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非常情戀心理(1 / 3)

旅途中演繹的情戀那時,我剛調進一家公司去做業務員,天成已是這個部門的經理了,因為業績不錯,領導對他總是讚賞有加。他又生得一副讓女人心動的樣子。不久,我就有些為他心動,白天對他的一切故意地表現嗤之以鼻,夜裏總是抑製不住地想起他,他開會時侃侃而談的表情,他一針見血的觀點,他做任何一件別人認為是小事時的專注……正當此時,老總突然叫我協助他開拓外地市場,任重道遠而且是和他一起工作,當時我腦袋就轟的一聲,可胳膊怎拗得過大腿,隻好領命。

坐火車時,為了上下鋪的事我和他吵了起來,他堅決認為我就該睡下鋪,如果讓他睡定會毀了他一世英名,語氣之嚴厲是從來沒有過的,還仍給我一本書,叫我睡不著看書好了,我和他就這樣賭氣到天明,結果誰都沒有睡好。

到了那個城市,一下火車他居然直奔各大商場了解同類產品的市場狀況。我自然可以回賓館睡覺,因為我是女孩子嘛。天成很晚才回來,那時我已經飽睡了一天,在餐廳一起吃飯,看著他疲憊回不堪卻佯裝精神飽滿的表情,我居然有些心疼眼前這個男人,想起一句話:男人,你的名字叫死撐。卻不忍跟他說,如果是平時,我早把話撂過去了。之後的幾天,我們各自分頭行動,但是,想到晚上可以和天成一起共進晚餐,聽他分析整個電子市場的行情,聽他講天南海北的亦真亦假的傳奇,聽他用細膩的情感去體會博大的事物,一天的工作再忙我也不覺得很累。

我感覺到自己看他的眼神越來越迷蒙,我們在一起時我的話越來越少,有時說話會突然忘記要說什麼,隻看著他發呆。我知道自己已經沒救了,有人說過一個不相信愛情的女人一旦愛上是很可怕的。而我,那一段時間就成了一個可怕的女人。我主動約天成逛街,泡吧,請到我的房間喝酒聊天,像電影裏某些女人一樣瘋狂,甚至還要他承認隻愛我一個。那真是一段我單方麵完成的愛情,天成對我很寬容,也很無奈,跟我講他的家庭,他純真得水草一樣的太太和可愛的女兒,然而他越是對家庭忠貞我越是愛他。白天,雖然我們還是出去跟客戶洽談,可是晚上卻已經沒有開始的融洽了,天成的拒絕幾乎讓我對所有東西失去熱情。一個月後,我們的產品正式進入這裏的市場,為了開新聞發布會,我們公司的老總帶著一班同仁前來助陣,而天成竟把太太和女兒都請來了,我知道這是他有意衝著我來的。

我和天成自然是大功臣,慶功宴上,同事們舉杯向我們祝賀,而我隻是死盯著天成一家三口,還是天成的太太看出我的異樣,問我是否不舒服,還叫天成把我送回去。回到房間心中一陣刺痛:我怎麼忍心傷害這樣一個女子?恍惚間又好像所有的人都在暗地裏指責我……麵對同事的旅途之戀,我們該如何作心理解讀?

旅途戀情,也許古已有之,但確實是在今天這個流動的現代社會才更顯五彩斑斕:有的是情生此地,有的是心儀已久;有的是一廂情願,有的是雙向互動;有的是女人率先心動,有的是男人主動出擊;有的是留一段純情在心頭便留住了永遠的美麗,有的是撒一夜激情在便外麵撒下了一生的愧疚;有的是旅途歸來的有家的男女走出了原來的家門,有的是沒有家的男女旅途歸來走進了一個家門……雖是色有五彩,卻是情出一處:情在旅途。旅途確是更容易演繹出戀情,戀情往往成了旅途的伴生物。於是有人說,旅途上的人最容易愛或被愛。

這是為什麼?

