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建成緊張地聳了聳肩膀,一臉地痛苦。接過我遞給他的水杯,才稍稍平靜了一些,繼續說:不久,我就去外地學習了。但是沒想到那個班裏絕大多數是女孩,這讓我很不適應,非常緊張。我的同桌就是一個同鄉女孩。我感覺她人挺好,就暗暗地注意她,上課的時候也想看看她。但是自己立刻就告訴自己,這樣偷看人家不好,就控製自己,可是越是控製就越難於控製。哎呀,太痛苦了,真的適應不了!還好,幾個月的培訓總算堅持了下來。
“我的心理問題太多了,關鍵是兩性關係。還是中學的時候,我看了一本《少女之心》,似乎從那時就留下了心病。我喜歡過一個女孩,對女孩想看又不敢看,不敢看又總想看。想對她表白又不敢,最後心想豁出去了,可還是沒有說出口,弄得我非常痛苦。後來長大了,人家介紹對象,就非常怕見麵,有點故意回避。就這樣,我一麵想看異性,一麵不敢看,弄得非常緊張,總是擔心別人是否拿我當精神病?我還有過手淫和性幻想,過去還在人多的時候碰觸過異性,偷偷聞異性身上的氣味。我那次曾經不顧一切地去了一個娛樂場所,我要體驗一下和女性親近的感覺。結果隻是當時稍有片刻的輕飄飄的感覺,很快又是老樣子,還是那樣緊張。看到了您的心理谘詢專欄,就趕緊來訪了。您看我到底怎麼回事?還有救嗎?”
就建成訴說的情況看,他沒有特別的心病。他的至今沒有婚姻,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關於兩性心理的壓力。於是,我們就性心理問題做了較多的溝通。比如應該坦然麵對手淫,應該科學地看待性幻想,特別是想看異性的心態更是人之常情,是天經地義。所謂不正常,大多是自己嚇唬自己。如果作一個側麵的調查,會發現其實都是自作多情,人家根本沒有發現任何不正常。就是因為自己特別的關注和批判的態度,強化了那種心態。我們人的心理活動,如同小溪流水,你不去阻止,它都會那樣緩緩地流淌過去,而一旦遇到阻擋就會形成一個漩渦。這個旋渦就是所謂的心病。所以,對於自己的種種心態和意念,都應順其自然。給建成帶來苦惱的這些心態,就都是可以接受的,應該順其自然。致於那次暈倒,屬於心理壓力的軀體化,是一種心理自我防衛,以便免於麵對困難的局麵。
我們就此做了較多的溝通,建議建成奪看看有關的性科學著作,補上性科學這一課,形成科學開明的性觀念。這是兩性交往回複自然的關鍵。最後我請他寫成功日記,記錄自己心理調整的過程,特別是專門記錄那些正麵的積極的體驗和收獲。
很快,建成積極地如約第二次來訪。
建成說:“上次溝通後,我感到真的很幸運,心想不如早一些結識您這位朋友,許多東西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擔心自己有什麼特殊的病了。還有,晚上不像從前那樣緊張焦慮,比較安寧。特別是我感覺在街上看到異性時,心態比較自然,能夠正眼看了,不再擔心人家拿我當精神病了,有時真的感覺生活是那樣地幸福……”
建成的心態有了可喜的變化,是應該充分肯定的。正當我要表達讚許的時候,建成話鋒一轉:“但是,我還總是想起原來的緊張,哎呀,以前真的太痛苦了……”建成又開始訴說原來的痛苦。
我擋住了建成的話頭,笑道:“你已經有了可喜的變化,真的。困擾你的關鍵是異性交往,你剛剛幾天就感到了與異性對視的自然,這不是非常可喜的開端嗎?晚上不再焦慮緊張,不是自救很成功嗎?你不是感到了生活的幸福嗎?這幸福哪怕隻是一刻不也是該留住嗎?這變化哪怕點點滴滴不也是可喜的嗎?這個世界本來一個模樣,聚焦陽光,就生活在快樂和幸福中,聚焦陰影,就生活在抑鬱和痛苦中。有些人總是喜歡把心靈的鏡頭聚焦在痛苦上,而忽略甚至無視幸福喜悅的感受,於是,他的生活在他心裏變成了痛苦的地獄。就是因為你心靈的聚焦的錯位,讓你太多地關注了痛苦,放大了痛苦。你看是這樣嗎?”
