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習的策略(1)(2 / 3)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李大釗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的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高士其

一、想一想

知識靠積累,怎麼積累呢?

還有別的積累知識的方法嗎?

1

2

3

4

5

……

二、自問自測

1上課時我的注意力十分集中;

2我喜歡提問和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

3對聽不懂的問題我都請教老師和同學,決不放過;4每天我都複習好當天上的課,然後才開始做作業;5複習時我注重理解,決不死記硬背;6做作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自己動腦筋解決;7做完作業我都要仔細檢查;8我喜歡查字典和看課外書、報紙、雜誌;9我準備了一個小本,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記下來;10我認真記日記。

統計:回答“總是”有項;

回答“有時”有項;

回答“很少”有項。

第二課學習要全麵

在同學當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有的同學說:“我語文好,以後我就專攻這一科了。”

又有的同學說:“我喜歡數學,別的科根本提不起興趣來,幹脆不學了。”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應立即給自己亮出“紅燈——危險!請緊急刹車!”的牌。因為你已經犯了“偏科”的毛病。

偏科對學生知識的全麵掌握和能力的全麵發展是無利的,然而在青少年當中又是經常出現的現象,也是令父母和老師極為頭疼的問題。

小學階段是進行基礎教育的階段,是為將來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它所設置的各門課程對兒童的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因而不可偏廢。

根據觀察和調查研究,學生往往從自己的學習興趣出發,出現特別喜歡某些學科或者不喜愛某些學科的現象。學生學習興趣選擇性的發展在學習上雖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這種學習興趣的片麵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科”,對學生的全麵發展是很不利的。

學習中應有自覺性,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興趣,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找來10名年齡相同、智力水平、學習成績相當的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一門不太感興趣的課程。在每天開始上這門課時或學習這門課之前,完成以下兩個活動:先是麵帶微笑,搓著雙手,還可以在心中哼唱喜歡的歌曲——總之是做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子,而且讓自己感覺到這一點;同時,腦子裏不斷地想:下麵的學習內容將是我能夠理解的,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將從幾方麵來講呢……

這樣實驗兩周後,分別對他們這一階段所學的內容進行測試,“偏科”的成績都有所提高。兩、三個月後再進行測試,成績提高得更為明顯,而且已經有幾個學生,在課前或學習這門課之前,不必做這兩個“活動”就能很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

這個方法十分簡單,而且一般隻需持續10天至兩周便可奏效。你為什麼不來試試呢?

自己嚐試一下,嚐試中也可總結經驗,根據自己不同的學習特點和實驗後的效果,適當地修改這兩個方法。親身體會一下自己的效果,從實驗中自己悟出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