻貓在我窗外不停地叫喚。我怕極了,哭叫起來。這時,我房間的燈‘啪’的一聲亮了,媽媽出現在我的床前。她彎下身子,我以為她會抱緊我。結果出乎意料,媽媽帶著一臉鄙夷的神情說:‘哭什麼哭,一隻貓就能把你嚇成這樣,真沒出息,還說長大要當解放軍呢。別哭了,快睡。’說完,‘啪’的一聲關燈走了。從那以後,媽媽再也沒抱過我。現在長大了,我覺得自己還是那樣,特別瘦,性格也不行,挺不優秀的。我不明白丈夫喜歡我什麼?特別是……為什麼會喜歡我的身體?”

就這樣,每次過性生活之前,小A首先刻意破壞自己的情緒。她認為丈夫和自己這樣的人過性生活,一定會感到毫無樂趣。而自己也覺得沒什麼意思。但是,性生活畢竟還是要進行的,這就使她產生焦慮和恐懼。

小A性恐怖的根源是什麼?

是小A父母對她的過分否定的態度導致的她的自卑心理。父母從小對小A的不滿,使她在潛意識裏建立了自我否定,因此下意識地拒絕接受丈夫的認同。而父母從小在身體接觸方麵對她的過早疏遠,又使她成年之後對丈夫的親密性舉動產生恐懼,並采取回避態度。如果從小就備受父母指責,被強製獨自麵對焦慮和克服焦慮而得不到關懷和同情,使一些本來就具有焦慮恐怖傾向的孩子,從小就感到自己令家裏人討厭,在家庭成員中得不到認同,長大以後往往可能發展成具有自我憎惡心態的人。麵對性生活,她們總是采取消極態度,拒絕接受幫助,認為自己沒有權力享受性愛。她們往往拒絕與配偶合作,不願積極去改善種種不良性關係,她們對性活動持破壞性的回避態度。

再看小B的故事:小B這樣訴說自己結婚以來的不愉快:“戀愛時,我對丈夫感覺特別好。可是一結婚,那感覺就完全被破壞掉了。說句老實話,我真希望能永遠戀愛而不結婚。”

小B抱怨說,丈夫在性生活中動作粗魯,第一次就把她弄得很痛,這種創痛感一直持續了三天。結果使她從此對性生活產生恐懼心理,不願過性生活。盡管他們已經結婚兩年了,但是每次過性生活,丈夫還是把她弄得很痛,一點也不關心她。

小B的丈夫卻對心理谘詢師說:“從戀愛到婚後,我對她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可她對我就沒有滿意的時候。”他忿忿不平,“不怕您笑話,新婚之夜是我鋪的床,我弄的蚊帳,連地的洗澡水都是我給調的。可我剛一碰她,她就叫起來,說我把她弄痛了。結果那晚弄得十分不愉快。”

小B的性恐怖的根源又是什麼?

是家庭對她的過分保護的態度導致的過分軟弱和毫無自主精神。小B承認,自己從小就對疼痛極為敏感,最怕打預防針。在其它方麵也表現得嬌氣,依賴性強。而父母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她,直到小學六年級還讓她和媽媽一起睡,理由是她怕黑。她媽媽認為,讓孩子獨自睡,受了驚嚇會做惡夢。媽媽不但長期和女兒一起睡,並且每天晚上都給她編織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看著女兒在甜蜜和安詳中睡去,當媽媽的就感到由衷的滿足。她的爸爸也總是動不動就抱她。認為女兒的肌膚這麼嬌嫩,不慎磕著碰著是很受罪的,弄不好還會落下疤痕,所以碰到稍難走的路就抱她,總擔心女兒自己走路會滑倒。

采取過分保護態度的父母,總認為隻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愛心和撫育就能消除孩子的焦慮感,結果使孩子遲遲不能建立起自主精神,永遠也學不會獨自麵對和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包括自身的心理障礙。因此,一旦她們對性產生恐懼心理,隻會期待別人來給她解決。而不采取積極的態度,進行自我調節。她們會把性生活不和諧的原因歸咎於丈夫,並不斷抱怨丈夫沒有給予她們足夠的關懷。總覺得丈夫遠遠不及父母那樣無微不至,她們從來就不去反思,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從小就因為具有焦慮傾向而備受父母嗬護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父母的過分保護,使她們感到,由於她們膽小懦弱,就應該享有備受照顧的特權,稍不如意,她們就會向父母或親近的人發脾氣,指責人們未能及時地給予她們足夠的關懷。