建成領悟了:“是的,我總是苛求自己,總是不能容忍自己的不完美。”
建成的確應該破除完美主義傾向,學會接納自我。自己能夠停止留薪,開辦學校,當了校長,培訓的日子那樣難熬也堅持了下來了,這都是可喜的成功,應該好好地接納的。破除完美主義傾向,就容易發現生活中的陽光。與完美人格相關的是,建成婚姻的障礙,也在於戀愛標準太高。以他自己喜歡那個女孩為例,高中教師,大學畢業,外貌也好,與建成相比,這的確是有點高高在上了。人家最後分手,也是情理之中了。這說明,建成在戀愛中對女孩取仰視姿態,很容易沒有了底氣,沒有底氣的男人也就很容易沒有了男人的魅力。所以,在戀愛上建成不妨降低標準,取平視甚至俯視的姿態。這樣有利自然地交往,有利戀愛的成功,有利心理的調整。
最後我介紹了係統脫敏療法。把懼怕的異性按懼怕程度由輕到重分成等級,比如:自己親近的家人→年長的女同事→年輕的女同事→平常的女性→熟悉的女性→有好感的女性。具體的排列順序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而定。然後,由輕到重分等級主動反複地去接觸懼怕的對象,產生懼怕的感覺時就進行肌肉放鬆,直到懼怕的緊張感消除。一個等級大約一周時間或更長一些。這樣的行為調節不能操之過急,一定要適應了前一等級的情況再進行下一個等級的訓練。
建成同意我的分析,也表示願意合作,積極地進行自我調整。
大約一個月後,我收到了建成的電子郵件,他告訴我,緊張感正在淡化,心靈多了一份陽光,多了一份安寧。他說會繼續努力的。我知道建成的心靈開始聚焦陽光。我祝福他的自救不斷走向成功。
潛意識裏的“情感走私”
馬老師:您好!從您的專欄文章裏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心理谘詢師,就向您求助了。我今年30歲,有一個較好的職業。現在卻被一種心理疾病所困擾:見人就緊張臉紅,越是害怕,越想掩飾,臉越是像發燒似的紅。
以前我和大家一樣能夠正常地接人待物。三年前,單位內部人員調動,我從下麵的儲蓄所調到支行專櫃窗口。因為這裏的業務量大,而且外幣業務較多,領導很注意員工的形象問題,所以把我們幾個較年輕而且相貌較好的女同誌調來。
開始我的工作很正常。後來,一位30多歲的李先生,經常來辦儲蓄業務。慢慢我們熟悉了,他對我很熱情。幾次之後,我也看出他對我很有好感,其實我對他並沒有過多的想法。這一天,他辦完業務剛出去又回來了。一個同事先發現的,就說了一句“他怎麼又來了”,我就突然感覺臉紅了,就想掩飾。越掩飾越紅得厲害,並且心跳加快,很熟練的業務此刻連手指也不聽使喚了。我感覺同事也看出了我的不對勁,當時真的是無地自容,感到特別丟人。從那天起,我發現自己一坐在櫃台邊,就高度緊張,就怕李先生來辦業務。越是這樣,李先生一來我就越是緊張臉紅,就越拚命地想掩飾,怕人看出來。
也許是因為我長得較好,有些男人對我很注意。久而久之,我對其他異性也開始緊張臉紅起來了。如果來了異性儲戶,我的臉馬上就紅起來。後來一個俄羅斯翻譯先生對我很有好感,天天到我的窗口辦業務,並且多次約我吃飯,被我謝絕了。我們單位的人都知道他對我有意思,他一來單位的人就都看我。我就緊張的不知怎麼才好,我的皮膚那麼白淨,臉上發燒地紅哪有一個看不出來?
