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1 / 3)

現實生活就像一堆散亂的音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五線譜。因此,在情感的變奏和命運的交響中,我們的生存狀態能夠成為一支優美的樂曲,而不是節奏紊亂,不成曲調的雜聲噪音,就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

1 每天都心存美好的企盼

當我們渴望自己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的時候,我們是否嚐試過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對美好心情的企盼,並且用這種企盼來鼓舞和激勵自己呢?真的這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主意,當我們每一天都堅持做下去,使之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心情真的越來越好,我們的幸福感覺也越來越強烈。

美國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清晨,湯姆乘坐在老式火車的臥車中,大約有6個男士正擠在洗手間裏刮胡子。經過了一夜的疲困,隔日清晨通常會有不少人在這個狹窄的地方做一番漱洗。此時的人們多半神情漠然,而彼此也不交談。

就在此刻,突然有一個麵帶微笑的男人走了進來,他愉快地向大家道早安,但是卻沒有人理會他的招呼,或隻是在嘴巴上應付一番罷了。隨後,當他準備開始刮胡子時,竟然自若地哼起歌來,看上去顯得非常的快樂。他的這番舉止令湯姆感到極度不悅。於是湯姆冷冷地、帶著諷刺的口吻對這個男人問道:“喂!你好像很得意的樣子,怎麼回事呢?”

“是的,你說得沒錯。”這個男人如此回答說:“正像你所說的,我是很得意,我真的覺得很快樂。”然後,他又說道:“我是把使自己覺得心情愉快這件事,當成一種習慣罷了。”

事實上,這句話確實具有深切的哲理。不論是幸運或不幸的事,人們心中習慣性的想法往往占有決定性的影響地位。有一位名人說:“窮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者,則常享豐筵。”這段話的意義是告誡世人設法培養愉快之心,並把它當成一種習慣,那麼,生活將好像一連串的歡宴。

一般而言,習慣是生活的累積,是能夠刻意造成的,因此人人都掌握有創造愉快的心情的力量。

養成心情愉快的習慣,主要是憑借思考的力量。首先,你必須擬訂一份有關心情愉快的想法的清單,然後,每天不停地思考這些想法,其間若有不高興的想法進入你的心中,你得立即停止,並將之設法摒除掉,尤其必須以快樂的想法取而代之。此外,在每天早晨下床之前,不妨先在床上舒暢地想著,然後靜靜地把有關快樂的一切想法在腦海中重複思考一遍,同時在腦中描繪出一幅今天可能遇到的快樂地圖。久而久之,不論你麵臨到什麼事,這種想法都將對你產生積極性的效用,幫助你麵對任何事,甚至能夠將困難與不幸轉為快樂。相反地,倘若你再對自己說:“事情不會進行得順利的。”那麼,你便是在製造自己的不愉快,而所有關於“不愉快”的形成因素,不論大小都將圍繞著你。

以前,有一位不幸的人,他每天總是在吃早餐時對他太太說:“今天看來又是不愉快的一天。”雖然他的本意並非如此,充其量隻不過是一句遁詞而已,因為他的口中盡管這麼如此念著,實際上在心中卻也期待著會有好運來臨。然而,一切情況都很糟糕。其實,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並不令人奇怪,因為心中若預存不快樂的想法,那一天的心情肯定會受到你的潛意識的影響,所有的事情也許會辦得很不順。

心靈下午茶:[一天的開始即心存美好的企盼是件相當重要的事。隻有這樣,許多事物才將可能有美好的發展。

2 給自己種上一棵“忘憂草”

生活是個萬花筒,有時不免長出一棵憂鬱、煩惱的花,破壞你的好心情,使你的生活黯然失色。此時,你不妨學著在心中種一棵“忘憂草”,讓它幫你遮擋憂鬱,給你的心靈帶來芳香與快樂。“忘憂草”可以是一本秘密日記,可以是一次傾情訴說,可以是一曲高山流水,也可以是一次翩翩起舞……

當心情不好時,可以打開日記,把所有的憂鬱、煩惱和不快都融入筆端,寫入日記,這樣一方麵可以宣泄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麵可以理清心緒,平靜心情,有時還能“頓悟”和釋然。你可以在日記中傾訴生活的煩惱,可以“痛罵”給你帶來不快的領導,可以“訴說”失戀給你帶來的傷痛。總之,一切的不快樂都可以在日記中宣泄,而宣泄過後,肯定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如果說寫日記是向自己傾訴,那麼寫信或談話便是向知音、朋友、師長等信任的人傾訴。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同情、理解和幫助。隻要勇於打開心扉,朋友便會盡力幫你減輕心理負擔的壓力,為你分擔壞心情。