朋友們,當我們的心靈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多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這樣往往有助於我們走過心理困境;當我們也為人父母的時候,努力改善我們的家庭早期教育,多多善待孩子的童年吧,這是給孩子的未來造福,大學男孩為什麼擔心坐牢尊敬的馬老師:您辛苦了!懇請您幫幫我的一個朋友。這位朋友現在是一個大一男孩,總是擔心坐牢。高考前他準備自殺,寫下了遺書,被我發現。原因大致是這樣的。他在青春期時受不良書籍的影響與比他小的表妹發生了性關係。到現在,事情已經過去8年了。但他在高考前突然似乎良知覺醒,他感到道德墮落,罪不可恕。他一下子變了,變得整天鬱悶消沉,精神恍惚,學不下去了。他父母以為他壓力太大,並安慰他,考不上大學也沒事。但他內心很不平靜,後來勉強上了一所大專。他知道父母下崗多年,身體都不好,沒有積蓄,家裏已經沒錢了,父母為了他的學費四處借帳。父親為了他打工摔傷了腿,養了好幾個月。他知道父母恩重如山,但他內心的結化不開,哪還有心思學習,功課都亮了紅燈。他快窒息了,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了。

他的良知告訴他,他是恥辱的,將一生難以做人了,他的體內的每一滴血都是肮髒的,他已經感受到表妹在躲避他。他想到了死,他在掙紮。他的日記本寫滿了懺悔。他預感到親戚即將與自己反目成仇。那父母的臉麵將往何處放?

他整天擔心,整夜失眠,害怕警察隨時抓他去坐牢。雖然他不知道人家為何不去告他,也許女孩的家人還不知道。如果被抓去了,我怎樣麵對同學,朋友,老師?要是被判刑的話,十年,二十年,甚至無期,那麼一切都完了。即使出來了,父母可能早已去了天堂。他不想去坐牢,他感覺死都比這樣要好。他一直在掙紮,也嚐試過很多辦法來控製這種擔心,都沒有幫他逃離痛苦,越想控製越控製不住。我看到了您的專欄,趕緊寫信,請您幫幫他,我替他謝謝您了!

一個求助的大學生潘學海潘學海同學:你好!讀過你的來信,恕我直言,你就是那個“他”。馬老師理解你有顧慮。但是心理谘詢是需要針對當事人的,我們效果更好,我們就這樣直接交流,好嗎?

你怎樣才能告別痛苦呢?請你進行如下的心靈自救。

其一,是重新認識當年的性行為。

如果你是大一新生,不過20歲,那麼8年前,大約還在小學,是個十一二的男孩,而比你還小的表妹等就更是小女孩了。這樣說來,你心中雖然沒有談到當時性行為的具體情形,推測8年前的性行為不過是一種性遊戲。人在兒童時期會對兩性之間的差異產生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常常會玩一種性遊戲,或相互觀看或相互玩弄或相互磨擦生殖器。這種性經曆是實實在在的“玩”,是人的正常性欲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極其自然的現象,不同於成人的性行為,不存在性道德問題。這種性遊戲在異性同伴之間和同行同伴之間都可能發生,是自然而正常的。何況幼年的性遊戲根本不可能從性生理方麵影響性發育。就是說,童年的性遊戲與成年的性行是不同的。為還可以告訴你,單是馬老師接待的谘詢個案中,有過童年性遊戲的人就很多。這也說明童年性遊戲實在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即使你當時的年齡還要大一些,在性遊戲中或多或少有了一種異樣的性的感覺。雖然這時的性遊戲不應繼續了,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必太多的自責。這樣說來,絲毫不必擔心判刑坐牢,不必擔心自己和父母的臉麵了。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熟起來,當一個像樣的男子漢。

