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兩性偏差心理(3 / 3)

高強表示理解:“其實,我也知道自己沒有什麼病。我應該去嚐試。”

高強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健康了。達到了心理谘詢的初步目標,可以結束我們的第一次谘詢會話了。最後,我建議高強一定去醫院作一次全麵體檢。

後來,高強告訴我,他已經做了體檢,結果是一切正常,心病也消除了。他說,又有好心人來當紅娘,這回要試試了。

再後來,我知道了高強的喜訊:他有了自己的婚姻,並且就要當爸爸了。

不再蒙蔽自己的眼睛“我今年33歲,結婚9年了,一個孩子8歲。最近我出現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去看過心理醫生,吃藥也沒管用。我還訂了心理雜誌,看到了您的文章,好像看到了光明,就趕緊撥通了您的心理谘詢專線。您得救救我,救救我們的婚姻……”

周六晚,又一位女士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開始這樣呼救。心理谘詢常常這樣,當事人開始總是給人一頭霧水。又看心理醫生,又訂心理雜誌,現在又撥通心理谘詢專線,這位女士究竟出現了什麼心理障礙?她的婚姻又出現了什麼麻煩?

麵對我的問題,女士講述了自己長長的故事:十來歲的時候,我被一個男人威脅誘騙摸過下身,當時隻知道非常害怕。後來月經初潮,我就以為是被摸的結果,嚇壞了。到初三時身體發胖了,就擔心懷孕了。

後來工作了開始談戀愛。先結實了一個男友。後來,我現在的丈夫把我從前男友手中爭過來。我們建立了戀愛關係,而且很快就懷孕了。他知道了就說:“我們結婚吧。”我說:“不行,如果孩子不是你的怎麼辦?”我也不知怎麼就順口說出了這樣的話?這下可找了麻煩,他急了,非要追問我和誰發生過性關係。我跟他解釋說沒有。雖然後來他不再追問了,可我知道在他心裏形成了一個結。

結婚以後,我們很好,我心裏隻有他,他心裏也隻有我,我們相親相愛。有一次,我們鬧了點小矛盾。不知怎麼,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我就和前男友通了電話。正在這時,丈夫回來看見了。他非常生氣,而且勾起了婚前的那句話,一定說我們有什麼關係,而且還第一次動手打我。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我真的心裏隻有丈夫。我也不知怎麼就撥通了他的電話,我真恨自己。此後我們和好了,但都避諱了這個問題,我怕一解釋又會勾起他的不愉快,想等我們老了再解釋。

為了避免不愉快,我幾乎不和任何人交往,一心經營我們的商店。不久前,一次同學聚會。在同學的一再催促下,我還是去了。結果很晚沒回來,丈夫就去接我。事情怎麼那麼巧?他來到飯店的時候,我正和追求過我的同學在隔壁房間單獨談話。我們真的沒有什麼,我們隻是談了各自婚後的生活,他說知道丈夫懷疑我,關心地問是怎麼回事。知道丈夫來了趁他不注意回到了大家在的房間。丈夫當場很衝動,回到家裏更是和我大吵大鬧,還伸手摸我的下身,問:他是不是摸了你。我居然順口就說:摸了。我怎麼這樣鬼迷心竅?丈夫聽了更是痛苦,我趕緊解釋說,不,不,我是說你摸了,我是說……可是,任由我再怎麼解釋,丈夫也不相信了。為此我們都很痛苦,我們痛哭。他說,這是我永遠解不開的一個死結,不行我們離婚吧!

我和丈夫本來很好的,真的,我心裏隻有他,我真的是清白的。可是我怎麼這樣?哎呀,太痛苦了!我真不知自己是怎麼回事,我隻和丈夫發生了性關係,我怎麼順口說出如果孩子不是他的;和那個同學也沒有什麼,怎麼丈夫一問,我就順口說摸了。我這是怎麼了……我一直靜靜地聽女士的訴說。她的故事似乎越來越給人一頭霧水的感覺。在近乎一頭霧水的訴說中,我鮮明地感到兩點:一是在訴說的時候,本來很簡單的情節卻用很多幾乎無關的話來說明自己是清白的,二是同樣很多幾乎與情節無關的話來反複表白與丈夫關係很好。很明顯這是潛意識某種心態的流露,是“此地無銀”。

沉靜片刻,我不容置疑地說:“在酒店裏你和那個同學的單獨談話,肯定涉及了兩性感情問題,而且肯定有身體接觸。是嗎?”