後來,對單位的男同事我也這樣,而且越是熟悉的異性,越是愛臉紅。再後來,如果誰對我很注意或者我認為他對我很注意,我就會很不自然。如果和愛人在一起,遇到熟悉的異性和我打招呼,我更會麵紅耳赤。我每天都受著這種精神的折磨,而且頭經常疼,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我快痛苦死了,簡直生不如死。
後來,我要求調到下麵的分理處。可情況一點好轉也沒有,一坐在窗口的位置就緊張,聽見門響就心驚肉跳。哪怕是父母或愛人來找我,我也會麵紅耳赤。
馬老師,這是我的秘密,誰也沒告訴過。我極其渴望您的幫助,就傾訴了出來。請您幫助我,我會努力配合,隻要能讓我過正常人的日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一個痛苦的人魏學宜魏學宜朋友;你好!非常感謝你對馬老師的信賴,把心中秘密告訴我。本來,見人臉紅並非什麼奇怪的,為什麼你卻誰也不敢交流,蒙受生不如死的痛苦呢?
恕我直言,就是因為這涉及到了兩性之情,涉及到了性心理活動。用心理學的話說,就是性幻想困擾著你。從心理學角度說,性幻想是人在覺醒狀態時,通過幻想的方式獲得性快感的一種相當普遍的正常的性心理現象。在性幻想中,性意念都是按照自己潛意識中所希望的方式展開的,可以想象自己和異性情意纏綿,暗中幽會,擁抱親吻,甚至性生活,可以隨心所欲,可以毫無顧忌。在進入角色後,還會伴有相應的情緒反應:或欣喜若狂,或怏怏不樂,或心神不安,或臉紅心跳。
由來信看,你的內心有較多的潛在性意念。你麵容嬌好,皮膚白淨,年輕漂亮,自然會多有男人注意甚至有好感。對此,你有所感覺,而且有所回應。你的臉紅心跳,正是這種性心理活動的反應。所謂異性相吸,最初的那位儲戶先生以及後來俄羅斯翻譯的熱情和好感,勾起了你的兩性情思,或許事後還有許多遐想。你的“沒有過多的想法”,恰恰證明了“有想法”。或者,你可能說我沒有那些肮髒的想法,不過是一點好感而已,或者,這種情思你真的沒有清楚地意識到,而是潛意識中的一股悄悄湧動的暗流,可以叫作潛意識的“感情走私”。不管怎樣,你臉紅還不是因為他們是異性,還不是因為心動的感覺涉及了兩性之情?
不管叫作性幻想,還是叫作潛意識的感情走私,這樣的兩性之情都是人之常情。假如是未婚男女,更是天經地義,簡直是應該慶賀的喜事了。但是,你是個已婚的少婦了。於是,你不能接納自己了,你開始了對自己的深深地自我批判,自罪自責;一個已婚的女人萌動如此的想法豈不是罪過?!這便是你感到“無地自容”,感到“丟人”的緣由。你兩次提到和愛人在一起而緊張臉紅,不敢和愛人交流,也是這種自責的表現,你感覺似乎做了什麼對不起愛人的事。
其實,已婚男女對配偶之外的異性萌生性幻想,悄悄地來點潛意識的情感走私,也是人之常情。真的,薑昆的相聲裏不是也有過“活動活動心眼”的情節嗎?這既沒有什麼思想肮髒,也不等於真正的移情別戀。心眼“活動活動”就過去,不來真格的就是了。越是如此坦然接納自己的內心活動,這種心態越是很快煙消雲散。
但是,你不能接納自己的潛意識裏的感情走私,於是就想掩飾,就想控製。可是,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是你越是不想讓它出現,它越是要出現,你越是和它鬥爭,它越是要表現強烈。所以,你越是想控製消滅自己的某些心態或意念,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這上麵,它反而更揮之不去了。所以,對自己的心態需要順其自然。明白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現象,你就不必為它而自責,也不必要千方百計地控製它,克服它了,而應順其自然,允許它出現和存在,帶著它照常去做應該做得事情。如此,你的那種感覺就會慢慢淡化了。致於你的頭疼等軀體症狀,都是心理壓力的表現,一旦心理壓力沒有了,症狀也就消失了。
再有,所謂臉紅,大多是“自作多情”,就是說,是為內心意念而羞愧自責,實際上外表未必多麼臉紅,別人也未必看出來。所以,重要的不是怎樣對待臉紅,而是怎樣坦然麵對自己的心。隻要坦然麵對自己的心了,你的每一天就都是好日子。希望聽到你的好消息,祝福你!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姑娘為何恐懼愛情與婚姻馬老師:您好!我是一名24歲的女青年,懷著對您無比的信任寫這封信,請您幫幫我!
