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越是強者,就越好應付,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責任非常重視。但這個孩子魯莽冒失時,卻隻顧及自己。順便指出,這種魯莽冒失的行為很難被根除,因為他對自己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學不會,所以,他隻好利用魯莽的舉動來掩飾這一點。
“他並不自私,而是很慷慨大方。”
如果認為這是一種善意的舉動,我們就會發現這並不符合他性格的其他方麵。我們知道,有人會假借慷慨大方的表現來展示自己的優越感。重要的是要弄清楚這種性格特征是怎樣與對權力的渴望聯係起來的。在這個孩子看來,慷慨是一種個人價值的提升。他這種炫耀自我的方式可能是從他爸爸那裏學來的。
“他仍不停地製造麻煩。他最怕的人是父親,其次是他的母親。他隨時準備起床,也並不是很愛慕虛榮。”
最後一句話說的隻不過是關於外在的虛榮,因為他有著非常強烈的內在的虛榮心。
“他改掉了挖鼻孔的壞習慣。他特別固執,吃飯時很挑剔,不喜歡吃蔬菜和脂肪類的食品。他有時候也喜歡交朋友,但他交的朋友都要能夠受他支配才行。他也很喜歡動物和花草。”
喜歡動物蘊含著一種對優越感和統治權的追求。這種愛好當然不能說是一件壞事,它能使人與地球上的萬物和諧相處。然而,對於本案例的孩子來說,這種喜好表現的是一種統治欲望,即他總是想方設法讓母親為他操心。
“他的領導欲表現得也很強烈,當然這並不是一種智力上的領導欲。他雖然愛好搜集各種物品,卻沒有足夠的耐心,每項收藏都是淺嚐輒止。”
這種人的悲劇在於,他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有頭無尾,有始無終。因為如果做出結果,就意味著承擔責任,而他最怕的就是承擔責任。
“過了10歲之後,孩子的行為從整體上看有了一些改善。因為原來總希望到街頭逞強稱能,所以他不願乖乖地待在家裏。經過不斷的努力,他的行為才有了一些改進。”
事實上,滿足其強烈的自我肯定欲望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限製在家庭這個狹小的天地裏。因為毫無疑問,他會在家庭這個狹小的空間內不斷製造各種麻煩。如果可以對他進行恰當的監護,應該讓他去街頭玩耍。
“他回到家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並沒有表現出想離開家的願望,然而,他總會想方設法來浪費時間。”
當孩子被限定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並在監督下進行學習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總是不能集中起來,他總是在試圖浪費時間。因此,必須要讓孩子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讓他和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並在小夥伴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他原來曾經很喜歡上學。”
這說明學校的教師對他並不是很嚴厲,所以他也能夠扮演英雄角色。
“他原來總是把書弄丟。他並不懼怕考試,他認為自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
這種性格特征是非常普遍的。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樂觀的態度,這恰恰表明了他的不自信。當然可以說這種人是悲觀主義者,但是,他們總會想盡一切辦法違背生活邏輯,沉浸在自己無所不能的幻想之中,即使他們沒有取得成功,他們也會表現出驚奇。他們被一種宿命論所控製,總是表現出一種樂觀主義精神。
“他不能集中精力。有的教師喜歡他,而有的教師則討厭他。”
喜歡他的是那些欣賞他這種風格的性情溫和的教師。他這時候很少製造麻煩,因為老師沒有對他提出過高要求,他因此能夠很容易就得到關注。和大部分被寵壞的孩子一樣,他既不願集中精力,也沒有養成這個習慣。6歲之前,他覺得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媽媽會照顧好他的一切。所有的事情都被事先安排好了,他就像被關在籠子裏的寵物一樣。一旦遇到困難,他就會感到準備不足。他一直沒有學會如何去麵對困難和解決問題,他對任何人都提不起興趣,所以更無法與他人合作。獨立完成某項任務所必需的願望與自信正是他所欠缺的。他隻有一種引人注意的欲望,一種輕而易舉就能出人頭地的欲望。但是,他沒能給學校造成困擾,自然也沒能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這就使得他的不良行為變本加厲。
“他對所有的事情都心不在焉,他會以最輕鬆的方式和最少的付出去做每一件事情,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這在他生活中已經成為主旋律,在他的一切具體行為中——例如偷竊和說謊之中,這種主旋律表現得非常明顯。”
在他的生活風格中存在著許多非常明顯的錯誤。在他媽媽的刺激下,他的社會情感肯定隻得到了部分的發展,對於他的社會情感的進一步發展,他溫和的媽媽和他嚴厲的爸爸都沒能為他指出明確的方向。這種社會情感始終沒能走出他媽媽的世界,在這裏,他認為自己備受關注。