“那個同學確實談到了感情問題,並且擁抱了我,但被我當時就推開了。”對這個比較容易接受的問題女士表示承認。

又沉靜片刻,我再次非常明確地說出我的推斷:“你和丈夫發生性關係之前,肯定與前男友有過非常親密的性的接觸。對吧?”

“對。有一次晚上我們擁抱在一起,他要和我發生性關係,但是剛剛生殖器接觸,他就早泄了……這是我全部的秘密。”語氣中女士似乎有了一種解脫之後的輕鬆。

現在,女士的困擾終於看清了。與前男友的邊緣性行為確實讓人擔心是否會懷孕,所以,幾乎不由自主地順口說出“如果孩子不是你的”。而在飯店裏男同學的擁抱撫摸,便是麵對丈夫的追問順口說出“摸了”的原因。

那麼,女士為什麼不坦然麵對,到現在才不得不承認?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說,我們的意識狀態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個不同的層麵,兩個層麵還會發生轉變。有些令人痛苦的事情,會從意識的層麵被壓抑到潛意識層麵潛伏起來,使人不再意識到它,從而進行心理自我防衛,這種心理機製叫作“潛抑作用”。假如勉強讓本人把這些令人痛苦的經曆恢複到意識層麵來,往往會發生抵抗,不能回憶起來,這叫作“阻抗作用”。這就好像是蒙上自己的眼睛不看那些不願看到的東西。由於這樣的心理機製的作用,人們對有些記憶似乎遺忘了。但是,處於潛意識的心理活動並非永遠遺忘了,隻是潛伏下來,在適當的時候,即阻抗作用不是很強的時候,還是隨時會浮現到意識的層麵上來。比如酒後、催眠或促不及防等情況下。我們生活中的失口或口誤,也會折射出潛伏的心態,就是這個道理。

女士情況就是如此。前後兩次邊緣性行為,是女士深感壓力的事情,便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似乎意識不到了。同時,又把這些行為“合理化”了:反正都不是真正的性行為,況且自己都不是主動的。致於談到小時候幾乎無關的事情,也是為了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所以擔心是別人的孩子可能因為我小時候的經曆。所以,在女士的心裏有一個聲音:我沒有背叛丈夫,我是清白的。於是,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這些邊緣性行為就看不見了,也就免於麵對這類事情的痛苦和壓力。但是,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阻抗作用機製失靈,就會失口而出。女士的兩次失口便是這樣。而在心理谘詢會話中,由於求助的意識強烈,也就不再阻抗,而徹底地把潛伏到潛意識中的記憶回想起來了。

“過去我是騙自己了?”溝通至此,女士表示領悟:“那麼,我現在該怎麼辦?”

“不必太多的自責,重要的是對婚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我說,“隻要不再蒙蔽自己的眼睛,就會發現走向光明的現實道路。”

少婦總想起丈夫前女友我今年26歲,是個職業女性,在一個機關上班。我有一個美滿的婚姻,丈夫和我是同學。我們結婚已經兩年多了。丈夫對我很好,應該說我們的婚姻是幸福的。但是,最近幾個月以來,我陷入一個奇怪的心病之中。

情況是這樣的。幾個月以前的一天,我和丈夫去逛商場。丈夫碰到一個熟人,那是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女青年。他們談笑了一會,就過去了。可是不知怎麼回事,從那天開始,突然我總是想起丈夫以前女友。

丈夫在和我交往之前曾經有過一個女友。其實,他們的關係也挺簡單的。經別人介紹後他們隻交往了幾個月,後來就分手了,很平淡的關係。丈夫曾經和我說起過他們的交往。他說他們最親密的一次接觸就是擁抱接吻,此外再也沒有什麼。但是擁抱的時候,也根本沒有那種如膠似漆的心動的感覺。由於沒有感覺,後來就分手了。丈夫和我交往之後,我也從來沒有在意過這件事。

可是,自從那天在商場見到丈夫與哪個女青年談笑之後,就開始捉摸這件事,就經常想起丈夫以前的女友。每當丈夫和我親近的時候,甚至隻要想到了丈夫和我親近的情境,我就想起他和以前女友親近的情形。而且,我還總是想偷偷看看他以前的女友究竟長得什麼樣。這種感覺不敢告訴丈夫,長期藏在心裏很不好受,我就想擺脫。我心裏告訴自己,丈夫與以前的女友沒有什麼,不必想這件事,應該放棄。於是,就想了好多辦法克製。可越是這樣,越是擺脫不掉,好像一個影子在我眼前。我這究竟是怎麼一種怪病呢?唉,讓它折磨的我很是痛苦,我該怎麼辦?