我上高一的時候,有一天上課我無意間看了一眼坐在我前排的一名男生,當時我想我應該好好聽課不應該走神,可是誰知我的餘光還總盯著他。以後,我的眼睛就不聽使喚了,餘光總盯著別人看,先是男生,後來女生,最後到所有人。過了一陣子,我的頭腦裏有了後麵同學的形象,我就認為他們好像知道我在看他們,其實我也知道他們不可能知道我在想什麼。當別人從對麵走過來,我的頭腦裏會出現我的胸部和臀部的形象,我不想讓他們看出來我有什麼不對勁,這時他們反而會注意到我的胸部,他們就會想我這個人怎麼這麼下流?難道我一這麼想時,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胸部反而引起別人的注意?所有這些現象都是以見到男性為重。
我父親脾氣非常暴躁,母親性格很軟弱,小時候父母經常打架。我很怕我的父親,他一發脾氣,我就嚇得渾身哆嗦。有一回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應該管我媽叫一聲姐姐,這是為什麼?我記得小時候,有一回父母做那種事,因為我們都在一張床上,我很反感,不想讓他們那麼做,就故意坐起來看著他們,表示抗議,而父親似乎又非要那麼做,他重重地打我一下,讓我睡覺。就這樣,小時候我有時很恨他們,覺得他們很惡心,無法麵對他們,有時覺得他們象陌生人,我的心跟他們永遠無法貼近。但我更恨母親,有時覺得她好賤。那年我七八歲的樣子。
我還模糊的記得,我的小叔把我的褲子脫下來摸我的下身,那時我三四歲,剛記事。還有一件事,在我八九歲時,有一天早上媽媽出去了,床上隻有爸爸、妹妹和我,這時我爸爸用手摸我的後背,我想拒絕爸爸,又不敢,隻是哎呀了一聲,後來我借故上廁所下了床。當時我覺得自己好賤。還有一回,我15歲時有一天我在家裏洗澡,我爸爸幫我調水溫,我伸手取東西時,我爸爸摸了一下我的胸。因為當時我剛發育,可能爸爸沒想到他的女兒長大了。其實我爸爸對我很好的,是個好人,他不是那種人,隻是書念的少。至於與我發生的那兩件事,我想隻是他一時衝動。
我是個膽小、自卑、無主見、喜歡依賴別人的人。我喜歡穿中性的衣服,不喜歡穿有女性風格的衣服,一穿上這種衣服我就難受,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痛苦,尤其不喜歡在自己的男性親屬麵前,我不喜歡讓他們覺得我是個成年的女子,我會猜他們會怎麼想。我的家人要是跟我有些親呢的動作、語言,我的心裏會很難受。有時我想:我打扮得漂亮點爸爸會生氣嗎?我談戀愛爸爸會生氣嗎?我為什麼會這樣想?我一想起結婚就難受,覺得結婚是一件下流的事,越想越難受,我不想長大,不想結婚。今年已經二十多歲的我對戀愛結婚異常恐懼。
現在我大學畢業已經一年了,一直在家呆著,連正常的社會生活都無法參加,我真是痛苦極了!8年了,我天天幻想著有朝一日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也許幻想終歸是幻想,是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我聽人說心理疾病根本治不好,即使好了也會犯的是嗎?您說我這病是一種什麼病?還有救嗎?非常感謝您!謝謝!
