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論催眠術的心理原理(2)(1 / 2)

“慢慢合上你的眼睛”這話,無論你是否知道對方是否在對你施術,無論你是否想對催眠術進行一次嚐試,隻要你接受這一指令,開始“慢慢合上你的眼睛”,你便可能隨即中在催眠的術中,從而進入催眠狀態。

“慢慢合上你的眼睛”本身不具備催眠作用也不存在邏輯問題,問題在於緊接著的“不要有意地合上”和“讓它自然合上”對你的忽悠。

“慢慢合上你的眼睛”是語言示令,你聽到這一示令後去執行,開始“慢慢合上你的眼睛”——這個過程是意識支配行動的過程,是意識活動的過程,是意識的過程,但當你已經開始“慢慢合上”的時候,你豈料他給你加一句“不要有意地合上”——這就出邏輯問題了!明明起初是“有意地合上”的,現在卻教你“不要有意地合上”——你如果沒有覺察或覺察不明,不去對抗或睜開眼睛,而是順從地“執行”之,你便開始被催眠。緊接著由“讓它自然合上”去強化、補充“不要有意地合上”的催眠效果,你便完全進入了初級催眠狀態。

你的眼睛本來是有意識地、自主地合上的,現在成了“無意”地、“自然合上”——因為你已經被催眠了,施術者也順利達成了邏輯偷換。

所以你看到電視節目中施術者對被施術者悄悄說些什麼,被施術者便被催眠的現象,正是施術者對被施術者采取了語言邏輯偷換的方法。

三、場景感染

無論動態的、靜態的、人物的、非人物的外在境象,都可以是場景感染的範疇。

日本有位催眠師曾經回憶他在二戰時間到德國柏林親眼目睹希特勒在柏林廣場演講的情景,這位催眠師深有感慨,認為這是利用巨大的場景感染力對廣眾進行成功催眠的實例。當時的場麵、氛圍以及被煽動起來的廣眾的激情,誰處在當時的場景都很難不被感染,從而擁戴希特勒。

美國拍了兩部影片——《2012》和《阿凡達》,炒作得非常好。然而,究其思想性和藝術性而言,我覺得這兩部片子正像其過去的許多大片一樣,也隻能是平平,但為什麼能取得很高的票房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映前炒作,二是影片的場景感染——事實上這兩個因素幾乎是美國一切大片取得票房的絕招。映前炒作自不必說,而場景感染即是利用技術手段造成突發的事件、宏大的場麵和強烈的感官刺激;觀眾在欣賞這些大片的時候,與其說是在欣賞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倒不如說是在欣賞其場景效果而已。

映前炒作,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場景感染;而影片的場景效果,則是一種“實”張聲勢的場景感染。

在這兩種場景的感染之下,你就會被感動——動步去看他、動心去肯服他。

事實上,這些不外是聰明地利用了人性的催眠心裏而已。常見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歌星們因此無師自通地學會並知道運用場景感染這一催眠原理。那種沉醉的表情、指東打西的手勢、特殊的舞台步式、調動觀眾激情的互動、配合聲光的特定效果,正營造出極富感染力的場景。在此場景的感染之下,少男少女們甚至一些中老年人如癡如醉地崇拜歌星、愛慕歌星,有的甚至渴望著以身相許;歌星們用過的臭襪子成了寶貝、歌星們找未必有文化的人設計的簽名成了比王羲之還搶手的東西……除了“粉絲”們的文化修養、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等的因素外,產生這一現象的另一原因便是場景感染的催眠效果。

當成千上萬的人在舞台下為歌星們熱淚盈眶、瘋狂顛倒的時候,歌星在粉絲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價值遠遠超過了生養他們的父母、教誨他們的師長、給予他們今天的社會。

四、震懾

能引起震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大聲嗬斥、權威人士、大聲發令,以及某些場景等,都可以引起心靈的震懾。

對某人突然大聲怒吼:“你幹的好事!”某人沒有幹過什麼“好事”,但經你這一怒吼,再看看你十分憤怒的神情,某人便開始懷疑自己的確幹了什麼“好事”。

在多年前的中國一落後鄉村,曾經上演過“皇帝”的鬧劇。由於當時的落後、封閉和封建殘餘思想的作怪,聽說村裏的某人是“真命天子”,一些人便對他頂禮膜拜;而這位“真命天子”便開始封後納妃,在雞窩大的地方做起“真命天子”來。“皇帝”!“真命天子”!——這在封閉落後的地方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啊!

特殊場景令人目瞪口呆的時候,這也是對心靈的一種震撼……

大體而言,引起震懾效果的往往是突如其來的方式。

一般的說謊容易被人識破,但當把謊話說得太大的時候,這反而可能迷糊人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正是因為謊話說得太大,超過了聽者的想象力,對聽者起到了震懾的效果,聽者反而懷疑自己而開始相信謊言了。

我這個人生性愚鈍,至小就有緣直接間接接觸過不少大騙子、小騙子,有的說自己幾乎是神仙,有的說自己經常與大貴人單獨會見……——他們是我的反麵教員,我通過他們學到了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