心理谘詢中,一位少婦訴說著這樣的一個讓人費解的故事。許多心理問題就是這樣,表麵看來似乎很是奇怪,讓人不知其所以然。但是,都是源於某種生活的困擾,通過潛意識活動而表現為某種症狀的。這位少婦的所謂怪病,也必有其生活與心理淵源。於是,我請她談談近期生活中的一些特別的情況。

少婦想想說:是這樣的,我現在是個孕婦,懷孕已經7個月了。我們婚後一年多才懷孕,丈夫和我都特別珍惜。所以,自從發現懷孕之後,我們就很少有性生活,特別是懷孕初期的三四個月的時候,幾乎沒有性生活。也許是出於就要做母親的心態,我倒沒感到什麼,但感到丈夫不行。丈夫雖然對我很關愛,但是,我知道他在努力控製著自己,我感到他仿佛在忍受著一種煎熬。所以,有時候我就幫助他通過別的方式宣泄性壓力。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商場裏的一幕,後來就總是想起丈夫以前的女友了。

現在,少婦的問題已經很清楚了。夫妻雙方不論什麼原因,隻要長期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感到對方性壓抑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隱隱地潛在的對對方的擔憂和猜疑。這位少婦孕期的夫妻性生活受到影響,丈夫性需求受到壓抑,成了這位她的隱憂:丈夫受得住嗎?丈夫會怎樣呢?於是,不知不覺萌生一種類似嫉妒妄想的潛意識心態:丈夫會不會移情別戀?會不會和別的女人?如此的擔心與猜疑心態,會自然地指向與丈夫熟悉有過交往的女性。於是,丈夫的前女友自然容易成為首選的聯想的對象了。而商場裏丈夫與女青年談笑的一幕,是一個直接的誘因刺激,激發了心中潛在的意念,誘發了對丈夫前女友的聯想。致於總想去看看丈夫的前女友,是由於理性又告訴少婦,他們夫妻的關係是可靠的,少婦隻是想借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沒有根據的,想消除這種心態,與她的想辦法克製是一樣的目的。可是,人的心理活動常常就是這樣,某些念頭你越是想克製消除,它越是粘在你身上,驅之不散了。

少婦表示了領悟,認為分析到了她心靈深處的東西,確實是擔心丈夫會找別的女人。她說,現在知道了是怎麼回事心裏反而輕鬆了。少婦怎樣徹底告別消除心中的擔憂呢?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想起丈夫前女友的時候不去克製,看到這是人之常情,完全順其自然,那個影子反而容易隨風飄散。二是可以好好和丈夫談談,傾訴和交流會在減壓的同時促進相互的信賴。等夫妻性生活回複常態之後,一切都會過去,生活一樣地美好。

走出童年的陰影哭訴:夫妻性生活讓我惡心電話裏一位年輕的女士穎,講述著她苦澀的故事:我們夫妻間的性生活讓我感到惡心、厭煩,而且越來越厲害。以至平時提到談情說愛的事,我都惡心,都反感。現在,他剛一碰我,我就難受,就害怕,就發脾氣。他當然也很煩。以至我們說話都煩,他不愛聽我說話,我不愛聽他說話。我們就吵架,哎呀,老吵架!他就喝酒,下館子,不願回家。我知道他很痛苦。有一次我說,我有病,我性冷淡,要不就去買點藥吃。他說,沒事,咱不吃藥,我怕吃藥形成依賴性。我知道他很愛我,可是我就是不願過性生活。有時候勉強一次性生活,我感到特別難挨。這件痛苦的事我從來沒有與人說過,上醫院更是難為情。痛苦不堪中找到了您的心理谘詢專線,我第一次把心中的苦楚講給別人聽。您說,我這是怎麼回事?是身體的毛病還是精神的毛病?