痛苦的女孩小瑛小瑛姑娘:你好!據來信介紹的情況看,你什麼病也沒有,所謂的困擾你8年的“病”,其實根本不是什麼病,就是一個字——性,你的心病就是性的困擾。
8年前,你讀高一的時候,正是青春萌動的季節,是性意識覺醒的年齡。於是有了你對男生的關注,以及在男性麵前對自己性感部位的關注。這原本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你對性一麵有自然的渴望的同時,一麵又有深深地否定和批判的態度,你認為性是下流的。於是,你就試圖消滅自己的有關性的意念。但這是一種自然的力量,是人不能消滅的。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奇怪,按照心理活動的逆定律,有些念頭你越是想壓抑它,他就越是頑強地表現自己。於是你就有了“餘光”的痛苦,於是你就有了“性感部位”的痛苦,於是“心病”纏身了。至於你感覺別人認為你下流,這完全是一種自我心理的投射,也就是你自己的心態投射到了別人的身上。於是,就感到仿佛別人認為你下流,致使你至今不能正常的與人交往。
為什麼對性你懷有如此深重的厭惡和否定?
主要是源於你童年的性經曆。就是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接受到健康的性教育,反而經受了較多有害的性刺激。首先是父母的性事的不慎,再有是小叔的亂摸,更嚴重的是父親的性騷擾。正是這一係列的性經曆,不斷地強化著你對男女性事的厭惡和否定的體驗,進而使你對戀愛婚姻異常恐怖了。
此外,還有一些似乎費解的問題,其實都是你的潛意識活動的反應。由於你對父親特別的懼怕,而想通過滿足父親而討好,再加上女孩難免的戀父情結,於是你對父親的性騷擾行為采取了一種默許的態度,以致今天你還為他開脫。你的“我打扮得漂亮點爸爸會生氣嗎?我談戀愛爸爸會生氣嗎?”也是這樣的潛意識活動的反應。這也是你突然冒出應該管媽媽叫一聲“姐姐”念頭的心理根源,就是說,在潛意識裏你感到自己與父親有了類似夫妻之間的一種關係,媽媽自然是“姐姐”了。這種因性而來的混亂的關係體驗,又加重了你對性的厭惡和否定。
現在,你怎樣才能告別痛苦?
第一,堅定自救。跨越心理障礙的確比較困難,最終能否跨越,就看你自己有多少自救的信心和行動了。因為心靈最需要自救。如果你對救助自己沒有信心,那麼不可能有人能夠最終救助你,也就請不要看馬老師的複信了;如果你有堅定的自救信念並準備付諸行動,那麼新的生活肯定屬於你。何況你根本就沒有什麼病?
第二,認知調節。性是人的自然天性,性愛是天經地義的,情愛更是美麗的感情,婚姻是寄寓人生幸福的殿堂,何談下流?這層意思馬老師在這裏就不多講了,你可以找來有關的讀物,重新學習,以調節自己的認知。為了心理調節更為有效,你可以寫成功日記,記錄自己心靈的每一個前進腳步。如此,你心中的重負就會慢慢散去,你的心靈就會晴空萬裏。天開了,雲散了,你的生活就開始改變了。
第三,接納雜念。對自己腦子裏閃現的種種雜念包括有關性的意念,都不必控製和鬥爭,最好是坦然接納,順其自然,與雜念作朋友。這樣,心中的許多念頭反而會自覺沒趣而悄然溜掉了,你的心也就平和了。
第四,走進生活。心靈的健康成長同樣需要養分,常規的現實的生活就是心靈成長的必須的養分的源泉。沒有常態的生活就沒有常態的心靈。我們常常難以控製自己的心態,但是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行動。所以,你要命令自己走出家門,走向生活。馬老師很高興你幻想著正常的生活。但是,任何生活都不是靠幻想而擁有的,現實的正常的美好的生活更需要自己的艱苦創造。隻要有不畏艱難的創造,幻想就會變成現實。你有不畏艱難的勇氣和信念嗎?一定有,一定!