此外,在憂鬱、煩悶時,你也可以痛哭一場,可以大吼幾聲,可以放聲高唱或打球、跑步、洗澡。借此來忘掉憂愁,但任何宣泄方法都不可過分,更不能傷害別人或自殘,應當適時、適度地宣泄。

心情不好時,可以聽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讓舒緩的旋律來撫慰那紛亂的心緒,讓自己陶醉在音樂中,心緒自然會隨著高山流水而歡呼雀躍;可以外出漫步散心,讓優美的景色、新鮮的空氣衝淡內心的不快與煩躁。這種轉移情景法有利於幫你從壞心情中超脫,讓你時時沉浸在快樂中。

你也可以暫時放下手頭的活,離開令你傷心、煩惱的地方,去做一些感興趣的事來轉移你的注意力,忘掉煩惱和不快;也可以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擺脫痛苦的陰影。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好心情就會常伴我們。生活中有的人什麼都不缺,就是不快樂;而有的人什麼都不如別人,但他卻整天樂嗬嗬的。他們的差別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內心知足於否。

心靈下午茶:[當一個人心情憂鬱時,往往感到自己命運不好,不如別人,其實誰都有痛苦的時候,你也有讓人羨慕的地方,隻不過可能自己還沒有發現而已。隻要知足常樂,你就會成為一棵“忘憂草”,就能經常擁有好心情。

3 咖啡杯裏也有好心情

有時心情會無端發黴,百事無心,看誰煩誰。這個時候,不妨找個咖啡屋,坐下來喝杯咖啡,或是在家裏自己動手煮一杯咖啡。喝咖啡不像喝酒或果汁,滿杯的咖啡,看了就失去喝的興趣。普遍都隻倒七八分滿為適量,分量適中的咖啡不僅會刺激味覺,喝完後也不會有膩的感覺,反而回味無窮。同時,適量的咖啡能適度地促使身體消除疲勞,頭腦為之清爽。咖啡豆中含有大約5%~8%的糖分,烘焙後大部分轉化為焦糖,這是香味和苦味的來源,未轉化的糖分留有少許甜味;烘焙時釋放出丹寧酸,與焦糖結合,產生略帶苦味的甜味。所以,人們對咖啡的味感一般會有苦、酸、甜、香、澀幾種,這不也正像人們對待生活的體驗一樣嗎?咖啡可以讓人品出生活的滋味。喝咖啡不同於喝茶,喝茶講究的是品味,而咖啡講究的是氛圍。獨自一人呆在咖啡屋裏,聽著憂傷的或是舒緩的調子,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似乎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滋味,但心情卻是好的。

如果你選擇煮咖啡,那沸騰不止的咖啡,讓自己又莫名的衝動起來,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勇氣,心中的不快,似乎也隨著那冉冉升起的蒸汽一起消散了,此時好像不是在煮咖啡,而是煮心情。咖啡煮完後要過濾,要留下精華,把渣扔掉。生活不也是如此嗎?生活中也會有取有舍,也應該把不必要的東西勇敢的舍棄,不然會像咖啡的渣一樣影響生活的味道。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有不順心的時候,此時不妨來杯咖啡,讓咖啡的苦味去衝淡生活中的無奈與痛苦;不妨像過濾咖啡一樣,把自己的心情來個過濾,然後,讓心靈透透氣,使自己重新擁有一個好心情。

當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端到麵前後,先不要急於喝,應該像品茶或品酒那樣,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達到放鬆、提神和享受的目的。

第一步,聞香,品嚐一下咖啡那撲鼻而來的濃香;

第二步,觀色,咖啡最好呈現深棕色,而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見底;

第三步,品嚐,先喝一口黑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味,咖啡入口應該是有些甘味,微苦,微酸不澀。然後再小口小口地品嚐,不要急於將咖啡一口咽下,應暫時含在口中,讓咖啡和唾液與空氣稍作混合,然後再咽下。

心靈下午茶:[相信你的心情會隨著咖啡的咽下一點一點地好起來,是的,心情壞的時候為什麼不來一杯咖啡呢?]

4 讓工作成為快樂的源泉

鬆下幸之助在《路是無限的寬廣》中寫道:“工作就是生活的中心。”的確,工作是人生的主要內容。年幼時求學,為的是更好地工作,青年時自然要工作,老年時雖然退了休,可許多人不還是仍然壯心不已,在發揮餘熱嗎?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了工作,生活就失去了樂趣,在他們眼裏,工作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痛苦。正如哥裏基所說:“如果將工作視為是義務,人生就成了地獄,如將工作視為是樂趣,人生就成為樂園。”