穎的講述變成了哭訴。

對於性冷淡,現代科學已經為人們找到了很好的矯治辦法。這種性生活障礙不是沒有出路,而常常是人們沒有去積極地尋求。就是這樣,至今在我們的國度裏,許多人遇到了性生活方麵的障礙,還不能象其它問題那樣自然坦然地去尋求辦法,還是談性色變。於是,就以為是沒有出路了,沒有希望了。於是,自己和配偶都暗自沾著淚水,一天天地咀嚼著越來越重的似乎無可奈何的苦澀。

對穎來說,首要的是喚起她積極主動地救治意識。所以,我和穎交流了上麵的意思後說:“從你的敘述中,我感覺你的丈夫是一個很不錯的男人。且不說你,僅就他那方麵說,他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性需要是很強烈的。但在你們的夫妻生活中,他的性需要不能得到起碼的滿足。這對他來說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了。盡管這樣,他還能夠和你共度這段婚姻,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他對你的性冷淡表現了極大的寬容。這寬容的背後是深沉的愛。即使為了他,你也該積極地行動起來。如果連一點‘難為情’的困難都不肯克服,是不是太自私了?難道你想一輩子愧對丈夫嗎?”

“您是說我的毛病並非不治之症?”

“肯定不是。”

“那您說怎麼辦?”

“需要摸清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請你講講你對性生活的這種感覺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婚後鬧過一次挺重的病,做了手術。”穎回憶說,“手術後就感覺特別對性生活沒有興趣,就厭煩。唉!別人說我挺快活的,其實,我每天都是帶著麵具生活的。我玩,我跳,我唱,其實我對自己的整個生活失去了信心的。”

“對你的手術,醫生當時怎麼說?”

“醫生說不影響性生活。”

“醫生的話是可信的,醫生沒有必要哄你騙你,是嗎?”

她表示同意。

“鬧病和手術不會直接導致性冷淡。性冷淡常常是源於心冷淡。就是說你的問題不是生理上原因,而是心理上的原因。那麼,導致你性冷淡的心理根源是什麼呢?”我問。

“是啊,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她自己也非常困惑。

我請她談談手術前的性生活情況。她說:一直很被動,很勉強,沒有過別人說的那種激動人心的美妙的感覺,更不知道什麼是性高潮。隻感到渾身發冷,必須把被子蓋的嚴嚴的。隻是手術前沒有現在這麼嚴重。

這進一步證實鬧病和手術不是初始原因。那麼造成她現在這個樣子的根本病因在哪裏?

尋根:反複疊加的消極“性印跡”

“你還記得童年時與性有關的經曆嗎?”我嚐試引導她找尋童年的記憶。

“真神了,您怎麼知道我會有這方麵的童年經曆!”她感到驚奇轉而又淒苦地說,“隻是現在回憶起來很不是滋味。”

“這是事情的因果規律。我知道人試圖把一些經曆壓入潛意識,回憶起來是痛苦的。但回憶是為了治療的需要。”

她陷入深深地苦澀地回憶之中:7歲時候的一天晚上,一陣聲響讓我從睡夢中醒來,我看到媽媽和爸爸的被子很高,很高。我就偷偷地看,以為他們在打架,我就害怕地蒙上被子。

8歲多的時候,一天,鄰居家的女孩叫我去和幾個小女孩一起過家家玩。她讓一個小女孩脫下了褲子,用枕巾圈了一個硬挺挺的卷往那小女孩的下身塞。當時我的感覺很不好,好奇中更感到羞恥,我就想她們不是好孩子。

後來的一天,我在一塊麻地裏采麻果,不知不覺走到了麻地的深處,忽然看見一個比我大三四歲的女孩躺在地上,地上鋪著麻葉,身上沒穿衣服,另一個女孩用一個小棍棍插她的下身……唉呀!我當時非常難堪,覺得她們是在幹最大最醜的壞事。後來又巧合地看到她們幾個在鄰居的柴草垛的空隙間幹那種事。我有一種惡心的感覺生出來:她們怎麼那樣!