一是生活環境的新異。家鄉故裏,單位家庭,是人的情感之根,人們留戀、習慣這熟悉的一切,但是,這熟悉的一切常常會讓人萌生惰性,失去活性,因為,人天性地還有一種對新異性的偏愛。異地他鄉,換了天地,換了山水,也換了人的心境,換了人的情思。不準談愛情甚至拒絕感情,似乎成了現代辦公室中一條無形的規矩。那裏更多的是工作程序的枯燥和電腦表情的冷漠。走上旅途,豈不是讓人的感情如出籠的鶴鳥?

一是人際環境的狹小。人際關係是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心靈養分,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孤獨和寂寞。但是在陌生的生活環境中,顯然人際環境變得狹小了,交流和依賴的人隻有你麵對的那個唯一。人天生具有強烈的相互依存性。在全然陌生的生活環境中,在十分狹小的人際環境中,誰都不難想象你身邊的那個唯一對你該意味著什麼?

一是心理環境的寬鬆。生活環境的新異性,在讓人際環境的變得狹小的同時,卻讓人的心理環境變得寬鬆了。在辦公室工作環境中,人很多時候要壓抑自己,包裹自己,讓心靈躲在一個不是很大甚至很小的空間。人在旅途,沒有了辦公室中的那份壓抑,許多的包裝在這他鄉異地的兩人之間自然而然地退去了。況且,走上旅途的兩個男女往往有較大的相容性。於是,此時此刻,人心靈的解脫,自由,赤裸,甚至放縱和狂野,不是也就可以理解了嗎?

正是這諸多層次環境的變化,平時蟄伏在人的心靈深處的許多許多東西都容易被激活,人會有意無意地調整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適應改變了的環境,以滿足自己的多重需要。比如,誰都不會放過這個在異性麵前表現自己最好時機,於是,男人比平時更男人,女人比平時更女人;又比如,婚姻要求感情的專一性,可是幾乎是天性決定了人的兩性感情還有彌散性的一麵。於是,誰都希望借人在旅途來滿足兩性感情彌散性的需求。

如此說來,對旅途之戀我們全不必高舉撻伐之鞭了。但是,旅途之戀既是旅途的伴生物,就難於長久。正如隻能在短暫的特殊環境下生存的生物往往沒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樣。由旅途之戀而走進一個家門的本來就很少,又何況走進了一個家門能撐起這個家多久還是未知數。所以,旅途中的男女還是留神為妙。你說呢?

無果的“電話戀情”

為什麼濃濃地甜蜜偏偏要伴隨著深深地苦澀?!宜欣姑娘心裏曾經一遍又一遍地問天問地。

因為,她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她心中萌生了一棵不能結果的愛情之花。

這是一段不同尋常的電話戀情。

宜欣是個純情的姑娘,今年23歲,在一家私人企業做文秘工作。因為家庭的特殊情況,父母不再身邊。很久了,他懷著對父母的思念和奶奶一起生活。宜欣長大了,她向往那種懂得疼愛嗬護自己心靈的那種成熟的男人。但是,她還不曾品嚐過戀情的滋味,隻是在內心編織過躺在一個成熟的男人的懷中的甜甜的夢宜欣姑娘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自己的初戀竟是一段電話戀情。

幾個月前,宜欣在工作中出了點人際關係方麵的麻煩。一個初涉世事的姑娘感到難以應付了,心理陷入了困境。父母不再身邊,奶奶已經年邁,自己又有些內向,不願意在同事之間說這樣的事。誰是聽自己說說心裏話的人呢?晚上,宜欣愁苦地躺在床上,隨手翻看著一本雜誌。忽然,一個電話號碼引起了宜欣的關注,這是一個心理谘詢熱線。宜欣眼前一亮:何不跟一個陌生人說說自己的苦惱一吐為快?

宜欣按捺住有些慌亂的心,按下了這個電話號碼。

電話裏傳來一個男中音。啊,心理谘詢師是位男士,他的聲音竟然是那麼有磁性。宜欣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宜欣也忘記了時間,直到電話已經放下,心裏卻還想著電話:他怎麼那麼懂得別人的心思?那麼會給人心中撒播陽光?自己幾天幾天的苦惱怎麼經他分析之後,竟然很快煙消雲散了?新奇,羨慕,佩服,敬仰,宜欣也弄不清到底是什麼,反正是好感覺,都一齊跑進了自己的心裏。這次心理谘詢通話,給宜欣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跡:他的談話是那樣地魅力,是那樣地讓人崇拜。

在宜欣的記憶中,父親是自己崇拜的唯一的男人。但是,和父親在一起開心的情景已經是那麼遙遠而模糊。自從長大之後,宜欣還從來沒有和哪一個人男人進行過這樣的心靈溝通。現在,有一個男人懂得自己的心思,竟是這樣地讓人開心和幸福!