其二,是正確對待自己現在的性欲念。

恕我直言,你現在也許對異性有了真正的性幻想或者性欲念。對於一個發育成熟的人來說,能夠體驗到性欲念,不管這個欲念是怎樣的,都是性生理性心理發育正常的表現,沒有可恥,沒有低級,沒有淫穢。反之,長大的男孩女孩沒有性心理體驗,卻不正常了。我們社會的性道德,主要是用來評判規範人的性行為的。隻要能夠理智的控製自己的性行為,就是一個有性道德的人。至於心中的性欲念,不論怎樣想入非非都是沒有道德評價意義的,理應順其自然,完全不必刻意地壓抑。而且適當的性幻想還有助於心理健康。你的同齡人和你一樣會想到有關性的事情。真的,一點不騙你。重要度管好自己的行動。

其三是學會麵對生活。

當年的性行為所以在高三的時候來幹擾你,關鍵是因為高考的壓力。而現在,你也一樣麵對學業以及生活的壓力。麵對壓力的時候,人往往不知不覺地會把壓力指向一個象征性的事物,甚至出現強迫性症狀。你現在的擔心憂慮就帶有明顯的強迫性,不是理性的思維,而是平常說的胡思亂想。其實,這是麵對壓力的一種變相的逃避。所以,關鍵的是敢於麵對現實,正視現實。你說父母恩重如山,回報的辦法不外兩個:一是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開始自食其力,慢慢地再創業發展。二是丟掉顧慮,專心學業,刻苦拚搏。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你告別痛苦。

關於你目前擔心的心態,還有一個建議。擔心讓你感到痛苦,於是就想控製自己。可是,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你越是不想讓它出現,它越要出現,你越和它鬥爭,它越要表現強烈。所以,你越想控製消滅自己的某些心態或意念,就越把注意力放在了這上麵,它反而更揮之不去了。所以,不必再為擔心而憂慮,也不必要千方百計地控製它了,而應順其自然,允許它出現和存在,帶著它照常去做應該做得事情。如此你的那種感覺就會慢慢淡化了。

馬老師太忙,今天抓緊給你複信。隻要這樣看童年的性遊戲,看現在的性欲念,看目前的心態,自信而勇敢地麵對生活,你的心就會逐漸安寧下來,逃離痛苦!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擔心不再純潔的女孩英子是個20歲的女孩,已經打工兩年了。她剛坐到我的麵前,話未出口淚先流。看她失聲痛哭,我的心很沉重。我知道勸阻是沒用的,遞給她毛巾後,我靜靜地等候。

“你一定是遇到了什麼難處,願意講給馬老師聽嗎?”在英子稍稍平靜後,我這樣開始了我們的谘詢會話。

“都是因為我爸爸……爸爸不愛我……我要成精神病了……我很肮髒……我不是純潔的女孩……昨天我自己打自己……”英子雜亂的訴說讓人不得要領。我發現我們的谘詢會話不很順利,是英子心中一定有一個很重的心結,這個心結很可能就是她心病的根源。經過很多很多的溝通,英子終於打開了關閉的心扉——還是我六七歲的時候,一天,我偶然在爸爸的一個箱子裏發現了好些張肮髒的照片,就是那種男人和女人赤身裸體隻穿一點點衣服擁抱親吻的照片。那時候我雖然還一點不懂男女之間的事情,但是我見到那些照片真的嚇得心驚肉跳。唉呀!我閉上眼不敢看,慌亂地趕緊收拾起來,那是多麼肮髒的照片!爸爸怎麼有這樣肮髒的東西,爸爸不是好人,爸爸太肮髒了!大人怎麼這麼不純潔?我擔心,非常擔心自己看到了這樣的照片,也不再純潔!從那以後,在我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塊重重的陰影,一直壓在我的心中……我們和鄰居兩家非常好。鄰居家裏有一個男孩和我一樣大,我們從小就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六年級的時候,一天我們在他們家裏又玩起了模仿成人相愛的遊戲,我們一起互相親吻擁抱。忽然有人聲傳來,我慌忙跑進了自己的家門,一不小心摔倒了,我就感覺肚子疼。因此看了幾家醫院,治了好長時間,醫生也沒說出什麼病,後來慢慢就好了。可是我的心病卻重了,我總是想,我不再是一個純潔的女孩了,我真的很肮髒了。

我逐漸看清了英子的心病緣由,但是我知道隻是對性的不純潔感單方麵原因不至於讓她陷入這麼痛苦的深淵。給她造成痛苦的還有另一麵的原因。英子下麵的故事證實了我的推測。

英子幾分羞澀幾分自責:後來我慢慢長大了,朦朦朧朧地知道了一些男女之間的事,對男孩子也有了好感,願意和男孩子在一起。初中的時候,就有過和一個男孩子的感情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愛,是那個男孩子先追求我,她給我送禮物,我也回贈他。現在我喜歡另一個男孩,但是我不敢和他說。我這麼肮髒還會有人要嗎?