我13歲那年的冬天,一天媽媽打了我,我不想活了,就順著村外的一條河堤茫然地往前走,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遠。忽然我感到後麵遠遠地有人跟著我,回頭一看是一個男人。這時,曠野裏四周沒有一個人。我害怕極了,就加快腳步。後麵的人也和我一樣加快了腳步。我就跑,很快地跑……真巧,正好我們村的一個叔叔騎車從這裏路過。我見到了救星似的喊他,但沒有說出後麵有人跟我。他就告訴我說,別太晚了,該回家了。這樣,後麵的那個人和我拉開了一段距離。等我遠遠地回頭看時,看到他把褲子脫了下來。我心中一陣極度地恐慌和反感……就是在這樣的對性的恐懼厭惡中,我漸漸地長大了。

應該說我還是對異性有向往之情的,向往被異性擁抱的那種感覺。於是也開始了戀愛的日子。

我與第一個男友的交往就讓我很傷心。一次在野外的一個河坡上,他突然把我按倒了。我感覺特別特別不好,把他推了下去摔得遠遠地。由此就分手了。

後來,我們單位的一個同事對我挺好,幫助很大。人雖然挺溫柔但是挺醜。我一時不能接納他。後來別人介紹他和另一個女孩交往。但他還沒有放下我。就這樣他在我們兩個之間徘徊。當我有一天下定決心準備告訴他和他好的時候,他卻在那個女孩那裏歡樂。我心情壞透了。後來他又來和我親近,我很生氣地打了他。從那我們也徹底分手了。

第三個男友是經人介紹的。他給我的好多信,都寫的很浪漫很溫情。我剛上來感情的時候,他卻不願意了,說他媽媽不同意,他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我好一陣痛苦。不久,他又來信說不能完全聽父母的,還要和我好。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他拉著我的手,很溫柔的。我挺感動。沒想到剛過三天,他又寫信說不願意了,說還是要考慮父母的意見。我氣憤極了,他怎麼這樣!我去他單位找他,責問他什麼目的。他說什麼目的也沒有。一臉的冷漠,冷漠的讓人心寒!

從此我的心很冷,很冷……後來就是我的丈夫——孩子的爸爸了。他人很好,可是戀愛之初我對他也是很冷淡。一次我跟他說,我有病,可能生不了孩子。他說隻要我們兩個好,恩恩愛愛,就是最大的幸福。我被他感動了。婚前送嫁妝的那天,我住在了他們家裏。晚上,他擁抱親吻我,我很衝動。他懇求說,你脫了衣服,我隻看看行嗎?懷著感激的心情給他看了我的身子。他沒有動我。第二天晚上天快亮的時候,他又走進我住的屋子,把我下了一跳。他用手摸著我的頭說:我想你。他就抱我,隨後他挺有力量地上來了,摸我的下身,我有一種異樣地感覺,“轟”地一下上了頭,就小便了,把床弄濕了。唉呀,這可怎麼辦!怎麼解釋呀!這是多難堪的事呀!我就急哭了!唉呀,現在想起來還那麼難受。

也不知怎麼了,麻煩事都讓我趕上了。到結婚那天大早上,我剛剛換好了內褲,血就流了下來,流了一腿——沒想到提前來例假了。媽媽也非常煩躁地說,這孩子,怎麼這樣!這時迎親的車都到了。趕緊找來新的內褲,急急忙忙換上就上了車。唉呀,當時我那感覺真是糟透了!晚上,我和丈夫說你不能碰我,我來例假了。我來例假還特別長,整整7天。7天過後,他也到了歸隊的日子。新婚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

我們第一次發生性關係的情景我很模糊了,但卻清楚地記得那是第一次看到男人的那個東西,我很不喜歡。怎麼會是那個樣子,真的讓人很不喜歡。直到今天,我都不願意碰那個東西,可是……“哎——”她心中無限的苦楚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從穎的故事中,我們又一次鮮明地看到,童年的陰影對人生的影響。心理學的研究早就發現,人的心理疾病的根源常常是童年的遭遇帶來的心靈創傷和衝突。雖然童年的經曆可能已經淡忘,但它卻被壓抑到潛意識中。蟄伏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中的童年的心理衝突和焦慮,往往構成一股心理暗流。在人生後來生活中遇到挫折和衝突時,這些心理暗流會形成心理危機而爆發出來,表現為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疾患。穎的性心理障礙的症結根源,便是她童年的不止一次的強烈的消極的“性印跡”,這種“性印跡”的反複疊加,形成她對性生活的極端的反感、厭惡、恐懼的觀念。後來的戀愛經曆以及新婚前後的最初性經驗,又強化了這種觀念。而身體的疾病和手術又使她的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這樣的“心冷淡”使“性冷淡”這種性心理障礙惡化到了極點。可以說,在穎的生活曆程中,沒有過一點關於性的積極的體驗,難於設想她能夠形成積極的性觀念。而童年的陰影是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說,穎的性心理障礙在於定格於童年的消極的性經驗基礎上的幼稚化的性心理和性行為模式。可是,她不存在性生理障礙,有正常的性生理需要。成熟的性生理需要與幼稚的性心理障礙形成了嚴重的心理衝突,積鬱在心,苦不堪言。