在後來的日子裏,宜欣隻要有了心理問題,就撥通他的谘詢電話。漸漸地,這個電話號碼已經是那麼熟悉而親切。漸漸地,宜欣自己也發現有時候其實沒有什麼心理問題就撥通了他的電話,隻是想聽聽他的聲音,聽到他的聲音心裏就湧過一股甜甜的暖流……這是愛!忽然的一天,那種魂牽夢縈地思念在宜欣的腦海化成一個明晰感覺,她意識到自己愛上了他。宜欣嚇了一跳:這怎麼可能!

但是,戀情的潮水已經如開閘的江水,哪裏還問什麼可能不可能?

於是,宜欣開始了探密。幾經探索,隻在一篇文章上知道他40多歲。別的什麼也不知道了。但是,宜欣還是不斷地經常地和他通話,並且直接地表白了對他的感情。宜欣對他說,不管怎樣我就喜歡你,我就愛你……他發現了宜欣的感情後,他對宜欣說:我很理解你的感情,但是你必須看清這種感情的實質——這不是平常的那種現實的愛情。再說,你根本不了解我,我們相差那麼大年齡,又相距這麼遠,是根本不可能的……就這樣,他做了不少解釋,分析宜欣的感情的由來,對宜欣的感情幾次大潑冷水。最後,他介紹給宜欣另外的一位心理谘詢師,而中止了與宜欣的谘詢關係。

一段電話戀情,給了宜欣甜蜜,也給了宜欣苦澀。但是,宜欣是幸運的,她走過這段電話戀情,將免於更深地痛苦。

因為這種感情實質不是現實的愛情。

那麼,宜欣姑娘的這種感情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心理學上,這叫做移情。

移情,有不同的含義,其中一種就是指把對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移情在現實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會發生,隻是在心理谘詢情境中較容易發生。這是因為,心理谘詢關係本身就包含著一種情感的互動過程。心理谘詢師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對相互關係投入感情,求詢者也不可避免地對相互關係投入感情。如果心理谘詢師無動於衷,求詢者就會覺得心理谘詢師冷漠無情和漠不關心。這樣是難於進行有效的心理谘詢的。由於這種情感的互動過程,有時候就會引發求詢者的移情。求詢者就會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如對父母或別的重要人物的情感或態度,投射到心理谘詢師身上。於是,心理谘詢師就成了求詢者的父母或別的重要人物的替身。移情還同求詢者的依戀心理有關係。有心理學家指出:從依戀理論來看,移情可以理解為求詢者對心理谘詢師和谘詢關係的一種錯覺,這種錯覺是由於求詢者啟用了長期以來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模式,用以對待現時的谘詢關係和新的依戀人物——心理谘詢師。就是說,移情表現了求詢者對心理谘詢師的精神依戀。

移情有正負之分。在正移情的情況下,求詢者對心理谘詢師產生愛慕之情,並希望從他身上得到愛戀等感情上的滿足;在負移情的情況下,求詢者感到心理谘詢師像自己不喜歡的父母或某個人,產生消極的情緒體驗。

移情在各種求詢者的身上都很容易發生。需要說明的是,不管心理谘詢師和求詢者的性別怎樣,移情都有可能發生。就是說,隻要是求詢者把生活中對某個人的感情遷移到了心理谘詢師身上,就是移情,而不一定是男女之的愛情。

宜欣姑娘對心理谘詢師的感情,就是一種正移情。她獨身一人和奶奶相依為命,她的內心懷著深深的精神依戀,一麵有對父親的感情依戀,一麵有對成熟異性的感情向往。她的移情的心理過程大致如下:或者是,先把心理谘詢師當成了父親的替身,隨之這種對父親的依戀之情又幻化成了對成熟異性的感情;或者是,一開始就把對父親的感情與對成熟異性的感情合二為一了,把心理谘詢師當成了父親和戀人的雙重替身。宜欣是一位純情的女孩,是一位很重情感的女孩。對心理谘詢師的移情是無可非議的,但這種移情是缺乏現實性的,是虛幻的,是飄渺無望的,是沒有實際生活意義的。

身為心理谘詢師應如何麵對求詢者的移情?