最近我有幾個月沒有來月經了。我去了醫院檢查,一個男醫生給我做B超,出來的時候,似乎一旁的人們在小聲議論:剛這麼大一個姑娘就讓人家給看了。我知道其實是我心裏這麼想的……您說我是不是已經不純潔了?

很長時間以來,我心中總是堵著一塊東西,緊張、抑鬱、敏感、多疑,晚上睡不好覺,太痛苦了,我覺得自己要完了。

不,恰恰相反,英子有救了,而且她已經開始了自救。

英子的心病果然源於早期生活經曆的精神創傷。她父親的那些照片對她幼小的心靈構成強烈的不良刺激,讓她對性有了強烈的不潔感。後來的性遊戲使她對自己也有了一種不潔感。童年的經曆後來似乎忘記了,其實是藏進了潛意識之中。到了青春期,她的性意識的覺醒了,有了和男孩子交往的需要,有了性的衝動和欲望。同時藏在潛意識中的不潔感也被激活。於是使她陷入了一個難以調和的強烈衝突之中:一麵是對性欲望,是渴望體驗與男孩交往的感情需要;一麵是對性的壓抑,是不潔感、罪惡感等等消極體驗。這強烈的心理衝突就是她的心結。正是這個心結導致了她的心病。心理障礙常常就是這樣形成的。要化解心結,首先要打開心結。所以說,英子無所顧忌地傾訴了壓在心頭十幾年的心事,就已經治好了一大半心病。因此,在心理治療中有人把這叫做傾吐療法。

接下來的關鍵是認知調節,或叫認知療法。也就是幫她消除幼稚化的性認知,建立正常的成人的性認知結構。因此,我們就如何看待性以及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如何看待初戀感情,我們進行了較多的交流。而後,在她的請求下我又把我寫的關於青春期心理的一本書送給她。

拿著我的書,愁容正在英子的臉上退去:“十幾年來,第一次有人這麼耐心地聽我訴說心中的故事,第一次有人能幫我解開心中的結,真好,馬老師,我現在心裏好受多了,輕鬆多了,您的話讓我有了很多很多的醒悟。”

心理谘詢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的。在約定了下次的谘詢會話時間之後,英子笑容燦爛地和我道別。這時我才發現,原來英子是一個挺漂亮的女孩。我想,隨著她心空陰雲的隨風飄散,她一定會更顯青春風采。

送走英子之後,我陷入沉思。在我的心理谘詢個案中,不少人的性心理障礙的淵源都來自父母的無意間的影響。單就成人本身的生活來說,許多“性事”不能說大逆不道,但是,從為人父母的角度看,又必須仔細檢點。否則,對孩子常常害莫大焉,以致孩子有了心病,還不知所以然。

當英子第二次走進心理谘詢室的時候,不是她自我介紹,我幾乎認不出她了。她一麵遞給我那本書,一麵開心地談著她的自我認知調節的過程和體會。我仿佛看見了她心中已經找不到陰雲的影子,一片朝陽灑滿了她的心空。

感覺有人騷擾的女孩心理谘詢中,常常有一些求詢者在交流的開始給人一種一頭霧水。現在,我手上這封來信中求詢者的訴說就給人這樣的感覺。信中說:我是一名21歲的女孩,中專畢業後在一家企業上班。我發現自己有時真的很難控製自己的思想,特別是睡前的胡思亂想。有時還出現情緒激動緊張失眠等現象。當心情不好時,在別人麵前說話就會緊張,大腦就失去了思考能力。久而久之,我的反應變得遲鈍,說話也語無倫次。兩個月前我去看了心理醫生,吃過藥後也沒有好轉。因為我的問題隻是想到某件事就煩躁不安。還有,不知為什麼,有時走在馬路上,或坐著看書,常會覺得有根繩子在兩腿之間繞來繞去,或者覺得有人在身邊騷擾我,使我煩躁不安,難以寧靜。我這是怎麼了?請您幫助我!