矯治:婚姻走進陽光地帶矯治的關鍵是認識到先前的性觀念的幼稚化,使之逐漸消除,建立成年應有的性觀念,形成成熟的性行為模式。這就需要重新進行性觀念的學習。人在兒童時期會對兩性之間的差異產生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就可能會玩一種相互觀看或撫摸玩弄對方生殖器的性遊戲。童年的性遊戲是人的正常性欲發育過程中的一個及其自然的現象。性本身不是肮髒而可怕的,而是一件極正當的事。沒有性生活,我們人類怎麼繁衍不斷,生生不息?造物主竟是那麼聰明,讓人在履行繁衍後代這一重大使命的時候,能夠得到一種極好的獎賞,這種獎賞便是性生活的愉悅感。如果沒有機體自身的這種獎賞機製,如果性生活隻是給人帶來痛苦,那麼我們人類豈不是早就滅絕了?因此,性生活具有了生殖和愉悅的雙重功能。隨著人類的進化,性生活的愉悅功能得到了不斷的強化,成為夫妻性生活的主導方麵。正是由於美妙的性愉悅,才讓那麼多夫妻感受到婚姻生活的美好。

我們就此做了較多的溝通後,我向她推薦了兩本有關性的科學著作,建議她好好領會一下,讓自己早日走出童年的陰影。同時,我們還就人生的態度進行了討論,穎接受了這樣的觀念:一個人心中有陽光,才會看到生活中的陽光。

以上是矯治的第一步——認知療法。

此後的一次通話中,穎說有生第一次學習了科學的性知識,懂得了過去性觀念的幼稚可笑,對於性有了新的領悟,對性生活不再那麼厭惡和恐懼,有了較積極的意向。但是,還是有些障礙。

看來還要輔以行為療法。這樣的性障礙克服確有一些性技巧問題。比如,平時妻子應嚐試自我按摩性敏感區,以尋找自我感覺。繼而可以夫妻相互按摩,以激發性興奮。性交前做好準備工作,如調控室內光線,演好性前戲,丈夫愛撫妻子的性興奮點,使其陰道膨脹和潤滑。然後可以模擬性交,丈夫在妻子的引導下將一個手指尖輕輕地插入陰道,並逐步把整個手指插入陰道。如果可能的話,丈夫也可把兩個手指插入陰道,一旦妻子能夠鬆弛,則輕輕地抽動手指。這種操作夫妻多配合幾次,當妻子逐漸能在丈夫的動作中感到快感,陰道也能夠鬆馳擴張後,便可采用女上位或側位姿勢進行實際性交。因為使用這兩種姿勢,女方能主動控製陰莖插入的深度和保持性感調節,所以能避免丈夫動作過猛,引起不適感。當夫妻能夠成功地采取這兩種姿勢性交而且能體會到愉悅感後,便可采取男上位姿勢,並最終獲得滿意和諧的性生活……在與穎和他的丈夫分別進行了如上的討論之後,他們對尋找婚姻的快樂和幸福充滿了希望和信心。

記不清過了多久,穎的丈夫撥通我的心理谘詢專線,說要前來感謝,感謝我給他們的婚姻帶來陽光。感謝,我可以心領,前來,就不必要了。因為求詢者的幸福,這本身就是對我的心靈的一種酬報。

走過性傾向混亂期雖然我沒有讀過大學,但是許多人都說我很有修養。我從小就很文靜,喜歡女孩子的遊戲,不願去男廁所。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我朦朦朧朧地懂得了男女之事,但是不敢和女孩子交往,也是在這時,我開始了手淫。

我很早就自己一個屋子睡。記得好像是14歲那年的的暑假,一個比我大三四歲的男孩來和我作伴。就從這時起,我的生活走進了困擾。一起住了幾天後的一個晚上,這個同伴把我抱住親吻。我開始以為是鬧著玩兒,可是他卻來了真的,並且和我發生了性行為,把陰莖插入了我的肛門,後來知道那叫“雞奸”。後來我們就經常這樣,擁抱,親吻,雞奸,相互手淫。他強壯的男子漢的氣質讓我很喜歡,我喜歡他抱住我的那種感覺。就這樣大約一年左右,他搬走了,好像是他感覺這樣不好,是為了逃避。他搬走後,我們隻是偶爾的還有接觸。再後來,他就結婚了,我們徹底地斷了來往。