故事中心理谘詢師的職業道德及業務技能是令人欽佩的。

麵對求詢者的移情,心理谘詢師可以進行反移情。反移情是心理谘詢師針對移情做出的真實本色的反應。谘詢者的反移情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這就需要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分寸和方式。故事中的心理谘詢師與求詢者保持了適宜的情感距離,在尊重求詢者的前提下,向求詢者剖析了移情的實質,並負責任地采取介紹給其他心理谘詢師的方式來結束谘詢關係。這樣的處理是十分恰當的。

心理谘詢師的工作性質要求他不僅具有足夠的專業技能,更應該是一個好心腸的人。沒有愛心的人,是難以想像他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谘詢師的。但是,他的愛心是獻給每一位求詢者的,根本不能與具有排他性的愛情相提並論。宜欣對心理谘詢師的這種情感依戀,不僅沒有現實性,而且還會影響了她在現實生活中去尋覓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因為有這樣的情感依戀,就很難發現生活中某個小夥子的可愛。所以,這樣的移情必須中止。由此說,宜欣應該感謝這位心理谘詢師,他沒有讓宜欣在移情中繼續沉迷下去,這將有助於宜欣告別這段“電話戀情”,早日走進屬於她的真實的愛情世界。

虛幻的“網戀情結”

如同所有的網上之戀始於偶然一樣,我跟“華爾茲”在聊天室偶然相遇了。如果是在大街上走著,突然看到一個男人——我斷定是個男人在獨舞“華爾茲”,誰也會投過一些目光,這目光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懷疑,懷疑這個男人大腦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可在網上看到了這麼個名字又是另一回事,這大概就是網絡的魅力之一吧一一為每個人都提供了一個隨心所欲的空間。我當時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很驚訝他怎麼和自己有點不謀而合,因為我的網名叫“狐步舞”。

我們聊起來了,我打趣地問他是不是經常邊走邊自個跳華爾茲,他說倒是一直想這麼幹,可就是不敢,所以來到網上邊走邊舞,隻有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才能實現他的心願。生活中他是個穩健的男人,而且年近四十。我便也告訴他,我雖然也叫“狐步舞”,可沒他想象的那樣能歌善舞充滿魅力。我還告訴他,自己也是個年過三十的女人。於是,我們的交談開始有點尷尬,這個年紀的人上網聊天似乎有點不正常,潛意識似乎都想要解釋些什麼。他便開始說上網主要為查資料,閑暇之餘就順便進了聊天室散散心。我說我也很少來聊天室,來了也隻是看看,感受一下小男生小女生們的青春活力。

聊天別別扭扭地擱淺在那兒,我們仿佛看到了網各那些“破洞”般的空白,這空白裏隱藏著一個已婚男人和一個已婚女人的某種心理需求。

“你是不是喜歡跳舞?”他問。

“我不會跳舞,我喜歡看人家一對對地翩翩起舞。”

“那你一定是個充滿幻想的人。而且生活得也不怎麼如意吧。”他說,成熟男性果然有雙洞察世事的眼睛。“你也一樣吧,要不該和妻子多聊聊。”我反唇相譏。我們最後還是互留了電子信箱的號碼。

幾天之後,我們在網上聊的話題多了,自然包括各自的家庭。一位作家說過:“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是我們的不幸卻很相同,像兩隻受傷的狼在夜色中一起舔著傷口,淩晨兩點才在一聲聲的晚安中告別……後來,我們甚至聊過通宵,有一個話題我們是永遠不觸及的,那就是不問對方的“那一口子”為什麼還沒歸家?