心理谘詢常常這樣,來訪者隻顧訴說難受的症狀,卻有意無意地回避了導致症狀的原因。這是讓心理谘詢師很難辦的。雖然,現在可以初步判斷,這位女孩存在較為強烈的性心理的困擾,兩腿間有繩子纏繞的感覺,身邊有人騷擾的感覺,都說明這一點,而那個讓她想到就煩躁的“某件事”很可能就是其淵源。但是,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到底有怎樣的性困擾?還是需要進一步溝通的。於是,我在複信中談了上麵的意思,希望女孩的繼續合作。通常,這種情況下心理谘詢師的複信,往往是泥牛入海。這在心理谘詢中叫作阻抗。令人欣慰的是,這個女孩沒有阻抗,而是很合作地讓我收到了第二封來信。這次,她終於有了較為坦率地傾訴。她說:您分析的不錯,的確有一件與性有關的事藏在我心中多年了。每當想起此事心裏就感到緊張煩躁,抑鬱痛苦。我總想忘掉,可越是這樣越忘不掉。

事情發生在8年前,我那時13歲。我被一個17歲男孩騙到沒人的地方給強暴了,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慶幸的是我那時還小,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我覺得那時的我好像還很願意,一點反抗都沒有,其實我是一點都不懂,真是太天真,太幼稚,太無知了。真的沒有想到他居然是這樣卑鄙無恥的人,他簡直是一個畜牲!我真想去告他,但是一點證據沒有,再說告他又能怎樣?記得在16歲的時候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寫信給我,我會原諒他,之後又送一張明信片給他。沒想到他居然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當我是什麼人?我真是恨死他了!有時候,我真想找他出來單獨跟他談談我心中之事,可我又不敢。我該怎麼辦呢?曾經記得爸爸說我小時候很可愛,長大了就不可愛了。我聽後心如刀絞!

我記得是從初二初三的時候開始經常想起此事。老師、同學說我讀書努力,但是成績不好。他們哪裏知道我心中的煩惱?想起這件事我就感覺無法控製自己的思想,心裏很緊張,很煩躁,以致到現在總是覺得身邊有人騷擾我。怎麼會這樣呢!

現在我有一個很要好的異性朋友,我很喜歡他。他在一所大學讀書,成績很好,人也很好。我們認識一年了,經常通信,可是他一點也不知我喜歡他。我真想告訴他,但我不敢對他表白,感到自卑。所以我一直不知該怎麼辦?請您幫幫我,好嗎?

現在,我們總算可以解析女孩的心理困擾了。於是,我給她再次複信:通讀兩封來信,可以這樣診斷,你的胡思亂想焦慮不安的心態有點強迫症狀。強迫症狀的背後都有某種心結的困擾。困擾你的心結就是以當初那件事為中心的性困擾。現在,我們開始打開這個心結,就意味著你的心病開始化解。

當初你和那個男孩之間發生的性行為,很難簡單地說是他的欺騙和強暴,而應該說如同有些男孩女孩剛剛有點好感就偷嚐禁果一樣,是你們的相互吸引。不然,怎麼解釋當時你“好像還很願意,一點反抗都沒有”?怎麼解釋後來的給他寫信,送明信片,想找他談談?就是說,當時,你已經不是一個幾歲的小女孩,你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青春萌動的季節。後來,你到了初二初三的時候,性萌動更為強烈。於是,便萌生了與他繼續交往的意向。但是,他可能害怕了,可能並不愛你,拒絕了與你的任何聯係。於是性心理的萌動不斷地衝擊著你的心靈,讓你有一種與異性交往的渴望。另一麵,你對當初的性行為以及上述的性心理持一種批判態度,你對性意念試圖壓抑它。可性意念是消滅不了的。於是,你感到自己“不可愛了”。這樣,一麵是渴望,一麵是壓抑,兩種力量強烈地鬥爭讓你“心如刀絞”。於是,潛在的性能量變相地表現出來,於是,出現了你說的“常會覺得有根繩子在兩腿之間繞來繞去,或者覺得有人在身邊騷擾我”等感覺。就是這樣的內心衝突,就是這樣的性困擾,慢慢地導致了你的強迫症狀。隨著你的長大,你想“原諒他”,想與他重續舊情。在他沒有任何反應的情況下,你慢慢地把兩性感情指向了後來的男孩。但是,由於你的自我批判態度,讓你深深地自卑。於是,隻能在暗戀中無望地等待。這又加重了你的強迫症狀。你去看心理醫生,肯定沒有坦露這些心結,所以,心理醫生用藥也很難對症。心病還需心藥醫。隻有心理調整好了,心病才會化解。