經過你的心靈自救,你會發現,愛情是美好的,婚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原來是自己開創的。拿出行動來吧,去開創美好的生活!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見到異性就想到會強奸我這位女士的心態是那樣讓人困惑,你聽:我是一名30多歲的女性,“性”問題多年來一直讓我痛苦不堪。還是在十六七歲的時候,我剛剛懂得一點性知識,腦子裏不知怎麼冒出這樣的念頭:某某會強奸我。當時覺得不是好念頭,就控製自己不準再想。結果是越控製越控製不了,而且越發嚴重了。以致後來變成擔心自己會不會不能自控地說出這句話來。因此,我不敢接觸異性,我恐懼極了,生怕說出口,讓異性聽到。但究竟是否說出口了,我自己從來不能肯定。我就從別人看我的眼神表情上找證據,一直也沒有找到證據。
30多歲我才結婚,可婚後這個念頭仍舊揮之不去。我沒有受過任何性的傷害,也從不擔心接觸異性時會收到什麼傷害。如果說結婚前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它或許是性壓抑的一種曲折反應,有這個念頭情有可原。可結婚了,它仍然折磨我,仍然使我痛苦不堪。我所以這麼晚結婚,主要是對性有反感,不肯輕易將自己純潔的身體示人。結婚後,我才感到性其實很吸引人,我也十分渴望被愛撫。可性帶給我的痛苦太多太大了。有時我恨自己為什麼是人,是人就與性不可分割嗎?
我還有一個毛病,害怕看到異性的甚至同性的敏感部位,越擔心越是容易看到。我喜歡過好幾個異性,而我認為這很不好。所以害怕男女關係和性之類的話題極其敏感。同事們一談到這樣的話題,我就不可救藥地臉紅,越怕越紅。同事們都知道了我的秘密,我的心理壓力大極了,身體精神簡直要崩潰了。
我有時思想和行為很好,可有時很醜惡,生活中又沒有十二分重視品德修養。但我一直認為不是個壞女人,現在一反省,簡直活不下去了,請您幫助我!
這究竟是怎樣的心態?該提供怎樣的幫助?我們進行了下麵的溝通:從你嚴謹清晰的字跡中,從你來信的訴說中,可以肯定你是個好女人。能坦言自己的困擾,也是你走出困擾的開始。
所謂見到異性就會冒出“某某會強奸我的”念頭,準確地說應該是“某某會和我發生性關係”的想法以及與性有關的聯想和想像。還有,所謂害怕見到異性的敏感部位,也是由此引發有關性的聯想和想像。這原本是很自然的,是十六七女孩的懷春情思的自然表現。但是,由於你對自己的懷春情思沒有能夠坦然接受,而是采取了極端的批判態度。你認為自己“有時很醜惡”,你說自己“對性反感”,你很“人與性不可分割”,你認為看異性的敏感部位,“喜歡過好幾個異性”,“這很不好”,你自責“沒有十二分重視品德修養”,這都表現了你強烈的自找批判態度。於是,本來“某某會和找發生性關係”轉變成了“某某會強好我”的意念,這是為了減輕心理壓力,把內心的性意念投射到了別人身上。即使這樣了,你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心態。於是,你還是擔心別人知道。於是,你就時時在努力控製自己。結果是你越是控製它,批判它,它越是更頑強地表現自己。這讓你更感到了可怕。於是,形成了強迫性意念。關於看異性敏感部位和臉紅的問題,大致也是這樣的道理。正是由於形成了強迫症狀,所以即使結婚了這類的性問題還在。而此時你的自我批判更嚴重了——結婚的女人怎能還有這樣關於性的念頭?!於是,強迫意念就更加揮之不去了。你說這不是自己嚇唬自己嗎?
既然是自己嚇唬自己造成的痛苦,那就必須努力自救了,你怎樣救助自己?