和丈夫以外的另一個男人在夜深人寂時私語,我無法說清自己在感謝“華爾茲”那一束束虛擬的玫瑰時的表現是不是有些放蕩……“我不是那種人,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看作……”我有些吞吞吐吐。

“我沒說你是那種人,也沒把你看作什麼。”他倒直截了當。

我們都哈哈大笑了,似乎都感覺到如釋重負。聊天的話題頓時輕鬆了起來,我們談得很有分寸卻很深入。

好幾天沒開電腦,上網收信居然一下子收到了二十幾封——全是“華爾茲”的來信。一封封讀完後,我突然有了流淚的衝動。幾天沒有我的消息,“華爾茲”像個剛墜入情網的小男生一樣瘋狂了。他表露了他的感情,說並不想幹擾我的家庭生活,隻希望我能接受他的敬慕。我和“華爾茲”又聊了一個通宵,不得不承認“華爾茲”是個優秀的男人,並不是個網上的“花花公於”,他其實很真誠。我想我們都是茫茫人世裏不安份的那類人,物質生活再好,也還是要尋求一些靈魂上的東西,尋找一種情感上的寄托……兩個多月下來,我也不知和“華爾茲”算不算是網上情人,我每天都能收到電子賀卡和郵件,一天不上網和他聊聊就心中悵然若失。

不過,我隱穩感到對“華爾茲”產生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依戀是對丈夫的一種背叛。其實,丈夫已經發現我又另外設了一個免費電子信箱,還加了個人密碼,他沒追問我為什麼,這讓我很傷心,我寧願他大吵大鬧而不是故作紳士風度,可他卻是一副什麼也沒發生的樣子。不過打這以後,丈夫陪我的時間明顯地多了起來,慢慢地我們的心又貼近了許多……我想應該感謝“華爾茲”這個理智穩健的男人,如果碰到的是另一個人的話……但最終我還是把他的名字從“好友名單”裏給刪掉了。隻要上網了,在網上遲早會“愛”上點什麼的,也會渴望發生點什麼的。我想,明白了自己身邊其實就有個最好的丈夫,明白了網戀不過戀的是網絡,也算不枉那一段“網戀”的經曆……網絡時代釀造網絡故事,我們該怎樣看待這樣的網戀故事?

有人說,如今已是網絡時代了,你還等什麼?於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情萬情網上開”,“網戀情結”便成了如今所謂“前衛”的人們的一種生活的新景觀,網戀話題便也來到了現代人的茶餘飯後。

網戀何以誘人?因為,網戀就是與現實生活中的戀情的“味道”不同。一是情境的虛擬性。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幾乎無一例外地沒有不可以虛擬的事情,而這個虛擬的世界又是那樣的多變離奇。以致有這樣的故事:兩個網上戀人“戀”到難舍難分的地步,才知道雙方彼此彼此,都是“多情郎”。二是地域的廣延性。現實生活的戀情總是受到地域的局限,網上戀情則可以海闊天空,整個世界都由你隨意馳騁,不必問“你從哪裏來”,即使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情話盡管說,情人就坐在你對麵。三是身份的隱秘性。沒人知道遭遇網戀的“小精靈”、“華爾茲”到底是個什麼角色。就是那些大腕捫,不是也有原本幾乎“老大爺”了的先生在網上成了“美少女”故事嗎?單是那名字就甜的讓你發暈。四是對象的模糊性。與你自己的身份的隱秘性相應,你看網戀對象也是比“霧裏看花”還“霧裏看花”,真是朦朧又朦朧。就是在這朦朧中,網戀中人找到了那種“心跳的感覺”。五是進退的隨意性。現實中你敢“戀”過就跑,也多半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網戀可就不同了,剛才還“戀”得死去活來,轉眼你就溜了,連“拜拜”都省了。

你看,網戀的味道豈不很有“特色”?正是這特色的味道前所未有地使人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最好滿足。