此後,我又與別的幾個男人有過類似的關係,大都是別人引誘我,而且是別人扮演主動角色。最後一個是在兩年前結束的這種關係。這個男人是我的一個親戚。最初是住在他們家裏,我們在一個屋子。晚上,他鑽進了我的被子。我們開始相互手淫,相互口交,也發生過雞奸。後來,我主動斷絕了這種關係,他雖然還有過一兩次親近我的行為,都被我拒絕了。

今年我27歲,已經結婚四年了,並且有了一個孩子。我徹底斷絕這種關係是在婚後一年左右的光景。我們夫妻的性生活應該說是很正常的,沒有發生任何的障礙,我妻子很滿意,我也比較滿意。每次性生活都是我主動提出,與妻子在一起性衝動很強烈。所以,我妻子一點不知道我過去的事情。而且,對漂亮的女孩,我也有心動的感覺。從十四五歲的時候就知道喜歡女孩子,隻是不敢和她們交往。現在,我見到靚女也會心中暗想,這漂亮的女孩如果是我的妻子,讓我擁入懷中多好。

不過,至今我有時還希望與男人發生那樣的性行為。我這樣的同性戀是不是能夠徹底改變?

心理谘詢師點評:這個年輕人是同性戀嗎?現在,的確存在把同性之間的依戀感情以及性行為都叫做同性戀的說法。其實這是把同性戀概念人為地擴大了。

性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心理谘詢的個案一再證實,青春期是一個性傾向比較混亂的時期,在這個階段,許多少男少女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出現性別自我同一性障礙,表現出與自身的性別相背離的性心理或性行為。比如,少男少女進入了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萌動是一種自然的力量,但是,由於複雜的原因,他們不能通過常態的兩性接觸和交往來滿足性心理的需求,至於性生理的能量更是不能通過兩性的性行為得到宣泄。於是,同性之間的一些親密接觸便起到了緩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緊張的替代作用。強化的結果,性行為與性對象建立了神經聯係,於是,性傾向就出現了混亂而指向了同性。這不僅在男孩子中存在,在一些女孩子中也存在。等到他們比較能夠和異性自然交往或者能夠進行常態的兩性性接觸的時候,性傾向慢慢地走向了常態。從混亂走向有序,是不少少男少女性心理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這樣一個階段,大多完成了性別的自我同一性,告別了性傾向的混亂期,而形成常態的性傾向。因此,在我的心理谘詢中,不少為自己的所謂“同性戀”而壓力重重的男孩女孩,在領悟了上麵道理的基礎上,經過積極的自我調適,都較好地走過了性傾向的混亂期。

可見,不宜把所有的同性的性接觸都簡單地歸於同性戀。嚴格地說,這位年輕人的情況就不能叫做同性戀,他的問題在於沒有及時地走過性傾向的混亂期。究其原因與他的同性性行為經曆較長有關。按照條件反射原理,一種行為反應得到的強化越多越久,其神經聯係就越是難於消除。

他的情況有兩點十分可喜。一是對異性有很正常的性反應,二是對同性的性行為已經成功地控製了兩年。厭惡療法可以幫助他更有效地走向常態的性傾向。厭惡療法的理論基礎是條件反射原理,也就是把同性的性刺激(如有魅力的同性者的照片)與不愉快刺激(如電擊或化學藥物引起作嘔,也可以自我設計一種厭惡刺激如擰痛肌肉或口含黃連片)配對,來抑製或消除對同性性反應的神經聯係,來降低對不適宜的性刺激(同性別的人)的快感。同時,運用條件反射形成的原理,使性反應與有關異性的刺激建立神經聯係。這個有關異性的刺激可以任意地設計,隻要不危害社會,不妨礙他人,全不必進行什麼道德評價。直到體驗到對異性的性快感為止。這樣,一麵是抑製對同性的性的反應,一麵是激發對異性的性的反應,逐漸地也就改變了人的性傾向。具體到他的情況,就是一旦萌生與同性性行為的欲望就給自己一個厭惡性刺激,同時更積極地營造夫妻性生活,把性能量逐漸地全部地引導到夫妻的性生活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