首先是對所有的性意念來個順其自然。
從某種角度說,你受到很深的“性傷害”,也就是深受腐朽的性道德的傷害,使你對性缺乏科學的態度,把性看成是邪惡和墮落。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自從你進入青春期之後,便背上了性的重壓。十六七歲的時候,正是生命的花季,花季是春情萌動的季節。在這樣的日子裏,性心理發展走進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少男少女懷著積極接近異性的渴望,並引發種種性心理活動。比如對異性的喜歡,以及性幻想,等等。正是因此,你喜歡幾個異性可能從這是就開始了。如上的性心理體驗是每個少男少女都有過的心路曆程,是人之常情,是最正當不過的感情,是每一個走進思春潮的女孩子的天性,是一種朦朧的懷春情思,是一個女孩長大的一段必由情感之路,是人生的一段美好的回憶。致於性幻想更是人之常情。從心理學角度說,性幻想是人在覺醒狀態時通過幻想的方式獲得性快感的一種相當普遍的正常的性心理現象。性幻想的功能就在於由此獲得替代性的性滿足。由於你對性的反感,你的“不肯輕易將自己純潔的感體示人”心態,以致你很晚才結婚。這讓你對自己的性欲念有了太多的壓抑,也就更容易不知不覺中在潛意識裏通過性幻想這種間接的形式來獲得性滿足了。馬老師想特別說明的是,已婚的人也並不就與性幻想告別,而且有時性幻想的對象是指向配偶以外的異性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由於你對此更不能坦然麵對,更加自我批判,強迫意念也就更加嚴重了。
所以,現在你自救的關鍵,是把自己的性幻想等性意念當成平常事,自自然然地待它。性本自然,甚至可以說性是我們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功臣。如果人真的與性分割了,你說我們這個世界不是早該毀滅了嗎?對於進入青春期的人來說,性幻想等性意念是正常的性心理現象。對於已婚的人來說,性幻想或性意念間或指向配偶以外的異性,也是正常的心態,甚至夫妻性生活中也可以借助性幻想,這與對婚姻的忠貞不二沒有矛盾。人在性的問題上必須講究性道德,問題是性道德主要是規範人們性行為的,隻要不出現性亂行為,致於我們內心的一些性意念,是可以順其自然的。所以,你不必狠狠地責備自己沒有重視品德修養,而且“十分”還不夠,還要“十二分”。就是十八分的重視品德修養,也是管好我們的性行為就是了,無需對我們內心的性意念進行道德批判。正如薑昆的相聲裏說的,“活動活動心眼”,不是罪過。所以,對體驗到的一切性心理活動都別太把它當回事,更不必為此而自貢自罪。這樣,反而會使你有關的性意念淡漠一些。
再有,是對自己的強迫意念順其自然。
正如一個彈起的皮球,想讓它靜下來最好的辦法是不去理它,而不是用力往下拍它。對困擾你的強迫意念,不再為它而憂慮,不為它麵自責,也不再千方百計地控製它,允許它出現和存在,帶著它照常去做應該做得事情。如此你的那種感覺就會慢慢淡化。
現在,你一定很清楚了,沒有人知道你的那個念頭,也沒有人在意你的臉紅等,都是你的“自作多情”。隻要一切順其自然,性也就不再困擾你了。
不敢談戀愛的小夥子高強在一家廠子上班,已經25歲的小夥子了,卻至今沒有談過戀愛。沒人幫忙?哪能?小夥子要本事月薪不少,要外貌一表人才,要人品誠懇善良,前兩年開始牽線搭橋當紅娘的人就不少。可高強自己說,不搞對象,不要媳婦,不結婚。這是什麼話?這還了得!於是大家紛紛做高強的思想工作,可就是誰也做不通。轉眼23歲,24歲,過了25就是26歲的人了……這下問題就嚴重了,家人親友不知如何是好。幾經輾轉,高強來到了心理谘詢室。第一麵就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對高強的評價得到了印證。
這樣一個不論從哪方麵說都是好小夥兒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談戀愛?我們溝通之後,我直截了當提出了疑問。
高強笑了,笑得是那樣難耐:“我自己也著急,不是不想談,是不敢談……”
原來是這樣。從心理谘詢的角度看,“不敢談”比起“不想談”,簡直是心理谘詢師和當事人的幸運了,我的心輕鬆了一大塊。因為,“不想談”是沒有這方麵的欲望,心理調適會很困難;“不敢談”表明自身有戀愛的欲望,隻是擔心和懼怕什麼。隻要消除了所怕的東西,問題就解決了。於是,我問道:“不敢談?怕什麼呢?”