人的心理需要是個怪東西。人幾乎是本能地期望自己的生活有最大的自由度,天馬行空,自由馳騁,無拘無束。要自由,當然就要自主。期望生活聽從自己任意指點,能夠依照自己的主張“為所欲為”,也是人的天性。人對生活的追求本質上又是多元的,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魚和熊掌,總是哪個都想要,所以才有那麼多關於“選擇”與“放棄”的勸勉人生的文章。人們對新異性的刺激總是敏感而關注,求新求變又是人的一個天性。人還有傾訴和表達的需求。越是所謂封閉的人,越有強烈的表達的需要。人們在渴望滿足上述需要的同時,又希望最大地獲得心靈安全,最小地承受心理壓力。可是,現實生活哪能對人如此“厚愛”,一麵讓你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心理需求,一麵又讓你最小限度地承受心理壓力?如此好事哪裏去找?

現在好了,網絡給你開辟了一個新世界:網戀,你可以自由自在,為所欲為,也可以變換花樣,盡情表達,還可以既擁抱家中的愛人,又心儀網上的情人。於是,男人網戀,女人網戀,少年網戀,成人網戀,未婚者網戀,已婚者網戀……一個個網戀故事就這樣演繹出來了。

網戀故事確有通往婚姻殿堂的美麗結局,但網戀情結多是海市蜃樓。因為,網戀,網戀,其實多“戀”的是“網”,主要是網絡本身滿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那麼好,網戀讓你獲得了心理滿足之後,還是從虛擬的空間回到現實生活中來吧。不少網戀中人就是這樣走出網戀情結的。因為我們到底是現實的人。

丈夫網戀,女孩追到我的家我今年27歲,在一家企業做文秘工作。從小父母對我嗬護有加,工作,戀愛,結婚,一路順風。我和丈夫一見鍾情,兩情相悅,結婚四年,一個3歲的兒子,我一直很幸福。我是那種比較傳統的人。婚後,丈夫和別人合夥做生意,我想,男人應該去闖蕩,我就守好這個家。為了幫丈夫解除後顧之憂,我全心全意地照顧孩子。可是,沒想到我的婚姻出現了危機,沒想到他會背叛我,讓我心神不寧,讓我……周六晚,一位少婦撥通了我的心理谘詢專線022-29228042,訴說至此,隱隱的抽泣打斷了她的訴說。靜靜地傾聽,對她也許是最好的幫助。她很快恢複了平靜,繼續著他們的故事。

這是不到一個月前發生的事。那是另一個城市的一個20歲的女孩,我丈夫和她是在網上相識的。他們由網上聊天到電話聊天,越聊越近,就約定見麵。女孩對我丈夫的感情特別執著。女孩從那麼遠的地方找來我們這裏,而且最後找到了我們家裏。我們三個人在一起會麵。女孩對我說,不論我提出什麼條件她都會答應,隻要我把丈夫讓給她。我丈夫此時表示不會和我離婚,拒絕了她的要求。女孩的情緒非常衝動,一會兒求,一會兒哭,一會兒鬧。隨後,女孩就去了一次衛生間,出來喝水時我丈夫發現她吃藥了。我們趕緊不由分說把她送到了醫院搶救,我很怕她在我們這裏出事。女孩住院的一天一夜裏,先是我在醫院照顧她。見到我丈夫來她反應特別強烈,不是拔針,就是撞牆。到了晚上後半夜,她還是很衝動,說不想見到我。我就讓丈夫照顧她,自己回家了。女孩出院後,還是沒有離開這裏,又去找我丈夫。我丈夫說,開始隻是想交個朋友,沒想到女孩會這麼執著,鬧到這份是他沒有想到的。他一再向我保證,一定回到我們以前的恩愛生活。但是,這個女孩老是尋死覓活地嚇唬他,我丈夫也有點受不了……“你的意思,是那個女孩一廂情願追你丈夫,你丈夫是被動的?”我問。

“是,是這樣吧?”少婦略帶遲疑地說。

“怎麼證實你丈夫是被動的呢?”

“我覺得他說話不會騙我吧?”少婦似乎感到了理由的不充分。

“既然女孩直接和你通話了,你沒有聽聽女孩的說法嗎?”