一個乞丐來到一個庭院,向女主人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蕩著,讓人看了很難過,碰上誰,都會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氣地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磚搬到屋後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隻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隻手搬了一趟,說:“你看,並不是非要兩隻手才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婦人,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了兩下,終於他俯下身子,用他那惟一的一隻手搬起磚來,一次隻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四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綹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歪貼在額頭上。婦人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婦人又遞給乞丐二十元錢,乞丐接過錢,感激地說了聲:“謝謝你。”婦人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啊!”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這條毛巾留給我作個紀念吧。”說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這裏乞討,那婦人又讓他把以前搬到屋後的磚搬到屋前去,可乞丐卻以身體有殘疾,不能勞動為由,拒絕了婦人的要求,不屑地走開了。

婦人的孩子不解地問母親:“上次你讓那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為何這次你又讓這人搬到屋前呢?”母親對他說:“磚放在屋前屋後都一樣,可搬與不搬對他們卻不一樣。”

若幹年後,一個很體麵的人來到這個庭院,他西裝革履,氣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這個人是一隻手。他俯下身,對坐在院中的已有些老態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你,我還是個乞丐,可現在我成了公司的董事長。”老婦人隻是淡淡地對他說:“這是你自己幹出來的。”

乞丐如以殘疾為由,以乞討度日,不肯勞動,那他便會永遠活在地獄裏,不能體會到人生的快樂。婦人是偉大的,她不僅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且還教會了乞丐做人,讓他明白,工作如此幸福,勞動比什麼都快樂,是她成就了乞丐。

心靈下午茶:[工作是快樂的源泉,它能使人忘卻悲哀,獲得平和充實的幸福感。當你陷入苦難和悲哀的深淵而不能自拔時,你可以找點事做,比如去拖地,去劈柴等等,不管做什麼,隻要你把心放在工作上,就會忘掉不快,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5 試著建一本煩惱日記

記得有這樣一個笑話:

某廠長因為管理不善,企業經濟效益逐年下降,被上級領導點名批評了一頓。廠長認為效益不好,是市場不景氣所致,不能全怪自己,上司把責任推到自己身上,心裏壓了一股子火,越想氣越大,總想找個地方出這口氣,於是他便通知全廠職工集合開會。會上,廠長拍桌子,瞪眼睛,找著茬把幾個職工點名批了一通。

廠長把怒氣撒在了職工身上,他自己心裏舒坦了,可挨批的職工又受不了了,他們想:自己工作好好的,又沒出啥差錯,為何好好端端挨頓批評啊?

有個心窄點的職工,心裏想不開,下班後把無名之火帶回了家。到家後對妻子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又找著茬把妻子數落了一通。

受了委屈的妻子最後又找茬讓兒子當了回出氣筒。

故事的結尾是兒子又把自己平時坐的小板凳當了替罪羊,挨了媽媽的說後,一腳把板凳給踢飛了。凳子沒有靈性,如果凳子也會動,或許這個故事還不會完。

這雖是一個笑話,但笑過之後不禁讓人深思:生活中,碰到挫折,遇到煩心事在所難免,此時,內心的鬱悶、憤怒總想找個地方發泄一下,不然會感到心裏憋得慌。找朋友訴說自然是個好方法,但有時有些話不能對朋友說,同時怒氣也不能往朋友身上撒。那怎麼辦呢?此時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建一本煩惱日記,把不快融於筆端,在日記中大傾訴,把怒火化為文字。

心理學家建議病人堅持寫“煩惱日記”,每天早起10分鍾,把自己的感受寫滿三頁紙,事後不要修改,也不再重讀,過一段時間,當你把自己的煩惱表達出來後,發現腦子更清楚了,也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這種自我交談的方式能幫你解決許多問題。

生活中當感到沮喪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的低落情緒寫入日記,把心中的不快向日記“訴說”,寫完後你會感到精神振奮,自己又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你可以在日記裏把給你穿小鞋的領導罵個狗血噴頭,可以把你的情敵在筆下貶得一無是處,也可以把讓你心煩的事大寫特寫,反正別人也看不到,隻要能讓自己氣順就行。對心靈來說這是一種淨化,可以使人心胸開闊,情緒穩定,心理重新回到良好狀態。

詩人韋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路之值得讚美,在於它不站起來要做紀念碑。”同樣,日記之所以值得讚美,在於它不站起來反抗,日記是最忠實的朋友,它甘願成為你的出氣筒,從來不會反抗,還能為你保守秘密。

心靈下午茶:[退一步海闊天空,將日記作為自己宣泄的最好工具,作為知心朋友,會給生活帶來頗大的幫助。煩惱中的你不妨試試看!]

6 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勵誌大師卡耐基曾經說:“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可以將你的思想從憂慮中移開,最後,還可能帶來晉升和加薪。即使不能這樣,也可以把疲乏減至最低,並幫助你享受自己的閑暇時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快樂的秘訣,就是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能夠讓自己充滿熱情,使自己更加充實,增進整體生命的品質。隻有飽含熱情、心情愉快地工作,才不會有疲憊感,才會樂此不疲。愉快、歡笑可以解除緊張與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