高強開始講述他的故事:“我對什麼事都用心去做,努力認真,但是我拘謹敏感,膽小多慮,缺乏自信,別人給我介紹對象,我知道也成不了,談了也白搭。所以我不談戀愛,免得給以後留下麻煩。”
“我父親是得糖尿病去世的,後來我隨母親改嫁來到了繼父家。我的家境不好,我的身體不好,我感覺和別人不一樣,我擔心我的身體,如果自己病了,結婚了不是對人家的不負責任嗎?您問我身體到底有什麼不好?您可以看得出來,我的身體瘦弱。再有,我神經衰弱,經常感到疲勞,精力不夠,吃了好長時間的藥,也不見好,中醫說是腎虛……”
高強看看我,欲言又止了。
我笑了:“論起家境,大款總是少數。說起身體,馬老師一點也沒有看出你有什麼病態。你的確不胖,但馬老師隻感到你因此而更顯精神瀟灑,這不是許多年輕人渴求的嗎?怎麼就成了毛病?說到腎虛,怎麼欲言又止了?”
“我,我遺精。”
我明白了高強的心病了。於是,我請他談談具體情況。就高強談的具體情況看,完全屬於正常現象。就是由於強烈的心理壓力而導致了心理障礙。在我的心理谘詢個案中,不少青少年為此而陷入苦惱。
科學已經證明,遺精是男孩子中常見的一種正常的性生理現象。遺精或射精的出現,是男孩子生殖器官發育基本成熟的標誌。據我國1990年的權威調查,我國男孩首次遺精或射精的平均年齡為14.4歲。男孩進入青春發育期後睾丸發育加快,睾丸等生育器官已經能不斷地產生精子,分泌精液。由於精子和精液的不斷產生和積存,就會自然排出體外,於是出現遺精。這便是俗話說的“精滿自溢”。但世世代代,多少男孩子曾因遺精而陷入緊張、恐懼、自卑、羞恥感、罪惡感的深淵,心靈上背負了不必要的包袱。為什麼原本平常事的遺精卻讓那麼多人陷人痛苦的深淵?根本所在是包括家庭教育在內的廣義的教育。在談性色變的文化氛圍中,有多少男孩子能從師長、父母那裏適時得到遺精原本尋常事的知識?就是今天,也還有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遺精,就大驚小怪乃至驚恐萬狀。孩子還不成熟的心靈哪裏招架得住?於是,很多男孩子陷入遺精帶來的困擾。高強正是陷入這樣的困擾之中。
經過上麵的溝通,高強輕鬆了許多。但是,他對自己的身體還是心存疑慮。他認為是他的父母給了他一個不健康的身體,他的父母生下他就是犯了一個錯誤,他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
現在,問題又進一步清晰了。由於遺精等性困擾給他帶來心理壓力,心理壓力的直接結果就是身心疲憊,身心疲憊又成了他以為自己身體有病的依據。於是就聯想到父親的病逝,聯想到自己的身體難免有不幸的遭遇。因而,為了避免犯下父母曾經犯下的錯誤,為了婚戀不留下遺憾,寧可自己不再婚育。這便是他的邏輯。看來,破除了遺精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沒有完全消除疑慮。所以,我們進行了很多很多溝通。我們主要談了幾點。一是任何事情極少等萬無一失了我們才去實踐,我們不能因為可能的失敗而不去爭取。比如考試,比如應聘,比如競賽,比如治病,比如戀愛,比如婚姻。高強所謂不想給婚姻留下遺憾,反映了他的完美主義人格。二是人的身心常常如自己所想的那樣發展,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一個人自我感覺身心健康,就會讓身心發展越來越好,這是積極的心理暗示的良性循環;一個人自我感覺身心不健康,就會讓身心發展越來越糟,這是消極的心理暗示的惡性循環。在心理學上有人把這種現象叫做標簽效應。高強所以給自己貼了一個消極的標簽,反映了他的自卑心理。三是憑沒有根據的胡亂猜疑來決定生活,必將讓生活陷入困境。僅憑猜疑而不想戀愛結婚婚育,這反映了高強的過敏多慮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