“女孩說,她因為戀愛失敗很傷心,就在網上尋找知心朋友,就遇上了我丈夫。她覺得她和我丈夫在網上談得很傾心,我丈夫是大哥哥那種男人,理解她,關愛她。她已經對家裏人說了,一定會把這個男人帶回家來,因為她知道這個男人真心地愛她。女孩為了追求這份愛情,已經辭去了現在月薪一千多元的固定工作,專程追尋到我們這裏,追來我丈夫身邊。女孩對我說,她愛我丈夫,我丈夫也是愛她的。”

“即是這樣,你為什麼說你丈夫是完全被動?”我坦言道,“女孩不惜把工作丟了,把飯碗砸了,不惜拋家舍業,不惜尋死覓活,如果你丈夫完全被動,如果你丈夫一開始就如同躲老虎一樣地逃,她會不顧一切地追嗎?她會有這麼癡迷嗎?女孩為什麼平白無故地追到你們這裏來?女孩難道腦子有病?換成你,假如一個男人見你就跑,見你就逃,見你就像躲避瘟疫一樣地逃避,你難道會不顧一切地愛他,追他?現在,關鍵地是你要看清自己所麵臨的故事,看清你丈夫扮演的角色和心態。假如能夠聽聽你丈夫幽會女孩的錄音,你就會發現全然不是你丈夫說的樣子。馬老師不是要詆毀你的丈夫。不僅開始你丈夫主動,整個過程中都有主動成份,即使不能完全歸咎於你丈夫,也肯定有你丈夫的責任。因為人的感情都是互動的。況且,你丈夫比女孩大十來歲,比女孩成熟的多,很可能是他的感情誘發,才讓女孩不顧一切窮追不舍了。所以說你丈夫要負起主要責任。”

“對——對——以前是我看錯了。”少婦沉思低語,轉而又問,“可我不明白的是,我丈夫現在一再說是愛我的,愛這個家,為什麼當初卻和人家談情?為什麼現在還想拿女孩當朋友,讓我也拿她當朋友,為什麼還不肯斷絕關係?”

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專一性,可是,幾乎是天性決定了人的兩性感情還有彌散性的一麵。這應該說是有其生物學根源的。人,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而且以後者為本質屬性。所以,人的活動必須受社會規範的製約。再有,人們在愛情生活中心理上可能具有求新性,表現為較強的心理活性,而在婚姻生活中卻恰恰相反,心理上更多的是一種守舊性,表現為一種心理惰性。所以,生活中便會萌生婚外情,以及出現介於友情和愛情之間的一種兩性感情,有人稱之為“第三種感情”。這正好可以滿足人對兩性感情彌散性的需求。如果是很知己的異性友情,把握得好也是一道生活的風景。談了上麵的意思後,我說:“但是,以你們的故事看,沒有這種友情生存的土壤。”

“是,我不能接受丈夫有這樣的朋友。”少婦又感到了困惑,“那我該怎麼辦?”

我建議:第一,看清自己的故事,看清故事中每個人特別是你丈夫扮演的角色和心態,這樣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每一步才能到位。上麵主要談了這一點。第二,幫助你丈夫負起責任,表明態度。這個問題首先取決於你丈夫的態度。你丈夫不能有絲毫的含糊。假如他們已經有了親密接觸,這本來就是不好了斷的事,你丈夫如果不能徹底終止,如果和女孩再柔情密意,耳鬢廝磨,就更難了斷。所以,你看清之後,就需要幫助你丈夫看清拖泥帶水沒有出路,隻有幹脆了斷才能走出困境。第三,重建牢固的夫妻同盟。要學會扮演妻子的角色。男人出現這樣的問題與女人是有關的。相夫教子,是女人的傳統美德,但怎能隻顧“教子”,而忘了“相夫”?第四,你們共同來善待女孩,做好女孩的工作。你們一旦形成牢固的夫妻同盟,並且理性地善待女孩,女孩至多罵你丈夫無情,而不會再纏他,最終會退出故事的。

你是個柔弱的女人,柔弱也是一個優勢。柔弱中再來幾分清醒,你就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就會使你們的問題由僵持狀態進入解決狀態,從而早日讓你們走過這段困境。這既是救自己,也是救丈夫,還救了那個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