我們上麵的溝通已經在幫你進行心理調整。接下來你還可以繼續心理調整。

一是坦然麵對自己的心。你不敢正視上述自己的性行為以及性心理,而是采取了心理自我防衛機製,來試圖減輕心理壓力,維護自己不安的心靈。你所以說是他欺騙強暴了你,不好說是你故意推卸責任,而是運用合理化作用進行心理自我防衛。其次,是運用了“投射作用”心理防衛機製。你說“恨死他了”,罵他“卑鄙無恥”,其實是恨自己,是對自己的不滿意,但把這種心態投射到了別人身上。是別人不好了,自己就可以減輕一些心理壓力。但是,這樣的心理自我防衛機製並不能真正化解壓力,隻能讓壓力潛伏下來或者變相地表現出來。於是,就有了你現在的困擾。所以,關鍵的是首先要敢於坦然麵對自己的心。一般的規律是,正視自己的心態,這本身就是心理壓力在化解。

二是正確對待性困擾。所有的性意念,都是人之常情,無需批判。關鍵是控製好自己的性行為。青少年交往中的性行為,的確是應該避免的。你不是已經因此而受到心靈的傷害嗎?但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重要的不是沒完沒了地自責,而是在以後的日子裏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感以及性衝動。

三是對於強迫症狀順其自然。心理學上有個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越是不想讓它出現,它越是要出現,越是和它鬥爭,它越是要表現強烈。所以,對自己的性意念,對自己的心態,需要順其自然。你不必為它而憂慮,不必為它而自責,也不必千方百計地控製它,忘掉它,而應順其自然,允許它出現和存在,帶著它照常去做應該做得事情。如此,你的所謂胡思亂想煩躁不安等種種症狀就會慢慢淡化了。

四是理直氣壯地尋找自己的愛情。你一樣是個好女孩,一樣可以追尋你的愛情。暗戀的確是無望的。你需要的是拿出行動來,說出你的愛。雖然表白你的愛意,不能保證他就能屬於你,但隻要說出你的愛,就有了成功的前提。當然,愛情是有條件的。你需要考慮雙方的具體情況,酌情而定。

不記得過了多久,女孩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022-29228042,她高興地告訴我,說那些困擾她的心態漸漸消散了。我為她的領悟和自救能力而欣慰。

心靈的聚焦不再錯位電話預約後,我接待了遠道而來的建成的來訪。

建成今年快30歲了,接父親的班在一家企業工作九年了。去年,停薪留職後自己參加了一個職業培訓,回來開辦了一所英語學校,在科協租賃了教室,聘請了兩位教師,自己開始當了校長。一個挺不錯的小夥子,為何前來求詢?

進一步的溝通,我知道了建成的故事。他說:“我還沒有結婚,現在也沒有女朋友。多年來,經人介紹,見過的女孩也有十幾個了,就是沒有成功,有的是人家不同意,有的是自己不同意。不久前,自己喜歡上了一個高中女教師,大學剛畢業,長得也好,但是人家不同意,不得不分手了。隨後別人介紹了一個女孩,我家裏同意,但我自己不願意。為此感到很有壓力,見了兩次麵,就不想見麵了。每次一想到見麵,心裏就非常緊張。後來一次先是電話裏答應了人家見麵,可到時候又反悔。媽媽說要陪同我去,我隻好同意。可是在路上我緊張的不得了,直到幾乎暈了過去。媽媽看實在不成,就說,不行咱們不去了,不同意就算了。那陣子,我感到特別緊張,有點什麼事我心裏都會反複想,總是強迫地思考。家裏感覺我不對勁了,經別人介紹看了一個民間巫婆,沒有解決問題。去當地看了精神病院的門診,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哎呀,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